歡迎光臨管理者范文網
當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網 > 書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評課稿

三年級評課稿(15篇)

更新時間:2024-11-20 查看人數:15

三年級評課稿

第1篇 三年級數學《什么是周長》評課稿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什么是周長》評課稿

什么是周長評課稿

11月12日,我參加了區(qū)數學骨干教師教師,聆聽了著名教師何瑜姝老師的講課“什么是周長”,我從這堂課中學到了很多。

一、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什么是周長”,教材只給了幾幅圖,2句話。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將材料進行加工。何老師用孩子們喜歡的“神舟七號”發(fā)射場景和衛(wèi)星繞地球一周的視頻,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動態(tài)的螞蟻跑樹葉的一周,進一步保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多種方式、有層次的感知“周長”的含義

理解“周長”,揭示周長的意義:①衛(wèi)星繞地球一周;②螞蟻跑樹葉,并用手勢跟隨;③摸書的一周;④描圖案的一周等,讓學生充分理解周長就是圍繞圖形一周的長度,適時揭示概念并加以鞏固反饋。通過兩只螞蟻賽跑“一只螞蟻跑樹葉,一只螞蟻跑大的荷葉”讓學生淺顯地理解到周長是有長度,是可以比較的。

三、充分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方法的多樣性和策略

在測量樹葉周長的時候,劉老師提供了很多工具:直尺、軟尺、棉線等,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工具進行測量,從中感受到了方法的多樣性,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靈活性“你覺得選用哪種工具更好?用軟尺哪里不好?那該用什么工具呢?”一個個富有啟發(fā)的追問,讓學生在思維的選擇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四、巧妙運用課堂的生成、靈活調控課堂

何老師在處理p45找三角形的周長時,首先需要理解到周長的概念,要測量出三角形的各邊的長度并進行計算。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直接出現三角形的周長,而測量的數據則在圖中沒有。何老師巧妙地運用這一課堂生成“你對這位同學有沒有建議?怎樣做才能讓大家都明白?13cm是怎樣來的?”于是學生很快明白了該怎樣去做:測量并表數據,用算式表達思維過程。這些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這是一節(jié)“常態(tài)下的課”,“扎實的課”,“豐富的課”,讓我學到很多,再好的課也有需要完善的課。

首先是測量腰圍、頭圍的活動能不能在感知周長感念的環(huán)節(jié)中展開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理解“一周”“周長”;

其次是當比較兩個圖形周長的時候,學生本能的說乙更大,甲更小,他們比較的是面積。能否讓學生描出圖形的周長在比較為以后計算組合圖形的周長做知識鋪墊。

另外我還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在比較周長時,很多學生會用重疊、平移的,但也有用計算的。此題是要學生明白“圖形形狀不同,周長有可能相同”,前兩種學生不難達到目的,用計算的方法,難免會產生誤差,從而導致結果不等,怎樣處理這樣的結果更好?

這只是個人觀點,不足之處還需原諒!

第2篇 三年級數學下冊《公頃、平方千米》評課稿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公頃、平方千米》評課稿

聽課前當別人說今天魏芳老師上公頃的認識,我不禁為她捏了一把汗。上過這一課的老師都知道,對于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較小的面積單位,學生尚可以從教室里的很多實物得到充分認識,但是,對于公頃、平方千米等土地面積單位,不帶學生走出課堂,靠老師的三寸不爛之舌是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的,更談不上接受應用。所以對于“公頃”的教學,很少有老師把它作為公開課來上。即使上,走出課堂上最為合適。然而,好奇心極強的學生,一但走出課堂就很難調控,他們的注意力常常要被各種景象所吸引。今天是在室內聽課她將怎樣上?我的疑問很快在聽課中消失,我不禁再一次為魏芳老師叫好。從課堂導入到教學流程水到渠成;從把握教材絲絲入扣,與學生交流和諧共生;從教師對課的構思和對課的執(zhí)行情況看,我們都能看到魏芳老師教學此內容時所下的的苦功,看到她是個有思想的老師,是個實踐能力很強的老師。他的課堂教學,平凡中折射出精彩,交流中流露思想方法,評價中顯示教師魅力。真有“聽君一堂課,勝教三年書”的`感慨。她的教學凸現三性1.人文性:教師在教學中大量用已知知識為支點,從實踐中,從100平方米起,大量讓學生感知100平方米,然后依托郎小學校的周圍公路長度,從靈隱路路口出發(fā)到靈隱路15號長度大約是100米,從靈隱路15號到普陀路路口長度大約是100米,來引出像這樣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公頃,然后讓學生以這個為依托,來估一估學校的面積,從而了解學校的面積大約0.5公頃。這樣將學校作為一個資源合理的利用,發(fā)揮它的價值,使學生的表象更豐富,感知更具體,估算更合理。

2.瞻前性:魏老師先復習學習過的面積單位,進行面積單位整理的時候,要求學生著重回憶各個面積單位的意義。“你能結合實際說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嗎?它們的進率呢?” 一個問題拋出后學生迅速展開想象,在頭腦中回憶這些表象。在整理過這些學過的面積單位時,魏老師靈活的把例題呈現的數字變了一下,改成以平方米作單位的數。課件呈現四張旅游景點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思考?!澳阕x過這些數字有什么感受”,學生切身體會到如果以平方米作單位數字太大,用平方米做單位不太合適,自然而然的就引出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教學中教師不斷讓學生通過100平方米感受1公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從學生的審題,問題的回答有根有據,可以看出教師和學生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

3.滲透性:本節(jié)課教師理念高。轉換思想貫穿全課。公頃的認識的學習方式與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概念建立又有所相同的。這一課,魏老師并沒有簡單的教會學生怎么計算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的進率,而是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課堂外測量100米,感受100米,把封閉式教學便為開放型教學。大量感知100米后,魏老師盡量聯系學生熟悉的場地體會1公頃。校園是學生熟悉的,通過計算1個操場的面積,知道它比1公頃小一些。教室是學生更熟悉的,教室地面的面積一般100平方米左右,大約100個教室的地面才有1公頃。從熟悉的場地推想1公頃,能加深對1公頃的印象。學生只要在眾多事例中記住最喜歡的一件,1公頃有多大將印象深刻。這些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建立起豐富聯系,使知識主動走向學生的生活,教學隨之破除知識的邊界,使其走向開放,向學生靠近。另在課的結尾教師以江蘇省面積大小再一次激發(fā)孩子的興趣,也為下一節(jié)課打下伏筆。

總之魏老師在本部分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上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通過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另我覺得本節(jié)課最大的優(yōu)點還體現在魏老師在課堂上特別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評價學生很到位。既能鼓勵該學生又能讓別的學生對該問題給予完善。

第3篇 語文s版三年級《奇異的植物世界》的評課稿

語文s版三年級《奇異的植物世界》的評課稿

今天,聽了雷老師執(zhí)教的三年級下冊《奇異的植物世界》一課。這篇課文緊緊扣住一個“奇”字,主要寫了小星和同學們在參觀的植物園中所看到的幾種植物,向大家展現了一個奇異的植物世界。

在課堂教學中,雷老師以奇異的植物——豬籠草,切入課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在板書課題后,抓住課題中的關鍵詞——奇異,讓學生找出文中介紹了幾種奇異的植物。因為文章結構基本相同,老師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借助多媒體,學習文中植物奇異的地方。最后,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讓孩子們認識了解更多具有奇異之處的植物。

這節(jié)課給人感覺就是安靜而樸實。教師沒有華麗的語言,教學過程也并不復雜,但卻足以吸引所有前來聽課的老師。

一、甜美的嗓音。

雷老師有一副令人羨慕的好嗓音,特別是我。課堂上一張嘴,那優(yōu)美的聲音,清新的語調,就像磁鐵般一樣把學生和在座的老師緊緊地抓住。

二、閃光的思維。

文中介紹的幾種植物,都各有各的奇異之處。雷老師大膽的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貫穿在每種植物教學中:假如你有一棵這樣的樹(植物),你會有什么想法?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們對社會、對家人濃濃的愛。例如:在學習“哈哈樹”時,老師提出這個問題后,孩子們七嘴八舌,有的說種在自己家里,讓爸爸媽媽永遠快樂;有的說送給朋友當生日禮物;還有的說送給汶川的孩子們,讓他們忘記痛苦。多善良的孩子們呀!老師趁勢小結:把哈哈樹種在世界的每個角落,讓世界少些痛苦,多些快樂, 到處洋溢著歡樂的笑聲。這樣閃耀著愛心光芒的思維,在這節(jié)課上多次出現。我想這和老師平日里對學生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三、奇異的'圖片

文中這些奇異的植物,連聽都沒有聽過,更是沒有見過。雷老師在課堂上竟然帶來了大量的圖片和視頻材料,別說是孩子們,也滿足了我們聽課老師的強烈好奇心,忍不住地嘖嘖稱奇??吹某隼桌蠋煘榱诉@節(jié)課費了一番功夫。

總以為課文不夠煽情、設計不夠新穎的課堂是不能引起大家共鳴的。但今天,雷老師的這堂課卻讓我真正感受到了“安靜而熱烈”的課堂魅力,也正是我要學習的地方。如有不足之處,那就是對學生的評價還不是很到位,特別是朗讀后的點評。

看到今天身著紅衣為我們帶來新的教學啟迪的雷老師,讓我不由地想到這兩年我們學校組織的優(yōu)質課比賽,猶如一股清新的春風吹遍了整個校園,吹進每個老師的心田。青年教師在這種思潮的帶動下,紛紛展露才華,用智慧裝點十三小這個百花園。而雷老師正如其中一朵嬌艷的紅杏,默默吐露著自己獨特的芬芳,這正是“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第4篇 三年級數學《面積認識》評課稿

三年級數學《面積認識》評課稿

三年級數學《面積認識》評課稿1

今天在網上觀看了著名特級教師俞##在xxxx年上的一節(jié)三年級概念課《面積的認識》,底氣造就了大氣,正是俞老師自身的底氣-----對教材的獨特見解,深入的挖掘;對學生的了解;對知識建構的把握,造就了這一堂大氣的概念課。老師們都知道,概念課好上,但是要把一節(jié)概念課上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俞老師卻給我們展示了一節(jié)充滿大智慧的數學概念課。下面就把我聽課的體會與大家分享。

1.俞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節(jié)扎實的課。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說“在一節(jié)課中,學生的學習首先必須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是什么呢?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進一步是鍛煉了他的能力;再進一步是他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了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再發(fā)展一步是他愈來愈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俞老師從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和學生談自己理解的“面”;接著是對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引導,過渡到數學學科中所謂的“面”,揭示面積的概念,再接著,組織學生認識面積單位,安排測量身邊物體面積的實踐體驗活動,鞏固知識,積淀新經驗,內化知識。學生從學到什么是物體的面,到發(fā)現面是有大小的,再到主動測量,主動建立測量標準,無不體現這是一節(jié)扎實的課。

2.俞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節(jié)充實的課。

整個的教學過程中,俞老師面向全體學生,該動手時全體都動手,該思考時,學生都被俞老師引入深深地思考中,整個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從這一意義上講,這是一節(jié)充實的課。

3.俞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節(jié)平實的課。

聽俞老師的'課,沒有一點作秀的痕跡,就像他在上一節(jié)平時的課。從課的開頭就可見得,一般的公開課,上給聽課者聽的成分居多,總是用一些高科技的多媒體手段吸引聽課的老師,總是讓孩子們去配合自己的表演??墒怯崂蠋煹恼n時扎扎實實上給孩子們的課,沒有用過多的多媒體手段,只是用自己的幽默風趣的語言,簡潔明了的帶領孩子們去遨游數學的世界,全無他人,這是一節(jié)真正的平實的課。

4.俞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節(jié)真實的課。

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從這一意義上講,有遺憾的課才是一節(jié)真實的課,有缺點才能有進步,才能給聽課者留下反思的空間,才能與聽課者一同進步。俞老師的這節(jié)課在開頭用了大量的時間在生活中找物體的面,學生面的概念建立的很好,可是正是這一部分用的時間太長了,導致后面學習面積的概念,面積單位用時短,學生的操作稍嫌少了些,如果學生的操作在多一些,學生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將更加深刻。

扎實、充實、平實、真實的課堂是我們教師對課堂的追求,俞老師正是給我們展現了一堂這樣的課。

三年級數學《面積認識》評課稿2

數學知識的學習有時是枯燥的,特別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本節(jié)課中,劉敏老師從學生身邊常見的平面圖形入手,接著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驅動了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劉老師的這節(jié)課學生興趣高漲,進行了充分的活動,并且在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感悟到了面積的實際含義。教學過程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具體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點。

一、概念的掌握比較扎實

在課的開始,劉老師通過讓學生摸數學書、桌子、黑板表面、鉛筆盒蓋的面,直觀感受物體表面的大小,再讓學生比較黑板面和數學書面的大小,通過比較引出面積的含義。接著再讓學生通過練習說一說什么是數學書、課桌面、鉛筆盒蓋的大小,鞏固學生對面積概念的理解。隨后又讓學生自己選擇周圍物體并比較他們面積的大小。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自主說一說周圍物體表面的面積,和比較物體面積的大小,讓學生充分感知并且初步理解面積的概念。

二、體驗策略的多樣性,感知用正方形進行測量的優(yōu)點

劉老師先讓學生猜一猜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激發(fā)矛盾。再引導學生借助老師提供的學具,同桌合作交流,自主選擇工具進行測量比較。讓學生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初步感知用正方形進行測量比較的優(yōu)點。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整節(jié)課教學的難點,這里放手讓學生充分自由發(fā)揮,學生可以將兩個圖形重疊后,再進行觀察;可以用方格子擺一擺數一數;還可以用長方形紙條擺一擺數一數……最后通過“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些”的問題的爭論,讓學生初步感知用正方形擺或畫正方形格子的方法比較的優(yōu)點。

三年級數學《面積認識》評課稿3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學習了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來進行學習的。人教版教材將認識面積和面積單位放在一課時進行課堂教學比較充實。而新課標教材認識面積獨立成節(jié)。教師必須吃透教材編寫意圖,利用廣泛的課程資源來教學,在學習本課知識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熟識的事例來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從而為后續(xù)的面積單位的學習和面積計算的學習做好準備。羅老師的課讓我回味無窮:

一、在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學習數學,建立概念。

本節(jié)課上,羅老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和體會,直觀地理解面積的含義:首先結合學生自己找的身邊的具體實例,通過摸一摸書桌面的動作,找一找身邊還有什么有面積等活動,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其次通過找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積,從而使學生感受面積并認識到平面圖形也有面積,又出示開口圖形,學生學生在對比中理解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以完整的認識面積的含義。

二、在一系列形式多樣的練習設計中深化概念。

小學生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著依賴性。羅老師根據中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各種梯度的習題,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面積之后,既鞏固了面積的概念,又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在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時,追問學生能不能一下子比出來,在擺鋪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第三個練習讓學生估測圖形的面積應該是有多少個小方格,其實是在引導學生突破常規(guī)思維,理解面積是二維的,通過課件的逐步演示,用小方塊填充整個圖形,進一步豐富了面積的概念。

三、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本節(jié)課上,無論是對“面積”含義的理解還是讓學生用不同的面積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羅老師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拼擺等活動進行學習和研究,加深學生對建立統一測量單位重要性的體驗。

第5篇 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的評課稿

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的評課稿

新課程標準就閱讀要求我們做到: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嘗試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重視默讀,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力求讀透 、讀精,即要通過閱讀培植學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 、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又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锻娉隽嗣谩愤@篇課文,為實現這個要求我是這樣設計的:

導入課文時,我和孩子們一起玩了一個數學游戲,讓他們通過仔細觀察發(fā)現游戲取得勝利的秘密。然后我讓學生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誰玩出了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可都說是做出顯微鏡,發(fā)現微生物,為了區(qū)別發(fā)明和發(fā)現,我順勢引導,我讓學生補充板書, 顯微鏡,填上一個用“發(fā)”字組成的詞。突破了詞語關。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很簡單我采取了以讀代講的方式。而第4自然段是難點,我遞進式的提出幾個問題:怎樣玩放大鏡?有什么新發(fā)現,后來又有什么新玩法?結果發(fā)現了什么?接著引導學生交流資料袋,了解微生物??偨Y課文時,讓學生體會他為什么會玩出名堂?帶著贊嘆的語氣讀文后的泡泡,最后對學生溫馨提示:玩可要節(jié)制喲,否則的話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為哦。

在教學中,既注重了學生基礎知識詞語的理解,又進行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課前的.說話訓練教給學生描寫人物的方法,注重突出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表情以表現人物,實質上這是一個寫作方法的培養(yǎng),總結時,讓學生用贊嘆的語氣讀泡泡,充分運用教材,提升了學生情感。尤其是最后的溫馨小提示,根據學生特點說明玩的兩面性,又提醒學生如何合理的玩,用溫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來更能易于接受。遺憾的是在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有點脫離學生,沒能融于課堂。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第6篇 三年級《四邊形的認識》評課稿

三年級《四邊形的認識》評課稿

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是“四邊形的認識”。這是人教版三年級上的知識。

教學目標是:

1、感知四邊形,能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了解四邊形的特征。

2、通過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奧秘。

龐學杰老師課前讓學生欣賞有四邊形構成的美麗圖形,感受四邊形之美。從而揭示課題——四邊形的認識。然后從學生的原有基礎知識出發(fā),讓學生說說自己心目中的四邊形是怎么樣的?看看學生的知識水平基礎。其實學生的已經知道四邊形是怎么樣的,再通過讓學生剪一剪,辯一辯、找一找,加深對四邊形的認識。最后歸納四邊形的特征。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從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fā),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感知四邊形的特征。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其實可以分成兩次分類,第一次分類是初步感知四邊形的特征,第二次通過四邊形的分類,加深對四邊形特征的理解。羅老師把第二次分類訂為本課的難點和亮點。通過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給不同的四邊形分類。學生通過四人小組合作,共同探討不同的想法,時而加上老師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概括能力。

分類結束以后,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但是羅老師由于時間關系,沒有太多的時間處理好這部分的內容。

本人有這樣的建議:如果這節(jié)課把重點和難點定位在第二次分類上,那就不需要再出現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的內容,把分類講的透、細。這樣更加出彩。

還有一個想法就是第二次分類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出特殊的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那就沒有必要出現很多種的分法,簡單帶過就可以的。那花更多的時間處理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理解上。,這樣可以挖的更深、更透。

以上是個人意見,個人的定位不同,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和想法就不同。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請多多執(zhí)教。

第7篇 三年級體育《籃球雙手胸前投籃》優(yōu)秀評課稿

三年級體育《籃球雙手胸前投籃》優(yōu)秀評課稿

原地雙手胸前投籃是投籃動作中穩(wěn)定性較高而且適應力量不夠的學生運用,這個教材放在五年級進行教學,比較適合大部分同學的需求,學生興趣性也較高。

在整個教學中體現的是,在自能發(fā)展學習的基礎上的以學為中心,以賽促學的理念。所以在課的開始就為后面打下自學的基礎,首先是準備部分利用聽口令做動作來充分活動的手臂和手腕并體會了伸臂翻腕撥指的動作,其次在基本部分先對雙手胸前傳接球進行復習以此為后面的雙手胸前投籃進行了正遷移的準備。后面的投籃輔助練習也是在講解示范后進行的互助練習即一人練習一人進行觀察糾錯,如坐地投籃時,觀察是否有向前上方抬肘伸臂的動作及投出去的`球高度是否超過頭等。兩人互投的輔助練習則提供了一個標準,即投籃后食指的指向來判斷投籃方向是否準確。

亮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條理清晰

從準備活動中體現出籃球專項的內容為后面練習做準備,到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正遷移,之后就是坐地投籃,體會投籃伸臂的力量和投籃的手上動作方法,兩人的互投體會上下肢動作的協調及伸臂方向的糾正,最后就是打板和投籃比賽。內容安排由易到難,而且每個練習都充滿趣味性。

二、內容精彩

不再是簡單的重復練習,而是改變成需要思考的自能練習,在練習中不但要達到教師的要求還要對同伴的動作進行糾錯和評價。練習之后面對就是激烈比賽因此學生在練習中有一定的壓力,因為比賽都是整體性的一個人沒學好就會連累到整體的成績發(fā)揮。學生在練習中不再是被動而是主動去練習。

三、評價多樣

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教師的評價更多的是同伴對自己的評價及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同伴的評價來自每次練習中是否都能達到老師指定的要求,自己的評價來自自己在比賽中的發(fā)揮,教師的評價而是對整隊而言。這樣的評價也促使學生不但能更清楚自己的表現也讓學生更加重視整隊的榮譽。

不足之處也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常規(guī)不嚴

在課中的表現可以發(fā)現,教師把主動權交到了學生的手上,大部分同學比較自律,能積極參與練習,而個別同學則兩個在不按要求練習甚至影響旁邊同學的練習。體現出教師“放權”的情況是對個別調皮的學生的常規(guī)教育還不夠。

二、精講不夠

體育課的時間只有40分鐘,所以必須每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個環(huán)節(jié)時間必須把握好,可是教師在個別環(huán)節(jié)出現了講解時間過多的情況,沒有精講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練習時間,因此在這個方面還需要再加強。

第8篇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求平均數》的評課稿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求平均數》的評課稿

聽了彭宜紅老師的《求平均數》公開教學課,這是數學新課程改革下的求平均數的新編排的教材,我沒有教過,但基于聽了這節(jié)課,所以還是去學習了一翻。

“求平均數”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第六冊第三單元42頁的內容。它是新教材“統計與概率”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小學數學里所講的平均數一般是算術平均數,用來表示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現代社會的公共媒體大量使用統計圖表示信息,所以看懂統計圖表是現代公民必備的數學素養(yǎng)。基于此本課教學把重點放在運用平均數的理念分析數據、理解數據的意義上,放在根據數據做出必要推斷上,另外,平均數的概念與過去學過的平均分的意義是不完全一樣的。平均數是一個“虛擬”的數,是借助平均分的意義,通過計算得到的?!捌骄鶖怠笔莻€“虛數”(大于平均數;小于平均數;等于平均數)“平均數”可用來預測未來發(fā)展趨勢。教學目標1、初步掌握求“平均數”的基本思想(移多補少的'統計思想),理解“平均數”的概念。2、掌握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求平均數(算術法移多補少法)并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法進行解答。教學重點:靈活選用“求平均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難點:平均數的意義。

彭老師這節(jié)課在設計上看得出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由小馬過河的故事導入——組織學生擺小卡片,討論如何平均分——從而介紹移多補少方法——講解例題——鞏固練習——總結課堂,整節(jié)課環(huán)節(jié)清晰,特別是練習設計非常新穎,有辯一辯、說一說、露一手、聰明寶貝等題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課堂中彭老師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發(fā)現、探究的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讓學生能在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學到知識。

彭老師安排整堂課的教學素材貼近實際生活,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數學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聽了這節(jié)課,我也有以下幾點思考:

1、教師在課堂中的語言連貫性還要加強。

2、精心設計的每一課堂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要落實到位,盡量做到一步一個腳印。

3、在教學例題后,可讓學生把平均數與各實際數進行對比,學生就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平均數有可能比實際數大,也可能比實際數小,還可能等于實際數。這樣一對比,后面的練習題“辯一辯”學生應該能更快更準確地回答出來。平均水深只是一個代表數,它的實際水深并不知道,可能比126厘米淺,也可能比126厘米深,還可能正好是126厘米。

4、新教材的數學教材圖例非常多,我覺得不管是在新授還是練習題當中,都應先讓學生去理解圖意,已知什么?求什么?再讓學生去解答。

總的說來,彭老師在教材的鉆研方面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如果今后能課堂教學當中應用到位,那就是錦上添花了。

第9篇 三年級數學《三位數加三位數》評課稿

三年級數學《三位數加三位數》評課稿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侯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jié)三年級數學上冊關于“三位數加三位數”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一、上課開始對學生進行了上節(jié)課的內容復習,回顧了加法豎式計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為本節(jié)課的連續(xù)進位計算奠定了基礎,緊接著又情景導入新課,給出學生的一幅幅美麗的長治濕地公園的圖片,讓學生感嘆美景的同時也學會了表達美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不過此時引入三位數加三位數有些短截,不是很自然,建議教師在學生提出公園里面有植物和動物時,教師可以提問,你知道公園里有多少動植物嗎?引出課題顯得本節(jié)課知識的'重要性。

二、教師授課非常吸引人,本節(jié)課感受最深的是侯老師很會上課,也很會利用學生,出現問題,分析問題的原因以及糾正問題都是學生來完成,充分給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和自主解決問題的條件,開始學生計算錯了,教師讓學生分析為什么會錯,有學生說出了沒有預習,沒有加進位等等,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包括了日常的行為習慣,教師的舉動不僅讓出錯的學生知道了怎樣學習也讓其他學生明白了怎樣學習。

三、教師對知識的把握也比較好,了解了學生的易錯點,在進位方面進行了不斷的強化和訓練,也讓學生反復在改知識點上說,時時刻刻都在強調,自然學生就會在這個地方小心,而且在細節(jié)上都做了說明,包括進到哪一位,加幾次,怎樣加等。

四、對方法的引導很靈活,在驗算上讓學生自己探究有幾種方法,體現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對本節(jié)課意見和建議:

1、課堂可以進行縮減,處理好學生回答問題的關鍵,控制好時間,為后面的練習留下充足時間。

2、估算出現的算計可以和后面驗算的第三種方法進行對比,進行拓寬知識。

第10篇 三年級語文《七顆鉆石》評課稿

三年級語文《七顆鉆石》評課稿

《七顆鉆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童話。這篇課文情節(jié)比較簡單,但內涵比較深,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同時引導學生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是本文的意圖所在。這堂課的教學較好的抓住課文的主線,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進行朗讀、想象與感悟,確保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抓住主線,走進文本

老師在一開始就拋出了:這個水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神奇)從哪些地方發(fā)現它的神奇?這樣兩個問題,雖然簡單,可是卻成為后來學生學習課文的主要線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水罐發(fā)生神奇變化的句子。

教師歸納:

(1)裝滿水

(2)水沒有灑

(3)變成銀罐。

(4)變成金罐。

(5)跳出七顆鉆石

(6)變成七顆星星。

這是本文的明線,接著作者圍繞這條主線展開教學:為什么水罐會產生這些神奇的變化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童話故事,去了解水罐變化的真正原因。課堂上,無論是朗讀還是想象,都圍繞教學的主線展開,為教學重點(暨隨著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體會逐漸升華的愛心)服務。而文中愛的.情感的逐漸升華則是本文的又一條線索,兩條線一明一暗,相輔相成,可見教師設計之精心。

二、注重方法,閱讀文本

在指導學生了解了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探尋文本的主題,挖掘文本的內涵。這是由文字表層的故事進入文字豐富內涵的主體環(huán)節(jié)?!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fā)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本課也體現了以上思想的運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特別注重了閱讀方法的滲透與指導。

三、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節(jié)簡單,但“愛”的主題非常鮮明。學生在感知課文“愛”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以課本為引子,感悟生活,關注社會。本課的教學的難點也是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關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在課堂的結尾,老師有感情地誦讀愛的名言:愛是雨露,——為下一步學生的討論做了無言的指點。接著總結:愛不僅在童話的世界里,也發(fā)生在我們的身邊,請同學們說說身邊的愛心小故事。全班同學交流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愛”的點點滴滴。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由課堂走向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發(fā)自己對生活的思考,進行心靈的交流,為學生課后的行動作無聲的提示。作為課堂的延續(xù)和補充,又設計了以下兩個題目作為課后作業(yè):復述故事給爸爸媽媽聽。四人小組,演一演這一課本劇。讓學生的課堂思考延續(xù)到課外,讓學生的課堂激情成為課后的行動。

第11篇 三年級語文軍神評課稿

三年級語文軍神評課稿

三年級語文軍神評課稿1

《軍神》一課是歌頌軍魂的典范之作,贊揚了劉伯承將軍超人的堅強意志。文字樸實細膩感人至深。文章講述的是88年前的事,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久遠,學生理解起來會很難。可是,謝老師卻以自己精心的設計,巧妙的構思,使文章與學生拉近了距離,讓學生的思維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得以發(fā)展。現就謝老師的這節(jié)課,我粗淺地做以評價。

我認為謝老師的教學體現了語文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使語文學習成為一種快樂的事。我想劉老師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一定是用心良苦,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一、教師的親和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度過

在課堂上,我們看到謝老師總是以不急不躁的教學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學生,使學生即使遇到難以回答的問題時也能坦然對之,這對培養(yǎng)學生自信是很有好處的。這一點正符合了新課標中提到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因此教師也力求在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體驗快樂中掌握了知識。

二、教師的教學設計別出心裁讓學生愉快地思索

當學生回答問題產生障礙的時候,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聯系上文仔細閱讀,認真思考,看看能否在在前文的`敘述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這就是授學生以漁,而且學生真的在反復的閱讀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答案,盡管說的不是很恰切,不是很完整,但是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思索的過程。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借鑒。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感,使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有所提高

《軍神》這篇文章很感人,而且挺適合學生朗讀,劉老師能夠在這方面有意的加以訓練,使學生在反復的默讀、自由讀、大聲讀中漸漸地體會了軍神劉伯承頑強的意志品質,使學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總之,這節(jié)課在整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設計新穎,教學流程清楚直觀,采用直入重點段的教學方式,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靈活,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值得商榷的一點是,在讓學生初步談了對劉伯承的感受之后,可以直接設置“那么課文是以怎樣的順序寫出人物特點的?”這樣一個問題,等學生分好段后,再引導學生從“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不同的階段凸現人物的品質特點,這樣會使思路更加清晰。

三年級語文軍神評課稿2

本課教學有如下亮點:

一、教者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

1、從字、詞上入手,詞語的設計由易到難,讓學生書寫字形,朗讀字詞,教給了學生理詞、讀閱的方法,真正訓練了他們的語文基本功;板書軍神,問指誰,誰如此稱贊他,用軍神、劉伯承、沃克提一個有價值的問題,輕松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并有針對性性的選擇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根據這三個詞學會提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一個學生說:“軍神是誰?”王老師立刻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接著另一個學生回答:“沃克醫(yī)生為什么稱劉伯承為軍神?”這個問題一下子難住了大家。王老師緊接著評價:“這個問題提得太有價值了!”我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孩子們對提問有了更深的認識。

二、指導學生朗讀有方,多角度,多層次的讓學生以讀促悟,以讀促情。

感情朗讀方式多樣,方法不一,但萬變歸宗,讀,體,悟,說,不僅讓學生進入了文本,而且訓練了學生的讀、說能力;并多次強調學生說出完整的話,我非常贊同她這種做法,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減輕了復習時的負擔,一舉兩得!課文中出現的重點詞語要求孩子帶著理解感受去讀。同時還不忘知識的拓展。

第12篇 三年級數學《平行四邊行的面積》的評課稿

三年級數學《平行四邊行的面積》的評課稿范文

《平行四邊行的面積》一課的教學,老師著重培養(yǎng)了學生通過剪、拼、擺等動手操作的活動來讓學生主動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掌握了平行四邊行面積計算公式并能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參與、團結合作、主動探索的精神。我覺得這是一堂充滿生命活動力的課堂,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課堂,體現新課標理念的課堂。從中我們得了一些鮮活的經驗和有益的`啟示,具體概括以下幾點:

一、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學思路。這節(jié)課以“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指導探究——電腦演示等”為線索,整個教學思路清晰。教師突出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訓練,通過剪、拼、擺等活動來加深對面積計算的理解,突出重難點的內容,整個教學做到詳略得當,重、難點把握準確。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創(chuàng)設情境,重視操作活動,發(fā)揮主體作用

教師能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豐富感性認識,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由新課開始,如,盧老師用電腦演示一個不規(guī)則的圖形來轉化成一個長方形來計算它的面積,讓學生猜測平行四邊行面積可能與它的什么有關?然后,讓學生隨意拿一個平行四邊行翦拼,看能不能把它轉化成學過的圖形,從而證實學生的猜想。最后,老師又讓學生動手去剪兩個完全相同的平行四邊行,一個剪拼,一個不動來比較,然后去轉化,并組織學生討論:平行四邊行和轉化后的長方形有什么關系?在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基礎上怎樣去計算平行四邊行的面積?整個操作過程層次分明,通過剪、拼,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不是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數理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看自己剪拼的圖來說數理,降低了數理表述的難度,落實減負的要求。通過操作,讓學生既學得高興又充分理解知識,形象直觀地推導了平行四邊行的公式概念,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時,又在課堂上通過學生選擇清潔區(qū)時對此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三、教師素質

教師教態(tài)自然,語言清晰,數學語言表述準確,電腦操作演示熟練,提問率達到85%,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

四、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科學、凝煉。

第13篇 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磁鐵有磁性》評課稿

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磁鐵有磁性》評課稿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版小學科學3年級下冊第4單元第2課。本課有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引導學生認識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第二個活動是研究磁鐵能不能隔著物體吸鐵,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加深科學概念的理解。聽了王寧璐老師的這堂課,我感受頗多,下面就這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特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堂優(yōu)秀的科學課,離不開老師精心的準備,這個準備不僅體現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更體現在實驗材料的選取上。本節(jié)課的兩個教學活動都基于學生自主實驗,材料的給予非常關鍵,寧璐老師針對教學目標以及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選取了易于辯認得“鐵”材料與“非鐵”材料組成的,共10“寶貝”,讓學生能通過實驗非常直觀的了解“磁鐵有磁性”,保證了課堂的高效性。

美中不足的`是,這節(jié)課非常完美的完成了“磁性”這一科學概念的探究過程,卻少了一點應用。教材中,在學生得出科學概念之后,還出現了分辨出哪些是用鐵材料制作的,哪些不是用鐵材料制作的。從探究和應用兩個方面幫助學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科學概念。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具體運算階段,所以老師在一開始教學方式的選擇是直觀性的教學,后來又通過學校游園活動得到啟示,換成了四(4)班的飛鏢游戲。老師從導入部分的磁鐵游園游戲到第一個探究活動磁鐵有磁性,再到第二個探究活動磁鐵能不能隔著物體吸鐵,教師都做到了張弛有度,直觀生動,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掌握科學知識。

在研究磁鐵能不能隔著物體吸鐵,教師只安排學生研究隔著非鐵質材料的物體。我覺得非常契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由于鐵材料的厚薄和形狀不同,有時表現為把磁力“傳遞”到原來達不到的地方,有時表現為把磁力“阻擋”住了(磁屏蔽),這對3年級學生來說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活動只對非鐵質物體進行研究。

主體上,作為三年級的一節(jié)探究課,本節(jié)課的設計上結構簡單,目標明確,學生玩的開心,學的輕松。是一節(jié)很好的具有科學味道的課。

第14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評課稿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評課稿

陳辰:石老師整堂課設計巧妙,圍繞北大荒“景色優(yōu)美”、“物產豐富”兩條線路進行展開教學,帶領學生感受到了北大荒的美。在對景色描寫時,石老師不但抓住“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見底”、“原野熱鬧非凡”幫助學生理解,更在學習中,不斷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為三年級學習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梁虹:整堂課石老師教學語言詼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整個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圍繞著北大荒的“景色優(yōu)美”和“物產豐富”展開教學,在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品讀中,學生感悟到了“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見底”、“原野熱鬧非凡”的特點。精彩的多媒體課件又拉近了學生和北大荒的距離,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北大荒美麗和富饒。教學中石老師還能注意寫作方法的'滲透,如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構段方法的學習,為學生今后的寫作作下了鋪墊。

沈桑:整節(jié)課結構清晰,學生反應熱烈,學生都能感受到這篇文章的思想情感。石老師運用了多媒體手段豐富了這節(jié)課,讓學生能真切感受到北大荒的景色優(yōu)美,物產豐富。無論是北大荒的天空也好,小河也好,原野也好,在與相之對應的圖片演繹交融下,使學生如親臨北大荒一般,享用課文語言的精神大餐!

溫琴芳:在石老師上課之前,我們三年級組六位老師聚在一起對《北大荒的秋天》一課進行了細細的揣摩,本課除了適合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悟天空的一碧如洗、小河的清澈見底、原野的熱鬧非凡以外,還有幾個訓練點我們覺得應該牢牢抓住,比如:第2小節(jié)中像“銀灰、橘黃”這類描寫顏色的詞語要幫助學生積累;第3小節(jié)中動靜結合的描寫讓課文更添生趣;第4小節(jié)圍繞中心句把事物寫具體的寫作方法的適當滲透……這些都在石老師的課堂中一一得到體現。

第15篇 三年級語文下冊《趕海》評課稿

三年級語文下冊《趕?!吩u課稿

本課一開始,老師出示了有關大海的優(yōu)美畫面,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接著播放歌曲,最后自然地引入課題“趕?!?,這樣做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識字方法較多,比如形近字的比較,學生做動作理解,學“俘虜”的“虜”字時,老師講了這個字的古義,注意滲透了字理,這些學習生字的方法,增加了趣味性,增強了對字形的`記憶和對字義的理解。最后讓學生描紅。

老師在教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注重讀寫遷移,抓“每當------------,我------------”進行句式訓練,為以后的寫作打下基礎。

不過,我對這節(jié)課有不同看法。本課時內容有點薄,是不是要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一些寫作特色,首尾呼應,語氣詞的運用等,讓學生試著練習寫句子,學寫作文前后呼應的開頭結尾。還有在生字教學中,老師有的字說得多包辦過多,沒讓學生自己說,如俘和浮,須和需,只和支的比較,這樣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沒有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三年級評課稿(15篇)

三年級語文上冊《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評課稿《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是文包詩。課文主要講述了王維在重陽節(jié)這天,特別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觸景生情有感而發(fā),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九月九…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三年級信息

  • 三年級科學評課稿(4篇)
  • 三年級科學評課稿(4篇)19人關注

    三年級科學《水和水蒸氣》評課稿鄭**老師執(zhí)教的《水和水蒸氣》這一課,這是一課比較有難度的課,主要是要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水蒸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的氣體,以及糾正學 ...[更多]

  •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15篇)
  •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15篇)16人關注

    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評課稿4月26日上午,我聽了胡老師執(zhí)教的《面積和面積單位》這節(jié)課,下面就這一節(jié)課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睹娣e和面積單位》是一節(jié) ...[更多]

  • 三年級評課稿(15篇)
  • 三年級評課稿(15篇)15人關注

    三年級語文上冊《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評課稿《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是文包詩。課文主要講述了王維在重陽節(jié)這天,特別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觸景生情有感而發(fā),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 ...[更多]

  • 三年級語文評課稿(15篇)
  • 三年級語文評課稿(15篇)15人關注

    關于三年級語文評課稿的范文這是三年級的精讀課文。文章旨在引導學生觀察和發(fā)現大自然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熱愛大自然、熱愛發(fā)現的品質。整節(jié)課的出色之處 ...[更多]

  • 小學三年級評課稿(8篇)
  • 小學三年級評課稿(8篇)8人關注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評課稿陳辰:石老師整堂課設計巧妙,圍繞北大荒“景色優(yōu)美”、“物產豐富”兩條線路進行展開教學,帶領學生感受到了北大荒的美。在 ...[更多]

  • 三年級數學下冊評課稿(5篇)
  • 三年級數學下冊評課稿(5篇)5人關注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公頃、平方千米》評課稿聽課前當別人說今天魏芳老師上公頃的認識,我不禁為她捏了一把汗。上過這一課的老師都知道,對于平方米、平方分米、平 ...[更多]

  • 小學三年級數學評課稿(4篇)
  • 小學三年級數學評課稿(4篇)5人關注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求平均數》的評課稿聽了彭宜紅老師的《求平均數》公開教學課,這是數學新課程改革下的求平均數的新編排的教材,我沒有教過,但基于聽了這節(jié) ...[更多]

  • 三年級語文上評課稿(5篇)
  • 三年級語文上評課稿(5篇)5人關注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評課稿今天聽了《掌聲》一文,我最大的感受是這堂課充滿了人文情懷,具有濃濃的愛意,通過這堂課,我聆聽到了愛的聲音,下面是我對這堂課的簡單 ...[更多]

  • 三年級語文上冊評課稿(5篇)
  • 三年級語文上冊評課稿(5篇)5人關注

    三年級語文上冊《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評課稿《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是文包詩。課文主要講述了王維在重陽節(jié)這天,特別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觸景生情有感而發(fā),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 ...[更多]

  • 三年級體育評課稿(2篇)
  • 三年級體育評課稿(2篇)5人關注

    三年級體育課評課稿范文趙老師執(zhí)教的是三年級的一節(jié)體育課《《跳繩》。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教與練的密切配 ...[更多]

相關專題

評課稿熱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