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雨點兒》評課稿
《雨點兒》評課稿
《雨點兒》這篇課文是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雨點兒,滋潤了大地,使花更紅了,草更綠了。袁老師整堂課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凝聚著教師辛苦的付出。
一、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內容層層深入
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多,容量大,有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寫字教學,教師卻能巧妙地將這些容于短短的四十分鐘,而且學生學得如此輕松。
首先,袁老師以謎語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然后通過自讀課文,初步感悟;接著用多種方法學習本課生字,(借助拼音讀,去掉拼音讀,應用學過的認字方法認讀,利用摘蘋果的游戲讀詞語),再由字過渡到詞語的理解,進而再到句子,進行說話訓練,再通過不同形式的讀來感悟課文內容,理解大雨點和小雨點的作用。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說話訓練:“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想對雨點兒說些什么?”“如果你是大雨點兒或小雨點兒,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既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最后進行寫字教學。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目標性極強。
二、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
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豐富語言的積累,積累語言對于積累知識、培養(yǎng)語感、豐富感情等都有重要意義,如:在學習“數(shù)不清”一詞時,教師問:“你還知道什么也數(shù)不清?”有的學生說星星,有的說小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雨點兒也很多,也數(shù)不清,這樣,“數(shù)不清”一詞就在學生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學習“數(shù)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一句時,引導學生用“小草從……?!啊瓘摹边@一句式,由易到難,進行說話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提高了課堂效率
適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僅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能夠大大的`提高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袁老師這節(jié)課中,多處都合理地運用了多媒體教學。這節(jié)課一開始,袁老師讓學生猜謎語,出示的畫面很容易讓學生猜到謎底是雨,還有雨點飄落的畫面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飄落”一詞的意思。
四、不同形式的朗讀,深入感知課文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生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在本課的教學中,袁老師設計了一些不同形式的朗讀。學生自由讀,然后請學生分自然段讀,還有后來的師生合作讀,齊讀等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從中感悟大、小雨點給大地帶來的變化,
下面,我再談一點個人的想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的作用,可以出示幾幅對比鮮明的圖片,使學生看了一目了然,明白了前后景象的變化都是因為雨點兒帶來的,直觀、形象,教師無需過多語言,就能讓學生深刻理解。另外,袁老師雖然設計了一些不同形式的朗讀,但在朗讀的方法上是不是還要多一些適當?shù)闹笇?,朗讀的時間是否可以安排得充裕一些,比如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可以先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再男女生讀,師生讀。
總之,袁老師這節(jié)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袁老師教得透,學生學得實,以后我會虛心向袁老師學習。
第2篇 一年級語文《雨點》評課稿
一年級語文《雨點》評課稿
山老師執(zhí)教的是蘇教版一年級的《雨點》,《雨點》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中的一首詩歌。全詩8行、4句,分別寫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動態(tài)。課文表述由靜到動,由小到大,不僅內容豐富且構成了審美的多樣性,讀來頗有趣味。聽了山老師的課真如“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課的設計精巧細致又不失清新自然。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在玩中,不知不覺培養(yǎng)了學生聽說讀寫多方面的能力以及主動探究發(fā)現(xiàn)的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教材是學生學習的載體,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化的,在教學中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體驗與創(chuàng)造潛能的開發(fā),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設計本課時,山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下雨的情境,讓學生轉換角色,進入雨點的世界。以童趣為本,朗讀為主,充分發(fā)揮想象,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一、本節(jié)課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學生。
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興趣,是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基礎。通過對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讓他們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想,“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對 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首先要喚醒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它需要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 語文、用語文、感受語文的魅力;更需要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師生、生生與文本互相對話的交互情境,讓學生融入文本,讓文本走入學生心里,從而進行直接的語言交互、 情感交互、思想交互,讓閱讀教學變成一個雙向的對話交互過程。
學習《雨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雨點落到小溪里、河水里、海洋里的姿態(tài),老師引導學生想象:雨點在小溪里睡覺、在河水里散步、在海洋里奔跑,會是什么 樣?孩子們逼真而又童稚的回答,不但讓同學開懷大笑,讓在座的老師也感嘆:學習原來可以這樣快樂!課文學完了,老師又借題發(fā)揮:想一想雨點還會落到哪里? 會是什么樣?結果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說得非常形象生動:
雨點落到雨傘上,在雨傘上擦滑梯;
雨點落到水桶里,在水桶里打鼓;
雨點落在樹葉上,在樹葉上看球;
雨點落到玻璃上,在聽同學們讀書……
這是多么富有想象、多么富有情趣的詩哪!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將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相聯(lián),大膽發(fā)揮想象,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教師在學生 表述時適當點撥,幫助學生恰當運用語言,使語言更加規(guī)范,學生通過不斷的語言實踐,從而逐步內化語言,豐富自己的內部語言體系,進而正確、熟練、靈活地運 用語言文字。
我想這樣靈活地處理教材,能較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有利于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學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在努力實踐著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 對話,也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通過讀讀、說說、做做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去感悟、去體驗、 去創(chuàng)造。讓課堂要成為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開放的課堂
二、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以圖畫再現(xiàn)情境,通過說圖,理解課文。
《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本課的教學就是要通過感情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與雨點一起來體驗池水的平靜、溪流的緩慢、江水的奔騰不息、大海的波濤洶涌,從而感受語言的韻律美。那教師如何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實現(xiàn)與文本的對話呢?
在本節(jié)課中,采用邊說邊出示掛圖,雨點在池塘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躍四幅畫面,創(chuàng)設了一個動畫世界,把學生帶入圖畫中去感覺雨點不同的'行為動態(tài),使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發(fā)揮想象相互交流,學生情緒高漲在愉悅的氛圍中提高了理解能力。
圖畫普遍受到孩子們的歡迎,這是因為畫面是形象的,兒童正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圖畫再現(xiàn)了生活的畫面,孩子用不著通過語言去理解,一看就明白,新教材的 一大特點就是圖文并茂,用圖畫創(chuàng)設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特意繪制的特大圖畫,現(xiàn)成的課文插圖,簡易粉筆畫,零件剪貼畫,那些色彩鮮明,意境廣遠,富于美感 的課文,通過這多種形式的再現(xiàn),可使學生更深地理解課文。
所以說,教師理應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在學習方法上絕不能搞“一刀切”。教師可以介紹學習方法,可以引 導學生梳理、總結對自己適宜的有效的學習方法,但任何試圖強求一致的做法,無論這種做法多么科學,終究是徒勞無益的。教會學生學習,不能不從思想上、觀念 上著眼,使學生形成一種學習的需要和意識,以確立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經(jīng)過自己的體驗和感悟掌握的學習方法對學習者來說才是管用的,好用的。
第3篇 雨點兒評課稿
雨點兒評課稿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指出:“語文教學就是要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為主線,就是通過多種方式聯(lián)系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jīng)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边@句話既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又可以說是對朗讀重在感悟這一內涵的高度概括。我校周老師在教學《雨點兒》一文時,正是以讀代講,注重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悟,效果出人意料。
環(huán)節(jié)一:通讀全文后,出示課文第一小節(jié):“數(shù)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敝芾蠋煵恢v一字一詞,讓學生開火車讀,等學生一個比一個讀得好時,才讓學生說說自己讀懂的。于是,有的學生說“數(shù)不清”是說雨點兒多,有的學生用手勢表示“飄落”,是說雨點兒落下來很輕。周老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后,小朋友就自覺地邊朗讀邊做動作,讀得入情入境。
環(huán)節(jié)二:出示課文第2-4小節(jié),讓學生自由讀,一邊讀一邊用筆劃出描寫大雨點和小雨點對話的句子。劃好再讀,校對后同桌互讀,提醒別人注意讀正確讀通順,然后自由找伙伴把對話內容表演出來。指名匯報表演時,小朋友讀得繪聲繪色,還加上了動作,表情。好幾對伙伴爭著上臺,演了還想演,讀了還想讀,老師都有些欲罷不能。
以上是這節(jié)課中朗讀教學的兩個環(huán)節(jié),它把老師對學生學習語文的顯性要求——非常投入地朗讀,以自己的情感理解,達到與別人產(chǎn)生共鳴——巧妙地內化成學生自身的需求;同時對學習的隱性要求——認真傾聽別人的見解,善于合作,對自己充滿學習的信心等——滲透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實踐活動中,成為孩子自身的感悟。
這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至少給我有以下兩點啟示:
一、讀中有悟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薄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敝芾蠋煹淖龇ǜ嬖V我們:書是學生讀懂的,而不是老師講懂的。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強調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敝芾蠋熣沁\用讀的手段,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引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朗讀方式,指導學生在讀中熟悉課文,理解課文,在讀中學會朗讀,學會合作。一句話,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明理,在讀中得法。當學生讀著讀著,就自然而然地用動作表演出課文的內容,不用老師示范,就把課文讀得美美的,我們著實感受到“文貴自得,熟讀自悟”所帶來的'喜人效果。在課堂中注重強調“讀”和“悟”,能自然地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思維,使學生自始至終能有滋有味地活記樂背,卓有成效地吸收,內化,積累,在生動活潑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由此及彼,舉一反三。
二、學中有導
在周老師的課上,我們會發(fā)現(xiàn)她像學生的朋友一樣,她已經(jīng)把自己變成學生與學生,文本與學生之間的橋梁。上課中,周老師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課文,掌握課文,調和學生間的學習行為的影響,把實踐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只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此時,她的作用是幫助,而不是代替。課堂上我們能見到的只是周老師忙碌穿梭的身影:撫摸一下學生的頭,輕拍一下學生的肩,或俯下身子傾聽,或偶爾與學生耳語……讓每個孩子都覺得老師在關注他。其間有關課文內容如何理解,如何朗讀等,周老師很少提及。孩子們指導別人的過程也即是他們自己練習,感悟,提高的過程。更難能可貴的是雖然是一群剛入學三個月的一年級的小朋友,但學習活動卻進行地有章有法??磥?,是周老師的“學中有導”,不落痕跡的“幫助”演繹出孩子們成功的學習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