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管理者范文網(wǎng)
當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網(wǎng) > 范文大全 > 工作報告 > 調(diào)查報告

風俗調(diào)查報告表格(9篇)

發(fā)布時間:2022-07-16 14:15:08 查看人數(shù):42

風俗調(diào)查報告表格

第1篇 中秋節(jié)風俗調(diào)查報告

中秋節(jié)又稱月夕、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或團圓節(jié),是流行于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時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據(jù)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顯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jié)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臺州、舟山,這與方國珍占據(jù)溫、臺、明三州時,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guān)。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

我國有二十多個少數(shù)民族也過中秋節(jié),但節(jié)俗各異。壯族習慣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餅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燈,以測一生的幸福,并演唱優(yōu)美的《請月姑》民歌。朝鮮族則用木桿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請老人上架探月,然后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蕭,一起合跳《農(nóng)家樂舞》。仡佬族在節(jié)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迎新谷,他們稱為“八月節(jié)”。侗族則在這時讓青年人郊游、歡會,稱為“趕坪節(jié)”。第一天是蘆笙會,第二天對歌。小伙子都要化妝,向心上人表達情意。傣族是對空鳴放火槍,然后圍坐飲酒,品嘗狗肉湯鍋、豬肉干巴、腌蛋和干黃鱔,談笑望月。黎族稱中秋節(jié)為“八月會”或“調(diào)聲節(jié)”。屆時各集鎮(zhèn)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diào)聲頭”(即領(lǐng)隊)率領(lǐng)男女青年參加。人員江齊后,大家互贈月餅、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結(jié)隊,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飲米酒,開展盛大的調(diào)聲對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機挑尋未來的伴侶。

中秋吃月餅。最先見于蘇東坡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之句。唐和五代時賞月的食品只見有“玩月羹”等,未見有月餅。月餅作為一種食品的名稱并同中秋賞月聯(lián)系在一起,始見于南宋的《武林舊事》。明代以來,有關(guān)中秋賞月吃月餅的記述就更多了?!锻鹗痣s記》說,每到中秋,百姓們都制作面餅互相贈送: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場店鋪里賣的月餅,多用果類作餡子,巧名異狀,有的月餅一個要值數(shù)百錢。《熙朝樂事》里也說,八月十五日稱為中秋,民間以月餅作為禮品互相贈送,取團圓之義。這一天晚上,家家舉行賞月助家宴,或者帶上裝月餅的食盒和酒壺到湖邊去通宵游賞。在西湖蘇堤上,人們成群結(jié)隊,載歌載舞。同白天沒有兩樣。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賞月的盛況。

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制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月餅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工藝越來越講究。咸、甜、葷、素各俱異味;光面、花邊,各有特色。明末彭蘊章在《幽州土風俗》中寫道:“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瞻兔滿人間?;谏纺鄱鸶`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至杵駐丹顏。”這說明心靈手巧的廚師已經(jīng)把嫦娥奔月的優(yōu)美傳說,作為食品藝術(shù)圖案形象再現(xiàn)于月餅之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也有“至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婚兔之形”的記述。足見古代月餅從內(nèi)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齊放了。

第2篇 春節(jié)民情風俗調(diào)查報告

春節(jié)民情風俗調(diào)查報告

想要知道一些情況或事件時,我們常常要開展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最終的調(diào)查結(jié)果會寫在調(diào)查報告中。調(diào)查報告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jié)民情風俗調(diào)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調(diào)查背景及目的

春節(jié),俗稱過年,是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jié)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在春節(jié)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shù)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乞求豐年為主要內(nèi)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名族特色。地分東西南北,我國各個地區(qū)都有其獨特的風土人情,在春節(jié)習俗上也各有特色各有看點。

調(diào)查對象

1、區(qū)域本次調(diào)查區(qū)域為重慶市東北部山區(qū),以萬州、云陽兩地的城鄉(xiāng)為重點調(diào)查對象。

2、人群

本次調(diào)查的目的是了解當?shù)氐拇汗?jié)習俗,調(diào)查人群為當?shù)鼐用?,對人群年齡等不再細分。

調(diào)查經(jīng)過

本次調(diào)查主要采用實地調(diào)查方式,走訪萬州、云陽兩地的城鄉(xiāng),觀察當?shù)鼐用裨诖汗?jié)期間的行為,并向其詢問具體習俗。調(diào)查的第一站是萬州區(qū)枇杷坪某街道居民秦伯家,時間是農(nóng)歷臘月二十六,距離除夕大年夜還有三天時間。秦伯家剛剛喬遷新居,正在宴請賓客慶祝,當?shù)厝朔Q“賀房子”。

從秦伯口中得知,由于臨近春節(jié),臘月里許多都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擺酒席的人特別多,酒樓至少得提前一個月預定。另外在萬州王家坡地區(qū),調(diào)查員走訪了幾家大型商場和超市,發(fā)現(xiàn)里面都是人頭攢動,生意十分火爆。一打聽,人們都在忙著置辦年貨。給自己和家人買身新衣裳,給家里添置些紅紅火火的裝飾品,買些待客用的糖果、瓜子、飲料等。

第二站是萬州區(qū)郭村鎮(zhèn)某村居民王婆婆家,時間是農(nóng)歷臘月二十九,正是20__年的最后一天。王婆婆平時和老伴兒兩個人住在家里,兒孫們都在外地工作生活。今年過年,兒孫們都從外地趕了回來陪老兩口歡度春節(jié),老兩口樂得嘴都合不上了。

王婆婆一家四世同堂,一大家子人都在為年夜飯忙碌著,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第三站是云陽縣濱江路張女士家,時間為農(nóng)歷大年初二,張女士一家正準備出門去拜訪孩子的外公外婆。張女士夫妻二人提著為二老準備的新年禮物,簽著他們的女兒,樂呵呵的出了門。

最后一站是云陽縣江口鎮(zhèn)某村居民黃先生家,是時間是農(nóng)歷正月初六。黃先生一家基本結(jié)束了走親訪友,回到自己家里,收拾收拾準備投入新一年的奮斗之中,向著幸福生活繼續(xù)努力前行。

此次調(diào)查共經(jīng)十天,從節(jié)前到節(jié)后,觀察了解到了重慶市東北部地區(qū)居民在春節(jié)期間的習俗,為調(diào)查結(jié)論的得出奠定了良好基礎(chǔ)。

調(diào)查結(jié)論

經(jīng)過調(diào)查,關(guān)于重慶市東北部山區(qū)的春節(jié)習俗,得出以下結(jié)論:

1、該地區(qū)居民和全國所有群眾一樣都十分看重春節(jié)這一重大節(jié)日。由于該地區(qū)的外出務工人員特別的多,尤其是在農(nóng)村,空巢家庭十分普遍。臨近新春佳節(jié),許許多多在外打拼的人都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看望父母親人,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熱騰騰的年夜飯。

比較有特點的是,該地區(qū)居民十分看重除夕當天的午飯,菜品十分豐盛,豬頭肉、雞和魚是必不可少的。吃飯前會先在屋外點燃一掛爆竹,在屋內(nèi)飯桌旁先燒幾張紙錢,桌上擺好三葷三素三碗飯三碗酒,請祖先來吃頓團圓飯,撤掉后才能開飯。相鄰的幾家人之間還會比比誰家更早開飯,搶個步步爭先的好彩頭。

2、當?shù)厝嗽诩雷娣矫媸挚粗?,?jié)前一定會給自家祖先“上墳”,即除掉墳上的雜草,給墳上添些新土,有些家庭還會讓每一個成員都來添土,表示對祖先的尊敬,同時乞求祖先的保佑。在過年的時候會給祖先燒紙錢、上香、放鞭炮、掛墳票,隨著經(jīng)濟實力的提升,一部分人會同時在墳前放煙花。當?shù)厝耸挚粗仫L水玄學,據(jù)說明年是閏年,閏年不能動墳,除草添土都不行,只能燒些紙錢之類的。

3、該地區(qū)居民在尊重傳統(tǒng)的情況下也會有些變通,比如說守歲,現(xiàn)在很少有人會真的一夜不睡,通常只會等到零點鐘聲響起,燃放過爆竹煙花過后便去睡了。聽說先前當?shù)剡€有在零點時放十二個大炮仗的習俗,由于安全系數(shù)實在太低,出現(xiàn)過很多起被鞭炮炸傷的事故,這個習俗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人在繼續(xù)堅持了。

4、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這一天會有很多的忌諱,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做不吉利的事,總之一切都要大吉大利,為新的'一年求個好的開始。有趣的是大年初一這一天,家長不能吵吵著叫孩子起床,那樣不吉利,很多家長會在睡覺前叮囑孩子一定要自己早起,遇上睡懶覺的小孩兒家長可就沒法了,既不能打也不能罵,只能由著他了。

5、在該地區(qū)走親訪友非常的普遍,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很多小孩便隨著父母去拜見外公外婆。從大年初二開始,大家便忙碌著走親戚了。為了避免客人來了主人卻走親戚去了這樣的尷尬情況,一般會約好某一天去某人家里拜年,這樣大家才都方便安排。

6、當然了,壓歲錢是少不了的。一般是長輩給晚輩給壓歲錢,晚輩也會給長輩錢,但不叫壓歲錢,只能說是晚輩的一點心意,孝敬長輩的。如果初次帶男朋友或女朋友回家的話,幾乎會收到所有長輩的壓歲錢。初次隨父母走親訪友的嬰兒也一樣,不光長輩給,已經(jīng)工作的哥哥姐姐也會給壓歲錢。

經(jīng)過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當?shù)睾芏嗟拇汗?jié)習俗和全國其他地方的習俗相差不大,大致上都是在春節(jié)討個大吉大利的好彩頭,為新的一年做個好的開始,寄托了人們對將來的希望,對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第3篇 臨潭縣回族風俗習慣調(diào)查報告

內(nèi)容提要: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的組成部分。作為民族社會心理的表現(xiàn)形式,它直接反映并影響一個時代的民族精神和生活面貌。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不但受其歷史傳統(tǒng)和宗教信仰的影響,而且還和這個民族所居住的地理環(huán)境(包括地域,氣候等因素),社會環(huán)境以及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和文化程度是分不開的。通過對臨潭縣回族的風俗習慣的調(diào)查。研究臨潭縣回族習俗變遷以及其與回族經(jīng)濟、政治、文化的相互關(guān)系,分析其精華與糟粕,進而為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進程中回族風俗習慣的改革或發(fā)揚出謀劃策。

關(guān)鍵詞:風俗習慣 調(diào)查 宗教信仰 地理環(huán)境 社會環(huán)境

政治、經(jīng)濟、文化、改革

一、伊斯蘭教教在臨潭的歷史背景

1、臨潭簡介

臨潭縣古稱洮州位于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的東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東鄰岷縣,北接康樂、渭源兩縣。臨潭縣位于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匯過渡地區(qū)。是農(nóng)業(yè)與牧業(yè),漢族、回族和藏族的交匯過渡地區(qū)。全縣有漢、回、藏、蒙古族居多,東鄉(xiāng)族、土族、滿族、黎族、苗族、撒拉族等十多個民族,少數(shù)民族以回藏居多,占人口總數(shù)的五分之二。

自古以來,眾多民族即在洮州雜居融合,和睦相處,戰(zhàn)國初,為羌人所據(jù),秦統(tǒng)一中國以后,大批秦晉漢人遷居隴上,進入臨潭,西晉末年,臨潭被吐谷渾占據(jù),時有羌、漢、鮮卑3族相處。自唐、宋起,由于土蕃崛起,長達了__年中烽煙彌漫,戰(zhàn)火不息,但吐番人與洮州各民族人民交流融合更為頻繁,元明時期,回族入居洮州,與原有各族軍民團結(jié)一致,戍邊屯田,互相貿(mào)易,發(fā)展各業(yè),使臨潭出現(xiàn)空前繁榮景象。

2、臨潭回族遷入

臨潭縣回族是元、明、清3代由外地逐漸遷來的,回族的遷入可分為四個時期,一是元代;二是明朝初期;三是清朝同治年間;四是民國時期。

元代回回大量入居甘肅,至元末,已形成“元時回民遍天下,居甘肅者尚多”的局面。在洮州設(shè)有吐蕃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往來使者,商人,貢使絡(luò)繹于道,并設(shè)有“哈智”所等宗教管理機構(gòu),遂形成了回回色目人活動的主要地方,又有回回商人從鄰近的河州(今臨夏)等地來臨潭縣經(jīng)商留居,亦是回族來源之一。忽必烈南征、西征后將所俘的穆斯林工匠、炮手、商人等編“探馬赤軍”,參加統(tǒng)一全國的戰(zhàn)爭至元十年(1273),忽必烈下令“探馬赤軍,隨地入社”,于是有部分回回軍來到臨潭,屯聚養(yǎng)牧,融入回族之中,回族人數(shù)增多。

明代,大批回回前來臨潭,洪武十二(1379),回族將領(lǐng)沐英率軍平息洮州十八族番酋三副使叛亂后,大量部將奉命留洮筑城戍守。留戍將士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回族將士。顧頡剛在1938年考查洮州日記中寫道:此間漢回人士問其由來,不出南京、徐州、鳳陽三地、蓋明初以勘亂來北,遂占田為吐蕃……若趙、若馬、若楊皆自謂南京貯絲巷人,此間有民歌云:“你從哪里來?我從南京來,你帶什么花兒來?我?guī)У密岳蚧▋簛?rdquo;。洮州無茉莉花,其為移民記憶中語無疑也。這說明明朝遷移到洮州的人中即有不少回族。當時臨潭回族的姓氏比較單純,主要有丁、馬、敏、蘇、黎、張、李、王、單、肖、吳、鮮、牟、祁、趙、高、海等,而丁、馬、敏3姓最多。

清朝同治時期(1862-1874),部分回族從今甘肅臨洮、隴西一帶遷入臨潭。民國時期遷來的回族主要是從臨夏、張家川經(jīng)商,逃難到臨潭的,他們在臨潭縣娶妻生子,繁衍生息,成為臨潭縣回族的組成部分。

據(jù)統(tǒng)計光緒五年(1879),臨潭縣回族有1250戶,10116人。光緒三十三年(1907)回族,1668戶,10653人,經(jīng)過19__年和1929年兩次劫難,到1949年,回族人口減少到1068戶,6545人。到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時達到10740人,到1990年,回族21524人。

3、宗教門派

臨潭縣伊斯蘭教中有華寺、北莊、西道堂、伊赫瓦尼、哲赫忍耶、穆夫提、丁門等教派,其中西道堂,丁門是產(chǎn)生于臨潭縣的兩個伊斯蘭教教派。在臨潭主要清真寺有華大寺、上寺、西大寺、南大寺、老南寺、新城西門寺。

二、臨潭縣回族的習俗文化

(一)節(jié)慶吉令

l、大爾德節(jié)

大爾德節(jié)又稱開齋節(jié),時間在伊斯蘭教歷即“萊曼丹”齋月,下月初,歷時3天以慶賀齋戒圓滿結(jié)束。第一天早上,全體沐浴了的男子到清真寺舉行會禮,在'開齋節(jié)”須得個人及全家所要繳納的“天課”繳納清(“天課”錢、糧均可,一般以家收入每百元的2.5%,每百斤收入糧食的10%,按人頭交納)。結(jié)束后到墳院誦“古蘭經(jīng)”,并替亡人祈禱,請阿訇念“蘇勒”走親訪友,互道“色倆目”問好,家家宰羊宰雞,做豐盛的美味佳肴盛情款待親朋好友。

2、小爾德節(jié)

小爾德節(jié)即“古爾邦節(jié)”,又稱“宰牲節(jié)”或“忠孝節(jié)”,一般在“大爾德”節(jié)后70天左右。此節(jié)期間,凡具備經(jīng)濟條件的伊斯蘭教教民,須赴麥加朝覲天房,此項功課是為了完成“五樁天命”中的一項。并要進行富有民族宗教儀式的宰牲活動。未去朝覲天房的穆斯林男子,要到清真寺舉行會禮。具備經(jīng)濟條件者須在3天節(jié)日內(nèi)宰牲(牛、羊、駝均可)以施散貧民、親友、鄰里。內(nèi)臟骨骼掩埋入地,牲畜所得皮毛不得買賣,可做禮拜氈,或捐于清真寺,在“古爾邦節(jié)”也制作豐富的美味佳肴,盛情款待親朋好友(按國際伊斯蘭教法學說,齋月后的“開齋節(jié)”為“小爾德節(jié)”,而“古爾邦節(jié)”為“大爾德節(jié)”,這里采用臨潭縣的過節(jié)習俗稱謂之)。

3、圣紀節(jié)

伊歷3月12日,為穆罕默德圣人誕辰和歸真日。紀念方式在清真寺集會誦讀《古蘭經(jīng)》、贊圣的經(jīng)文,并由開學阿訇講述穆圣生平事跡和教義,并自愿捐獻錢糧為貧寒者施舍飲食,在清真寺供全體教民會餐,所支款項、牛羊均由眾人捐獻所得。也有在家中請客念“圣紀”者。

4、阿舒拉節(jié)

教歷1月10日,傳說,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薩等古代圣人都在這一天得到拯救。這一天,許多穆斯林都誦經(jīng)贊主贊圣,并將五谷顆粒粉碎后都煮成粥施舍飲食,以紀念先圣。

(二)生育、喪葬

1、生育

孩子出生后舉行洗禮,7天內(nèi)請阿訇起經(jīng)名。3天、7天時,嬰母的娘家人要提送食品探望產(chǎn)婦,10天時,所有親友要攜禮品“看月”。嬰兒出月時,嬰母娘家人要帶營養(yǎng)食品“看滿月”,上學時再起學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男孩在幼時要舉行割禮,俗稱作“遜乃提”(遵圣行)。

2、喪葬

回族人的喪葬雖然較為簡單,其儀式確實非常講究而隆重?;刈宸Q“死”為“無常”,稱“死人”為“亡人”,人死了即稱“咽氣”。忌說“死”、“死人”、“死了”。“認土為安”回民實行土葬反對火葬,樸素、平等、還原、搭救、后世、復生。病危之際要交待后事。臨終時要默誦“清真言”,請阿訇或有威望的人念“討白”向安拉悔罪,并念《古蘭經(jīng)》《雅辛》章以驅(qū)惡魔的擾亂。病人在生命垂危時,全家要屏息一切嘈雜之事,并禁止走動,特別要緊的是除至親肉外,任何人不得擅入病房。唯有深明教義的人,才靜聲旁待,以觀昏醒,使病人專心向主,免有憂慮。病人無常后,街坊鄰居則主動向亡人在外家屬、親戚、朋友告仆,通知送“埋體”及遺體的時間。無常(逝世)后,由守護者為其瞑目、合嘴、順手足,置于木板,蓋上潔凈的布單,如過夜,親房家務眾人前來坐草(守靈),然后由親友清廉且能遵守教法的人把亡人安放在水床子上“抓水”(洗大凈),即洗尸體,抓水時必須有沐浴者兩人,先替亡人撒衾取衣,然后由亡人移動沐床“水床子”上,拿塊白布,自臍至膝,蓋住下肢,不讓外露,開始小凈。小凈時,由一人用湯瓶給亡人灑水,一人從右到左,浴亡人手臂。接著浴亡人下肢,洗亡人口、鼻、面、肩、全身及腳,即大凈。特別在沐浴下肢時,決不能啟開蓋布,只能一手撐布,一手浴洗,同時,嚴禁男浴女尸,女浴男尸。浴畢,即在尸床上鋪好大殮小殮,并在小殮的巾幅上鋪上香末,加上襯衣,才移尸于上,掩襯加冠,纏布,進行“裹殮服”?;刈褰o亡人的裹殮服“是一種古老習俗,純用細棉白布大針角縫制,細不露發(fā)膚,白則取其清潔,布者謂之素靜。男尸的殮服一般有三種,一是大殮,長短要等于身長,上下各余寸,寬約四尺五寸,二是小殮,也等于身長,上下無余,寬和大殮相同,三是襯衣,長自肩膀至腳踝,寬約一尺二寸,肩上開縫,再加冠巾,長達九尺。”

女尸的殮服大致有四種:大殮、小殮都和男殮相同,三是襯衣改為褻衣,寬長略同男尸襯衣,唯有胸前開縫;四是裹胸,長三尺,寬一尺二寸,用以裹周身,兩端結(jié)在胸前,再加蓋頭,長達三尺,用以裹發(fā),并用布袋子束著。

現(xiàn)在比較簡單,只用“卡帆”這一習俗也是來自穆罕默德圣人說有一次朝覲的時候,行走在阿拉法特山上,一個教徒不慎從乘駝上摔下來,頭破血流無常了,穆圣令用亡者穿的戒衣即兩塊白布,作了他的“卡帆”尸衣。因阿拉伯半島崇尚白色,穆圣曾對教徒說:“你的宜常穿白衣,因為白衣最潔最美。你們宜用白布為亡人入殮。”從此這一習俗就被延續(xù)下來。再用“塔布提”(擔架)將亡人抬到清真寺內(nèi),由阿訇及亡人親屬與前來送葬的教友一道“轉(zhuǎn)經(jīng)”站“者那則”(即殯禮,代亡人祈禱),后由教友抬到墓地安葬,墓穴一般深約6至7尺,長約6尺,寬約3尺,南北走向,墓內(nèi)依西穿穴,掏一深約3尺,長6至7尺,高約2尺,上圓如弓背,下方如弓弦的偏堂,置尸于內(nèi),頭北腳南,面?zhèn)瘸?,標示死者永遠向著伊斯蘭教圣地麥地那,隨時能起身禮拜。墓內(nèi)不置任何隨葬物品,后用土坯、毛竹等堵嚴偏堂,再用土填滿直坑、冢起。由阿訇在冢前誦經(jīng),亡者家屬(成年女子不去墳地送葬)送殯人環(huán)跪墓前,誦經(jīng)畢,眾做“都哇”為亡人祈禱。下葬時主人要給阿訇及前來送殯的人舍散“海提牙”(隨量的錢財)意為給亡者的搭救祈禱。葬后按各教派習俗,要定期請阿訇走墳念《古蘭經(jīng)》,為亡人祈禱。走墳時間要連續(xù)四十天,以后每逢主麻日、大小“爾德節(jié)”,親友要上墳誦經(jīng)祈禱。每逢周年,必須隆重誦經(jīng)祈禱,或請客施舍以搭救亡人。喪葬期間,亡人家中不動煙火,由親友鄰里提茶送飯,慰問幫忙,協(xié)助亡人家屬解決困難。亡人家屬則要舍散錢財及亡人用過的衣服。在臨潭的回族亡者送葬完畢后,每隔七天,請阿訇誦經(jīng)祈禱,一直延續(xù)七次,俗稱“七期”,還要念“十天”、“百日”、“周年”等。

(三)回族生活

1、生活習慣

回族喜清凈,信教群眾平時常洗“大凈”(洗滌全身)每天作五時禮拜,做禮拜前須洗“小凈”。本民族如見面時互道“色亮目”(問安的意思),并握手致意。宗教人士及年長者禮拜畢、游墳園畢、誦經(jīng)畢常伸雙手作“都瓦”(祈禱)。尊重長輩,讓以上座,吃飯先端,走路先行。講究禮節(jié),熱情好客,禮拜多去清真寺,沒有清真寺的地方,行人往往在室內(nèi)或野外潔凈之地鋪以苫單或自己的上衣就地禮拜。

回族禁忌養(yǎng)豬,禁忌放高利貸、短斤折兩,禁忌掠奪孤兒財產(chǎn),禁忌欺凌弱小,禁忌淫亂嫖娼,禁忌喝酒賭博,禁忌揮霍浪費,禁忌驕傲、嫉妒,禁忌背談他人,禁忌懶惰不務正業(yè)。反對不洗“大凈”,反對留長發(fā)、長指甲,反對男女混雜場合,反對穿袒胸露乳、顯露軀體的衣服,反對女子與外男子說笑打俏,反對抽簽算卦,反對捉神弄鬼,反對貪得無厭,反對忤逆父母,反對隔斷骨肉之情,反對長久記恨別人。

2、宗教生活:(念、禮、齋、課、朝五功)

念,每一位穆斯林都應該念“作證詞”,《古蘭經(jīng)》等經(jīng)文。

禮,做禮拜,分為晨禮、晌禮、晡禮、昏禮、霄禮。

晨禮,(班達):從黎明至太陽升出前

晌禮,(撇失尼):從日偏至日影至到中午的兩倍

晡禮,(吉格爾):從日影兩倍至日落前

昏禮,(沙木):從太陽落至紅霞變白

霄禮,(伙不旦):從紅霞變白至黎明前

每星期五為主麻日,在主麻日穆斯林都去清真寺聚禮。

齋,閉齋,齋戒,伊斯蘭歷的第幾個月稱為“萊麥丹”月(中國俗稱“齋月”。)每個符合條件的穆斯林必須在這個月里守齋戒,每天從日出前到黃昏,停止一切飲食。“齋月”每一個月要在同月封三個年頭,以后往前個月份類推,一年的每個月份均會輪至。

課,“則卡提”制度是伊斯蘭的重要功修(中國傳統(tǒng)稱為“出天課”),是伊斯蘭的五功之一,其理要性僅次于拜功,“則卡提”這個詞的含義是“純凈”或“凈化”,在產(chǎn)權(quán)范疇里,可轉(zhuǎn)化為“窮人的份額”或“慈善施舍”的意思。出納天課的人應具備的條件:1、是穆斯林;2、個人擁有的資產(chǎn)達到教法規(guī)定的基數(shù);3、財產(chǎn)的占有期滿一年;4、除日常消費處有剩余;5、無債務;6、神智正常;7、已過成年的年齡。這樣的人,不論男女,必須遵從安拉的命令,以錢折算將他資產(chǎn)的百分之二點五(則四十分之一)用于繳納“則卡提”。在穆斯林執(zhí)權(quán)的國家,“則卡提”由政府征收,然后分配給貧困戶。在非穆斯林國家,應把“則卡提”交給穆斯林組織,如清真寺阿訇掌管,統(tǒng)一向貧困人發(fā)放。

朝,朝覲,是伊斯蘭的五大基本功修之一,這個活動每年在伊斯蘭歷(祖勒·希哲月)“古爾幫”前上旬舉行。每個成年的穆斯林男女,身體健康,神志健全,具備旅行條件的,一生中至少應履行一次朝覲功課。朝覲者被稱為“哈吉”,功修儀式開始之前須受戒,洗漱沐浴,更換白色素質(zhì)的戒服,穿拖鞋,表示敬畏真主,虔誠拜主。

三、婚嫁

回族婚姻主要由當婚男女雙方?jīng)Q定,父母盡量負挑選之責。經(jīng)男女雙方同意央媒說定,男方向女方依次提打門禮、落話禮、大禮、訂婚禮、聘金、娶親禮等。打門禮:男方進女方家門,首先要拿的見面禮,為四色大禮及全羊或半羊。落話禮:經(jīng)過男方第一次上門之后,男方的第二次上門,主要去向女方父母親詢問是否同意將其女兒聘給男方家的禮。大禮:在落話禮提過后,若女方同意后,男方所提的禮,在過去,由于生活水平較低,多為半只羊。現(xiàn)在,生活好了,就成了整羊或活羊。羊頭上拴紅綢牡丹以示吉慶。訂婚禮:也很隆重。聘金:回族叫“卡比尼”,在結(jié)婚時,男方娶新人,在女方家作盛情招待后,念“卡比尼”時雙方家長各爭數(shù)目,但最后由阿訇主持議定聘金“卡比尼”數(shù)目,此時在一旁的孩童齊聲叫喊“卡比尼”爭得死不哈,一晚曦讓過沒一大”,意思是你爭來爭去,人家新人經(jīng)過一晚曦的接觸后,新娘給新郎全部讓掉了,有什么可爭呢?關(guān)于“卡比尼”的免讓全在于新娘的掌控之中,要是讓了也無需什么證人,他們倆人即可,要是不讓,新郎必須在她的有生之年付清,付給的方法是:給新娘所購置的金銀玉器首飾或衣服等,所支的錢都可以頂數(shù),但要明示出來。女方也積極為女兒籌備嫁妝。嫁妝一般有金銀、玉器首飾,衣服、被褥、家具、布置洞房的刺繡品等。結(jié)婚須由兩位穆斯林證婚。婚期多選在星期四、五、六3天中的任何一天。結(jié)婚時男方派男女娶親人若干名,與新郎陪客前往女方迎娶新人,女方家作盛情招待后由阿訇主持當面議定聘金(卡必尼)數(shù)目,然后念“尼卡哈”(“證婚詞”)。在念“尼卡哈”前阿訇得考問新郎念“克里默團一白”(清真言)“克里默舍哈德”(作證詞)否則當時阿訇句句教會并講解有關(guān)婚姻方面的“臥爾孜”(教法教規(guī))。阿訇念畢,“尼卡哈”后,就像大家拋撒核桃、紅棗,別人搶拾,以討吉利。獲得“喜果”者,送給自己的夫人食后,預示會喜得貴子之說。自新中國《婚姻法》頒布以來,男女得先領(lǐng)結(jié)婚證,后由阿訇念“尼卡哈”,舉行婚禮。阿訇念證婚詞前,向男女雙方再次詢問是否愿意,得到雙方肯定回答方可有效。嫁娶日親友鄰里都攜財物前來賀喜,主人答謝。男方由一個陪客(伴郎)陪同,在女方家接受女方盛情招待時,新郎不能和平常人一樣又吃又喝,以示風度,應該坐一會兒就走,順便將女方家準備好的碗、筷或杯子悄悄拿走,俗稱“偷碗”,表示得到新人的同時,得到了“富貴吉祥”,從此成家立業(yè),有了飯碗。而后,新郎首先要去廚房給新娘的母親及各親戚阿娘長輩婦女們道“色蘭”問安,感謝母親對新娘的養(yǎng)育之恩。然后,娘家派若干名男女送親人與娶親人一起將新娘連同嫁妝送往婆家,全部嫁妝將由娘家人安裝完畢,新人的舅舅要提“緣分”饃饃,不得中途落入他人手中,否則須得自己贖回,鬧出笑話。婆家招待后,來客戲耍公婆及哥嫂。這時候一場鬧公公婆婆的喜劇開始了,人們把公公婆婆及婆家新郎的長輩拉在院中,涂黑抹彩,渾身綴上各種材料的“道具”,翻穿皮卦,倒騎驢,凈腳兩片跑雪地,年輕人們喊“三天干事沒大小……”不管權(quán)貴高官,都得以風俗接受大家的喜耍。

回族人晚上鬧洞房,年輕人和孩子們首先鬧兩個“鎮(zhèn)炕娘娘”。孩子們齊聲喊:“堂客娘娘給個棗兒,不給棗兒明年養(yǎng)個尕狗娃兒”,“新媳娃兒給個棗兒,養(yǎng)個兒子養(yǎng)個女兒”等童謠,以示順安吉祥。這時候鬧洞房的人們也會得到相當?shù)?ldquo;喜果”或“金錢”。同時,還有經(jīng)常口頭傳唱的鬧洞房兒歌:

孩子們聚集在堂屋炕上,拍手說唱兒歌:

阿姨娘,炸油香,

炸下油香蓋樓房;

樓房底下一碗水,

大姐二姐洗手來;

洗下手,白墩墩,

搟下面,滑溜溜。

下直鍋里木螺兒轉(zhuǎn),

撈直碗里一根線。

公公喝了八碗,

打破了個花碗;

婆婆喝了九碗,

打破了個油碗;

新媳婦喝了一燈盞,

屙了一木锨,

叫狼狼不來,

叫狗狗不來。

潑直閻家瓦房上,

來了一幫老和尚,

老和尚念經(jīng),念了一個先生,先生舀水

念了一個尕日鬼;

尕日鬼抬窗子,

哎呦我的干腔子;

尕日鬼抬后門,

哎呦我的腳后根;

尕日鬼抬石板,

哎呦我的腳趾頭;

送親眾人離后,只留兩位娘家的女人陪新娘“鎮(zhèn)炕”(稱其為“鎮(zhèn)炕娘娘”),并完成晚上鋪炕、次日晨為新娘梳頭的任務?;楹蟮诙?,娘家及婆家親友前往婆家去恭喜,婆家盛情招待,并將新娘著艷麗長禮服,頭戴花冠,胸佩銀制嵌有龍鳳、鴛鴦、仙鶴、蓮理等圖案,墜許多銀鈴鐺的“胸護”(洮州特有,“花冠”、“ 胸護”據(jù)說是明代皇室專賜給洮州回族人娶親婚宴飾品,因臨潭人來自江南,回族與皇室有一定的關(guān)系,為了顯赫其地位和榮耀,專賜了銀制嵌有皇室專用圖案紋飾制品的。)由陪客引領(lǐng)與人見面,然后婆家由一陪客娘娘掌盤向客人一一討要“拜錢”。“拜錢”數(shù)量不定,多則成百上千,少則三十五十,或贈之以物亦可,這就形成了女人的所謂私房錢一說,父母多數(shù)送擲地有聲的禮物——金質(zhì)或玉質(zhì)首飾,以示對女兒的疼愛,更顯示自己的大氣。之后也有與漢俗相似的喝“試刀面”。“試刀面”也叫“嫂子面”,因此,市面上所謂的“臊子面”本應該是新嫂子切出的“試刀面”叫“嫂子面”才對。還有新娘“回門”、“座對月”等習俗。

四、服飾

回族服飾特征比較明顯,在洮州地區(qū)民族服飾可分為兩大流派,西道堂為一流派,其它服飾與北莊、華寺、伊亥瓦尼等相同,西道堂唯男子頭戴黑色六角帽象征六大誠信,現(xiàn)在無幾人所帶。婦女頭帶白毛巾或紗巾。其余各寺為相同流派,男子平時著裝與漢族無異,唯禮拜或有重大宗教活動時都穿傳統(tǒng)的長衣(稱“準拜”,視以呢子大衣或其他料子的長衣為多),頭戴平頂白號帽。成年婦女外衣長多膝下,頭戴黑蓋頭,年老婦女戴白蓋頭。成年少女與新婚婦女戴綠蓋頭。近年來,新婚女子流行頭帶絲巾,穿艷麗寬松長袍?,F(xiàn)在多數(shù)回族姑娘和青年女職工衣著與社會流行款式趨于一致,已婚婦女已改戴護士帽或紗巾,成年男子喜留須。前面提到回族反對袒胸露乳,所以說回族服飾必須要將身體全部遮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回族服飾在同步的發(fā)展著,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回族衣著西裝革履,追隨著時代的步伐,但是始終不變的是,回族大眾心中的精神支柱——伊斯蘭。

五、飲食

回族在飲食方面嚴格遵守《古蘭經(jīng)》的規(guī)定:飲料絕對禁酒?;刈宀缓染埔瞾碓从凇豆盘m經(jīng)》,公元六二二年,穆圣和多數(shù)穆斯林從麥加搬到麥地那后,有的教徒參與當?shù)氐娘嬀?、賭博,有人問穆圣許不許可,穆圣以安拉的口氣說:“他們對于飲酒和賭博上問你,你說,其中都含有大罪,對人都有益處,而其害處比益處更大。”他只說害多于益,但沒禁止飲酒,后來,有的教徒喝醉酒后,作禮拜念錯了《古蘭經(jīng)》,穆圣知道后說:“眾歸信的人哪!你們醉酒的時候不要做禮拜,直到你們知道自己所說的是什么話。”意思是說清醒了之后再作。此次,也沒有禁止飲酒。后來還有教徒飲酒,而且飲醉后彼此斗毆,打破了頭,結(jié)下了仇,此事告到穆圣處,穆圣才采取了嚴厲的態(tài)度,因為當時伊斯蘭教處于發(fā)展初期,人少勢弱,內(nèi)部團結(jié)很重要,于是穆圣下令禁酒,以安拉的名義說:“眾歸信的人們哪!飲酒、賭博、拜象、求簽只是一種穢行,只是魔鬼的行為,故當遠離,以便你們成功,惡魔唯愿你們因飲酒和賭博而互相仇恨,并且阻止你們紀念安拉和謹守拜功。”自后,就形成了回族人不飲酒,設(shè)宴不擺酒的風俗習慣。所食肉類,以牛羊肉為主,雞鴨兔次之。禁食豬肉及騾、驢、狗、黃鼠、猛禽、面目丑陋的冷血爬行動物。除此而外,還忌食血液、自死的、及圓蹄倒嚼畜類的肉等等。回民為什么忌食豬肉呢?伊斯蘭教認為:豬是畜類中最丑笨的牲畜,性貪圖,好淫亂,最懶惰,最昏迷,喜吃臟東西,喜居污穢坑,到處便溺,不辨香臭,實屬不潔之物,因而不能食用。有即豬頭味寒,且藏有寄生蟲,食后閉血脈,生赤痢,弱筋骨,易暴肥,虛人肌肉,損人健康。豬肉給人傳染疾病的媒介,不論接觸和肉,都會染來多種疾病……

公元七世紀,穆圣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時,沿襲阿拉伯人的習俗,大約在伊斯蘭教產(chǎn)生前一千二百多年,居住在地中海東岸的猶太閃米特人,從公元五世紀就開始編寫他們的圣書《舊約》。書中規(guī)定:“在地上一切走獸中可以吃的,乃是這些:凡蹄分兩半,倒嚼的走獸,你們都可以吃。……豬因為蹄分兩半,卻不倒嚼,就與你們不潔凈……”穆圣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時沿襲了阿拉伯人的習俗,適應阿拉伯半島的客觀經(jīng)濟條件,把豬肉作為禁食物列入《古蘭經(jīng)》中,以安拉降示的名義禁止食用。從此,不食豬肉就成為伊斯蘭教的戒律。

不食血液是一種古老的禁忌,不始于伊斯蘭教,也不始于或先于伊斯蘭教產(chǎn)生的猶太教。不食血液的原因遠古有許多說法,但最直接的解釋,現(xiàn)代醫(yī)學證明,從血液中可以查出人禍動物的疾病,因此動物的血液里潛藏著許多病因,所以不能食用。又一說法是原始人見到動物或人流完血液時生命就會結(jié)束,因而產(chǎn)生了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生命即所謂靈魂全身在血液中,血液外流時生命隨著血液離開了人或動物的肌體,導致了生命的結(jié)束。而靈魂被認為是神圣的,吃血是一種瀆神的行為,因此,禁食血液這在《舊約》中也有記載。后來,伊斯蘭教也禁止吃血,并定為教律。

不吃自死動物的肉,伊斯蘭教認為,萬物皆屬安拉,生死者由安拉執(zhí)掌,宰牲前要念頌“太斯米”即“奉安拉之命,安拉至大。”以表示該物歸真主,未念“太斯米”而宰的動物不合乎教法,視其肉為污穢,故不可食。此外,自死的動物血液沒有流出,也應理解為其肉不可食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食用的牛羊等動物,一定要誦念安拉贊詞回族有經(jīng)訓的男子屠宰,否則不能食用。

在洮州地區(qū),回族相比別的民族在飲食方面非常豐富,食品多以面類為主,有蒸模多以花卷為主,鍋巴、搟面條、鍋盔、機器長面、醪糟、水晶包子、甜醅、釀皮,在節(jié)慶的日子里還會做油炸類食品,如撒子、油香、秋葉、蜜撒;另外還有糕點類,如糖餃子、奶糕,哈里哇;最香的要屬麥子飯(將大米、小麥、果谷類、粉碎脫皮后混入各種調(diào)料,肉類等煮成粥共食)。

拌湯:將面粉撤入水中和洋芋等煮成糊糊狀的湯飯。

焪鍋:于圓形銅鐵容器中放入發(fā)面,埋進炕洞或烤箱中烤成的厚饃。

貼鍋鈀:在平敞尖底鐵鍋里底部放上適量的水將酵面制成的面團貼至水位線以上,半蒸半烙而成的青稞面烙餅。

麥索:青棵籽粒飽滿后未黃時蒸熟脫殼在推磨研制而成強索狀食物。

股兒:把面擰成2股以上條狀扁平的油炸食品。

酸菜:把各種蔬菜發(fā)酵制成的酸味清火菜。

旗花湯:手搟切成菱形的碎面葉。

撒子:將酵面條搓攆拉長細,盤續(xù)成的油炸食品。

油香:將酵面作成直經(jīng)約為20cm左右中間有孔芳香可口的油炸食品。

秋葉兒:將酵面的二分之一里放上紅糖清油,另二分之一里不放其他原料,兩樣卷和切成片狀,制成楓葉型有圖案的油炸點心。

油棋子:將酵面切制成楊桃形狀的甜面點。

糖餃子:酵面皮、羊脂、白砂糖、核桃仁、葡萄、芝麻等做餡抱制成三角菱狀的小蒸包子。

哈里哇:面、清油、香料等在模具里壓制而成蒸熟的甜點。

奶糕:牛奶、雞蛋、白砂糖、香料盛在碗里蒸熟的奶酪。

六、經(jīng)貿(mào)

臨潭,古稱洮州,自古以來是通往川、青、藏地區(qū)的交通咽喉之地,既是歷史上漢藏貿(mào)易的主要商埠和集散地,素有“茶馬互市”之稱,更是歷史上兵家必爭之邊睡重鎮(zhèn)。

自唐時期,臨潭縣處于“唐蕃古道”要充,是四大茶馬司之一。尤其是“洮陽古道”開通后,帶動商業(yè)貿(mào)易、物資交流和市場的形成,使臨潭逐步發(fā)展成為隴右商品集散地和漢、回、藏貿(mào)易的樞紐。至宋、元、明、清后,在“茶馬互市”的影響下,臨潭回族對本地方的私營商業(yè)起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明清時期,“善商賈”的回族人在臨潭縣聚居,市場更趨繁榮。

自明朝中葉以來,洮州回族就自發(fā)地組織鹽幫到青海省的茶卡鹽湖馱鹽,到1953年為止持續(xù)了四百多年,現(xiàn)在,臨潭回族主要做生意遍及全國各地,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及全國各大城市。青藏高原大多在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地,還有國外如美國、沙特、巴基斯坦、卡塔爾、尼泊爾等國。

七、工藝美術(shù)

臨潭的民間刺繡稱為洮繡,洮繡既有歷史的積淀,又有各民族的文化基因,臨潭的回族姑娘,從小就學習刺繡(俗稱扎花兒)技藝?;刈邃C多為植物花紋,幾何圖形為主,主要針法有:平針、參針、挑針、翻針、長短針、空實針等;繡法有:錯針繡、網(wǎng)底繡、鎮(zhèn)針繡等,樣式有:剁花、盤花、貼花、拼花等;不同對象不同針法,不同紋樣有不同繡法,不同材實施以不同的樣式,還要學會色彩搭配,要對比強烈、鮮艷絢麗。刺繡的部位除多在幼童帽子、圍裙、肚兜、鞋面等處及枕頭、針插、荷包等除外,還有各自地需求,多在坎肩、鞋面、耳套、門簾、坑圍、被罩子、信插、圍腰、拉錦、被面、頭巾、窗簾、沙發(fā)套,壁掛等處刺以花朵、鳥雀,還另有“經(jīng)文都哇”“克拜”等。

八、語言文化

穆斯林按理來說,都應該學習并且要會說阿拉伯語,但是在中國會阿語的人并不多,這一點非常令人可悲。

在臨潭,穆斯林有60%的懂阿語,可以說是有一點成就感了,但是,臨潭的穆斯林不僅會說阿語,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懂藏語,這是因為臨潭地處甘南藏族自治州,漢回藏混住的地區(q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回藏之間通過貿(mào)易等方式,互相了解,互相學習,促成了臨潭的穆斯林大多數(shù)會運用藏語。

除了阿語、藏語就要屬大家熟知的漢語,臨潭漢語方言由于藏族回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熏陶影響,其與通話的語法有些不同,還有對事物的稱謂也有不同,如稱太陽(陽婆、日頭),云:(云彩),彩虹(虹gang),下(ha)雨,閃電(火閃子),地壟(壟桿),燃料(架火的),去年(年時),昨天(夜來個)天空(阿斯麻年)等等。在句法方面,大多將“把”字賓語提到動詞之前,如“我把書看完了”“他把飯吃了”,不用“把”字將賓語提前,如“我哥哥婚結(jié)了”,“他錢花了,人得罪了,真是吃了虧不討好!”還有將“很”程度副詞,中間加結(jié)構(gòu)助詞“得”變成補語,如“工作很認真”說成“工作認真得很”等。還有,很多諺語反映了很多臨潭各民族的生活現(xiàn)象,如:“云跑東、日頭紅、云跑南、水翻船。云跑西,泡死雞,云跑北、曬成灰”。“頭九硬、二九軟、三九四九凍破臉,瞎五九、凍死狗、六九出門要袖手,七九、八九走路各個撒手,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

評論:

臨潭縣回族的生活習慣與中國穆斯林乃至世界穆斯林大致是相同的,但是由于臨潭回族所處的地域、文化、環(huán)境的不同,造就了這個民族在這一地區(qū)的一些風俗習慣和文化修養(yǎng)有別于其它地方的穆斯林,使其顯現(xiàn)出一種另類的美,但是它始終保持著一種含蓄、莊重的風格,源自于他們自始至終的信仰——伊斯蘭。伊斯蘭是每一個穆斯林的標尺,回族在發(fā)展中放棄了自己的母語,而選擇了漢語作為民族的共同語言,沒有界限清晰的共同地域,也沒有同一的共同經(jīng)濟生活,只有在伊斯蘭文化制約下的共同的心理素質(zhì)才是回族形成的重要標志,也是回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力量,況且心理素質(zhì)較之民族形成的其他要素而言,他是最難把握和“量化”的心靈深處的精神狀態(tài),它還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產(chǎn)生著微妙變化。然而,臨潭是歷史上漢藏“茶馬互市”的重鎮(zhèn),全具,14.85萬人,回族有2.3萬人,占總?cè)丝诘?6%。在這個藏回漢雜居,經(jīng)濟落后,群眾生活困難的國家級貧困縣中,回族這個在人口方面處于弱勢的群體,在本地區(qū)經(jīng)濟相對處于強勢,在文化上尤其是在縣城地區(qū)占據(jù)著前衛(wèi)。

通過這次“習俗文化”的調(diào)查,不僅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我們這個民族在歷史進程中是不可忽略的一種精神,如象立足于我,兼容并蓄,靈活多樣的文化適應和從不主動功擊其他優(yōu)秀文化的心理;回族群體意識中以“抱團”心理為基礎(chǔ)的高度民族凝聚力;推動回族社會發(fā)展的“千里不持糧,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認同意識;愿意與其他民族團結(jié)互助,共同發(fā)展經(jīng)濟,同舟共濟,并肩作戰(zhàn)的依存心理;伊斯蘭教是回族人民的精神家園,對回族社會從多方面起著控制作用,使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礎(chǔ);“從國是天命”的國家意識和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適應于市場經(jīng)濟激烈競爭條件下的經(jīng)濟意識;仁愛孝悌,從善棄惡的倫理道行心理;傳統(tǒng)而又革新的風俗習慣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堅持和發(fā)揚的民族素質(zhì)中優(yōu)秀的一面。

然而,在調(diào)查過程當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回族,尤其是臨潭地區(qū)的回族在很多方面有很多劣根性,這種不利于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方面,使得別民族畏而遠之,同樣值得我們深思。如,屢見不鮮的“窩里斗”,教派的存在是正常的,但因之而引起族內(nèi)矛盾迭起,沖突不斷,則是不正常的。在教派門宦相對集中的臨潭,人們習慣用“派”的眼光審視周圍的人和事,不問族不族,只問派不派,極端情況有時也時有發(fā)生,因為教派門宦的不同,出現(xiàn)較為激烈的矛盾,以致于兩坊之間宣布斷坊、斷婚,弟兄相駁,親戚疏遠,甚至釀成慘烈的流血沖突。

小商販式的經(jīng)濟觀念。小商販式的經(jīng)濟觀念,不僅對回族產(chǎn)生負面影響,而且對回族的深層文化產(chǎn)生著更多的影響,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影響的表現(xiàn)是很明顯的。在各地可以看到,許多的回族穆斯林在做生意時非常精明,但是往往失之于個人的或局部的小算盤,或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長遠眼光;在待人接物方面錙珠計較,缺乏大的胸懷與氣量。這種重功利、顧眼前,甚至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的小販意識,使回回缺少應有的氣度和魄力,缺乏高瞻遠矚,從長計議的膽略;有時只會損壞民族形象,讓人痛心。小商意識,教派之見已成為影響和困擾回族社會向前發(fā)展的兩個最大的心理障礙。它使回族的發(fā)展受到限制和削弱,乃于積貧積弱。

狹隘的教育心理。首先,我們先聽一段普通農(nóng)民有關(guān)教育的意識深長的心理獨白:“書嗎念上些是好哩,怕的是念得不認主哩。念書走給的不是沒有見過哩;念得狠坐了個帆布棚棚(吉普車),念得囔大騎著個叮鈴鈴,可有那一個里里外外是個穆民呢?哪一位你敢指望他維護祖祖輩輩的教門哩;咱家沒下場,不求哪些個虛充的事情,咱家養(yǎng)的娃,哪怕他大字不識一個,但若他守住了念想,不壞了伊瑪尼(準則),到了末日,拉上那些帆布棚坐下的,叮鈴鈴騎下的給一比……準在那個時辰是個凄惶呢。”這就是回族穆斯林對待接受傳統(tǒng)教育的態(tài)度,它在臨潭回族農(nóng)村地區(qū)是比較普遍的,他們寧愿落伍也不愿意唯恐失去信仰。這種狹隘的心里認識,阻礙了教育的發(fā)展,民族的進步。其實念了書的人,也沒有個別人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也沒有失去穆斯林的根本,相反他們由于知識的增進,越發(fā)地對優(yōu)秀的理論認識的更清楚,更完善了。在增加知識的同時提升了個人人品素質(zhì),使得他們的后代在接受教育、為人處事、道德修養(yǎng)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更自覺地提升了對伊斯蘭精神的深刻認識。崇尚教育,提高民族素質(zhì)的氛圍已經(jīng)形成。近年來考取高等院校,甚至出國留學的學子絡(luò)繹不絕,這是一個民族進步的象征。

面對二十世紀新紀元,對于回族在新的挑戰(zhàn)、新的機遇面前,調(diào)整心理,規(guī)范行為,場長避短,知難而進,與偉大時代同時闊步前進,無疑具有警示和動員作用。

參考文獻:

1、臨潭縣志編纂委員會,《臨潭縣志》,甘肅民族出版社,1997年

2、葉海亞·艾麥利克,《伊斯蘭學》

3、馬廣德,進進回回心靈世界,《探索》,臨潭縣穆斯林教育基金會,__年

4、敏生華,古洮州的回族鹽幫,《探索》,臨潭縣穆斯林教育基金會,__年

5、《禮拜必讀》

6、丁俊,《伊斯蘭文化巡禮》,甘肅民族出版社,__年

7、王錫齡,《中華風情大觀》

第4篇 端午節(jié)風俗調(diào)查報告

端午節(jié)有不少的風俗習慣,詳情請看本文端午節(jié)風俗調(diào)查報告。

端午節(jié)的風俗習慣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等。 端午節(jié)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jié)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qū)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lǐng)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后,當?shù)厝嗣駛渌?,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jié)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 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端午食粽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tǒng)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jù)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佩香囊

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qū)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jié),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nèi)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huán)、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qū)瘴。

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jié)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據(jù)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游百病

為盛行于貴州地區(qū)的端午習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時左右, 路上山上或樹下擠滿人群,手抱花草, 非??鞓?。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老年人稱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頭就不會獲得吉利。

類似還有飲雄黃酒

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qū)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于貴州地區(qū)的端午習俗。

華東師范大學青島實驗中學 班級:2023級(6)班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第5篇 過年風俗習慣調(diào)查報告

一、活動背景

目前,中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了解不多,為了讓我們了解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知識,增強學生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認知和理解,并且能夠讓傳統(tǒng)節(jié)日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和繼承,我們進行了這次過年風俗習慣調(diào)查。

二、調(diào)查方式

通過報紙、書籍、網(wǎng)絡(luò)等媒體。

三、調(diào)查內(nèi)容

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起源;收集有關(guān)詩詞;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飲食習慣,以及人們的其他活動。

四、調(diào)查成果

春節(jié)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nóng)歷,正月初一時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tǒng)的慶?;顒觿t從除夕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每到除夕,家家戶戶合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稱團年。其間談笑風生,其樂融融,然后一起守歲,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當新年來臨時,爆竹煙花將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我國北方地區(qū)在此時有吃餃子的習俗,去更歲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習慣,象征生活步步高。守歲達旦,西貼春聯(lián),敲鑼打鼓,張燈結(jié)彩,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

掃 塵

臘月二十四,彈塵掃房子,據(jù)《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上古的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民間的說法是這樣的: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臘月二十四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打掃房子,清晰各種工器具,干干凈凈迎新春。

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添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源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lián)的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都有了很大提升。春聯(lián)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qū)?、橫批、春條、斗方等。

倒貼福字

在貼春聯(lián)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商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聯(lián)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躍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年 畫

春節(jié)掛貼年畫在城鄉(xiāng)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shù),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lián)一樣,起源于門神。之后,主題越來越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chǎn)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返染涞牟噬戤?,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國出現(xiàn)了年畫三個重要產(chǎn)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守 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后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爆 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每逢重大節(jié)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yè)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

吃餃子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nèi)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tǒng)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diào)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拜 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lǐng)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稱為團拜。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春節(jié)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jù)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xiàn)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五、活動總結(jié)

經(jīng)過以上的調(diào)查表明:我國是一個有著豐厚文化底蘊的國家,春節(jié)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為我國的風俗文化的傳承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展現(xiàn)了一個異彩紛呈的中國。

第6篇 中國春節(jié)風俗調(diào)查報告

春節(jié)是中國自古以來的最大型的節(jié)日,每年春節(jié)個地方的習俗也不盡然相同。那春節(jié)我們一般都有什么風俗習慣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1、除夕

農(nóng)歷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家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lián)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fā),女必挽面,現(xiàn)女子多為剪發(fā)美容。

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制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后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fā)壓歲錢。是晚農(nóng)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征歲歲有余、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

2、春節(jié)

農(nóng)歷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jié)彩,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shù)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后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fā)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zhuǎn)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zhí)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于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說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著討點賞錢。初二、初三日鄉(xiāng)村圩鎮(zhèn)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

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群結(jié)隊盡興游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3、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后,除夕將至。于是,主婦們便忙著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后, 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后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xiàn)出潮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tǒng)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shè)大桌于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

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著收拾飯桌,于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衛(wèi)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然后便生爐起火,開始準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 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準備完畢,讓其晾干。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里一放,它就在油鍋里吱吱地冒氣泡。熟時,黃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這時,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讓你嘗嘗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4、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jié)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后輩,能掙錢的后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將鈔票取回。

5、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后輩先祝福長輩,然后長輩再給后輩曉以期望。早飯后,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后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guān)系,但是不能是奇數(shù)。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fā)財利市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于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會殷勤沏上聞名遐邇的潮汕工夫茶待客。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有好詣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里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后,褲兜里依然是裝著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民間有善詣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第7篇 春節(jié)風俗調(diào)查報告

除夕

農(nóng)歷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家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lián)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fā),女必挽面,現(xiàn)女子多為剪發(fā)美容。

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制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后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fā)壓歲錢。是晚農(nóng)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征歲歲有余、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

春節(jié)

農(nóng)歷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jié)彩,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shù)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后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fā)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zhuǎn)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zhí)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于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說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著討點賞錢。初二、初三日鄉(xiāng)村圩鎮(zhèn)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

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群結(jié)隊盡興游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后,除夕將至。于是,主婦們便忙著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后, 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后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xiàn)出潮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tǒng)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shè)大桌于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

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著收拾飯桌,于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衛(wèi)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然后便生爐起火,開始準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 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準備完畢,讓其晾干。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里一放,它就在油鍋里吱吱地冒氣泡。熟時,黃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這時,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讓你嘗嘗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jié)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后輩,能掙錢的后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將鈔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后輩先祝福長輩,然后長輩再給后輩曉以期望。早飯后,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后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guān)系,但是不能是奇數(shù)。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 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fā)財利市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于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會殷勤沏上聞名遐邇的潮汕工夫茶待客。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有好詣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里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后,褲兜里依然是裝著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民間有善詣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第8篇 2023年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diào)查報告:春節(jié)風俗調(diào)查

這個寒假,學校再次讓我們做關(guān)于假期的社會實踐報告,這也是假期作業(yè)的慣例,之前,這個作業(yè)我沒有特別的重視,所以之前并沒有參加之前的評比。這個假期,這個作業(yè)我將會好好完成。

隨著寒假的開始,也寓意著快要過年了。春節(jié),大家并不陌生,這是我國每年都要慶賀的大事。再說春節(jié)習俗,有人說,不就是吃餃子、放鞭炮嗎?其實不然,我國各地人民的春節(jié)習俗都是不一樣的。想要了解?我會一一介紹給大家。

我國異地的春節(jié)習俗:

河南:

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過年”的風俗不僅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地域特性使其又有明顯的獨特之處。

祭灶

在河南,春節(jié)的祭灶儀式尤為重要。這主要來源于一個民間故事:有一對老夫妻,他們只有一個兒子,兩人非常疼愛他,可沒辦法,家中貧困,只能讓兒子上煤礦去挖煤。有一次,老漢去探望兒子,在路上遇見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交談中得知,光腳片是閻王派來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乞求不要收回他的兒子,光腳片應允,讓他別告訴別人。此事過了三年之后,在臘月二十二晚,老漢將此事講給自己的老伴,誰知被灶神聽去稟告了玉帝,玉帝隨之收回老漢的兒子,懲戒了光腳片。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后,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二十三祭灶。

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窗花和倒貼

“?!弊衷诿耖g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shù),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守得越晚越好。

湖南:

豐盛的年夜

飯大家都知道有俗語稱,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這樣玩弄文字的目的在于形容湖南人嗜辣的飲食習慣。湘菜愛放辣椒,辣椒可說是湘文化的精神圖騰,制法也是多種多樣,辣字當頭,也兼顧色、香、味,讓食客吃罷汗流浹背,唇齒留辣,回味良久啊!這湘菜中有名的菜式卻都是普通之物,如老姜炒子雞,湘潭剁椒魚頭、毛式紅燒肉等,均是經(jīng)濟實惠之物,價格與滋味都平易近人,因而廣受大眾食客追捧.

拜六神

打過開門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婦燒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種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懸掛祖宗圖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頭神、白虎爺、井神、土地神、財神)。民間認為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護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業(yè)興旺。

拜祖

舊時正月初一中午,在洞頭縣,各家要祭拜祖宗。其儀式由家庭主婦主持。先列供品,擺好酒盅、筷子,在酒蠱里斟上黃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間要擺一條長椅,然后點起紅燭,并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龕香爐上焚香。待紅燭燃過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將焚完,此時開始燒'金紙'(一種貼著金箔,折成元寶狀的紙錢,俗信經(jīng)過念經(jīng)才有效),放鞭炮。最后撤饌,撤饌前要先移動供桌前的椅子。拜祖時,供桌上的禮品不準動;凡祭拜過的供品,除糕點果品外,均要重新煮過或經(jīng)蒸氣熱過才能吃。否則,都認為是對神靈、祖宗的不敬。

拜茶

正月初一早上,在洞頭島上至今還保留了一種叫拜茶的習俗。拜茶即以紅棗、桂圓、年糕等煮成甜茶謂'紅棗茶',取其吉利之意:紅棗--日子越過越紅火,桂圓--合家團圓、平安順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兩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燭、燒金紙、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湯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門在外,或在家干活兒,若遇雨受阻,人們便會以'正月初一喝湯的'這話自嘲。喝過茶后,還要再燒線面吃,俗謂'長壽面',既是圖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長命百歲,又因喝茶不夠飽,作為添食,可收一舉兩得之效。

廣州:

年三十

行花街 除夕之夜,吃年飯、守歲和逛花市是老廣州辭舊迎新的三件大事。年三十晚上的年飯是越晚吃越好。

年初一

拜神 凌晨祭祖拜神,殺雞。起床焚香,放炮仗。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賀新歲”。初一的中午飯必須吃齋,用粉絲、腐竹、發(fā)菜、冬菇等煮成一鍋“羅漢齋”,希望這一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一天吃完,往后就可以大魚大肉了。

年初二

開年 一大早,家中婦女要主持“開鍋”,下花生油,煎蘿卜糕、煎魚。現(xiàn)代人更是喜歡將開年飯擺到酒樓吃,吃得越早越好。這天,鄰里和親友之間,往來拜節(jié)。廣東流行女兒攜家?guī)Э诨啬锛?。廣州的一些郊區(qū)農(nóng)村還保留著“放生”的習俗,買活鯉魚,用紅紙蓋上魚眼,拜神之后到河塘放生。

年初三

窮鬼日 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希望避免與人發(fā)生口角爭執(zhí)。一些廣州人會選擇足不出戶。這天如有人串門,會被當作窮鬼趕出門。

年初四

神落天 接財神回家。如果舊年不如意的可能用“一碗清水、三支香”。

北方過年,有一個影響極為廣泛的俗語:“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贝笾碌莱隽吮狈睫r(nóng)村過年的安排。

黑龍江農(nóng)村與這略有區(qū)別: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貼道有(對聯(lián)),三十走油,初一磕頭。其中,貼道有是貼對聯(lián)的意思,黑龍江農(nóng)村,按老規(guī)矩,水井上貼的對聯(lián)一般是“道有”,兩字為豎著寫,道字最后一笑“捺”同時作為有字的“橫”,意思是水連續(xù)不斷,什么時候都有。三十走油,是用油炸面制的干果之類,現(xiàn)在做的已經(jīng)不多了。

黑龍江農(nóng)村過年,一般始于臘月二十三,過了正月十五,年算過完了。

1.臘月二十三,要放一掛鞭炮,吃餃子。灶王爺和財神要升天,即將舊的灶王爺像和財神像燒了,有的人家會擺些供品,堵住灶王爺?shù)淖?,讓他們“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p>

2.臘月二十四,掃房,打掃衛(wèi)生。

3.臘月二十六、七,要殺豬殺雞。不急著吃的肉,外面便是天然冰箱,直接送庫房凍起來。

4.臘月二十八,發(fā)面,蒸包子饅頭和豆包,一部分作為貢品,供奉祭祀祖先用的。另一部分則為了吃,過年了,女人們也不會天天做飯,也要歇歇,也要過年。吃飯時,就取來熱熱就可以?,F(xiàn)在這樣做的也不多了,面食買著很方便。

5.臘月二十九,寫對聯(lián),貼春聯(lián)。不僅人住的房屋貼,連雞窩豬圈羊圈牛圈都貼,印象中,牛圈經(jīng)常貼的一幅對聯(lián)便是“牛似南山猛虎,馬賽北海蛟龍”,雞窩貼“金雞滿架”,豬圈貼“肥豬滿圈”或“大豬年年有,小豬月月增”。除了春聯(lián),還貼窗花剪紙、掛帖和年畫。

6.臘月三十,早晨要放鞭炮,下午要吃餃子,接神,迎接祖先回來,有家譜的人家,會將家譜貼上,沒有家譜的人家,會用紅紙寫一張“三代宗戚”,貼在墻上,擺上供品供奉。同時,也迎接灶王爺和財神回來。有一些人會印許多財神像到各家送,這是送財,各家是不能不要,而且還要賞些錢的。

年夜飯一般要有豬蹄和雞爪,意味撓錢靶子,來年多多撈錢。年夜飯不能吃蝦和東北人經(jīng)常吃的酸菜,蝦與瞎諧音,酸是變質(zhì)了的意思,不吉利。年夜飯最好有雞有魚,象征著新的一年大吉大利連年有余。晚上守歲。一晚上的垃圾不能往外扔,似乎除夕夜扔垃圾是要倒錢,不吉利。午夜鐘聲響起,要給祖先家譜和家中長輩磕頭拜年,長輩要給小輩壓歲錢。

了解了這么多省份的春節(jié)習俗,原來各地的春節(jié)習俗是不同的。接著,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漢族占到92%,剩下的8%都是少數(shù)名族。想不想了解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春節(jié)習俗是怎樣的?讓我一一介紹給大家。

壯族:

壯族春節(jié)一般在臘月二十三過送灶節(jié)后便開始著手準備二十七宰年豬,土話叫卡姆景,二十八包粽子,土話叫包口瓬。壯族春節(jié)習俗中待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送灶”一過,壯家便處處洋溢著喜迎新春的氣氛:掃房梁,制作肉粽、糍粑、米花糖、糯米餅等新年食品。晚間,村前寨后傳來陣陣清脆的敲餅聲,噴噴油香彌漫著壯村小巷。

除夕這天,各家各戶男女老少,全家歡聚一堂,吃“壓年飯”,迎新春。按壯族春節(jié)習俗“壓年飯”飯菜要煮多,吃夠吃剩,這是預示來年五谷豐登來年有余的意思。除夕晚,在豐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要宰大閹雞,魚,家家必有。大年初一,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裳迎接新春的開始。做生意的人興在這一天到山上要柴,因為柴與“財”諧音,期盼新年財源滾滾來。

藏族:

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春節(jié)期間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

傣族:

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游戲,春節(jié)期間,小伙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shè)宴款待。在傣族春節(jié)習俗中,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jié)日——潑水節(jié),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qū)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傣族春節(jié)習俗: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將舉行“象腳鼓比賽”,選手們精神振奮、擊鼓不停,誰的動作優(yōu)美、鼓聲好即獲獎。

回族:

回族——年三十晚上包餃子,這一天要把素日里喜歡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熱騰騰的餃子,打開預先做好的臘八醋,一家人團坐在桌前,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孩子們卻對桌上擺的各種零食更感興趣,果殼可以隨便扔滿一地。

春節(jié)這天,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徹云天,孩子們穿著嶄新的衣服,女孩子抹著紅臉蛋,眉間點個小紅點兒,頭上扎著紅發(fā)結(jié),穿來跑去,好不熱鬧,大人們喜上眉梢,互相道喜,祝福新年。初一中午年飯豐盛無比,但晚上要吃面條或是合子,象征新的一年和順、團圓、美滿。

彝族:

彝族過年地板上要鋪一層草。選割巖子上的草,那里的草是純潔的草、干凈的草,羊嘴沒有沾過的草;是獸蹄沒有踏過的草;是豐美的草、茂盛的草。芳草欣榮,鋪青疊翠,綠草茸茸如綠氈鋪地,象征子孫的榮華富貴。彝族過年前除催喂肥豬、釀好酒外,還有一項重要的準備——“堆柴垛”。就是在房前屋后堆一垛又高又整齊的柴垛,過年前要用一兩個月的時間去砍柴來完成這項準備。寨子里家家戶戶堆柴垛,互相攀比,柴垛堆得高,顯示勤勞、康樂。

朝鮮族:

春節(jié)早晨起來,首先洗簌干凈,然后換上事先準備好的新衣服,祭祀祖先,也就是祭奠供奉在祭祖房的四代祖先牌位。祭奠結(jié)束后,需進行新年第一次行禮,即所謂“拜年”。在家人拜年時,接收拜年的長輩需要給小輩一些壓歲錢;拜年時,公公婆婆除了給新過門的兒媳婦壓歲錢,還會送一些諸如化妝品、頭繩等小禮品。家人百年后有祭祖的飲食做為早餐。然后,小輩們又出門給親戚或鄰居的長輩們拜年。春節(jié)的年飯一般為年糕湯、打糕、米糕、松餅等。從春節(jié)那天起,各種民俗游戲會陸續(xù)展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跳板、放風箏等游戲。

這是我所了解到的少數(shù)民族的春節(jié)習俗,但其實,只要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才有過年的氣息。雖然各地的春節(jié)習俗也有不同,但是不管是什么地方,我們大家都在慶祝同一個節(jié)日——春節(jié)!

第9篇 春節(jié)風俗的調(diào)查報告

一、調(diào)查目的

了解中國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jié)時的喜悅心情和歡樂氣氛。

二、調(diào)查時間

三、調(diào)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方式,詢問長輩。

2.跟爸爸媽媽打理家務,親自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四、調(diào)查內(nèi)容

1、除塵

臘月二十四這天,媽媽早早把我叫起來,叫我和她一同打掃衛(wèi)生,房間的里里外外,庭院的旮旮旯旯徹徹底底地清掃一遍。我很疑惑,問媽媽為啥打掃這般早哩?

媽媽告訴我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jù)《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不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清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nèi)塵垢蛛網(wǎng),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一下室內(nèi)外衛(wèi)生,立春后就不可在打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

聽媽媽這么一講,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個習俗寄托著人們除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2、貼春聯(lián)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媽媽忙著貼春聯(lián)和福字。

媽媽,福字為什么要倒著貼呢?

傻孩子,這是因為福到來了。

媽媽,你給我講講貼春聯(lián)的來歷吧!

原來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它用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鄉(xiā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的氣氛。王安石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每年春節(jié),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豆春聯(lián),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在貼春聯(lián)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jié)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3、守歲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一家聚在一起守歲,共同期待著新的一年的到來。

爸爸說: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jīng)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聚,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家人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

在這個激動的時刻,我們邊看春晚,邊吃東西,談笑風生。

4、放爆竹

第二天一大早,哥哥就去點響了爆竹,啪啪 聲音真響,我趕緊捂住了耳朵。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巴巴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相傳此舉是為了驅(qū)逐山魈。山魈據(jù)說是古時深山里的一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后,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紙質(zhì)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xiàn)代,人們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jié)放鞭炮,借以歡慶節(jié)日,振奮精神。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5、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穿著新衣,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兔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lǐng)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互祝賀,稱為團拜。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拱手作揖,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jù)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過一歲。

五、調(diào)查結(jié)論

我們的春節(jié)習俗豐富多彩,當然不止這么幾種,但唯有一個是不變的,它承載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風俗調(diào)查報告表格(9篇)

中秋節(jié)又稱月夕、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或團圓節(jié),是流行于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時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據(jù)說此夜月球距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guān)風俗信息

  • 民情風俗調(diào)查報告
  • 民情風俗調(diào)查報告87人關(guān)注

    春節(jié)民情風俗調(diào)查報告想要知道一些情況或事件時,我們常常要開展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最終的調(diào)查結(jié)果會寫在調(diào)查報告中。調(diào)查報告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 ...[更多]

  • 風俗調(diào)查報告表格(9篇)
  • 風俗調(diào)查報告表格(9篇)42人關(guān)注

    中秋節(jié)又稱月夕、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或團圓節(jié),是流行于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時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據(jù)說此 ...[更多]

  • 春節(jié)風俗調(diào)查報告(4篇)
  • 春節(jié)風俗調(diào)查報告(4篇)19人關(guān)注

    這個寒假,學校再次讓我們做關(guān)于假期的社會實踐報告,這也是假期作業(yè)的慣例,之前,這個作業(yè)我沒有特別的重視,所以之前并沒有參加之前的評比。這個假期,這個作業(yè)我將會好好 ...[更多]

  • 風俗調(diào)查報告12篇
  • 風俗調(diào)查報告12篇13人關(guān)注

    這個寒假,學校再次讓我們做關(guān)于假期的社會實踐報告,這也是假期作業(yè)的慣例,之前,這個作業(yè)我沒有特別的重視,所以之前并沒有參加之前的評比。這個假期,這個作業(yè)我將會好好 ...[更多]

相關(guān)專題

調(diào)查報告熱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