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工程地質實習總結報告 1950字
1.工程地質實習總結報告
兩天的實習非常短暫,但我們的收獲是重大的,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學到了地質羅盤的使用及利用地質羅盤測量巖石的產狀,對真實的地質現象有了一定了解。從標本室里我們更認識了許多未見過的巖石,擴大了我們的視野,充實了我們對大自然的認識。實習結束了,而我們對實際動手的渴求依然很強烈。
2.工程地質實習總結報告
在__地區(qū)的考察實習在忙碌中結束。
博物館里的巖石和礦物琳瑯滿目地陳列在展柜里,有關地球科學的圖畫也掛滿了墻。這里的巖石和礦物有的在學校的實驗室里見過,但更多的是從未見過的,只見于書本上介紹,自然也沒有那種感性的認識。這里有常見巖石,如花崗巖、玄武巖、石灰?guī)r、片麻巖、輝綠巖、混合巖、大理巖等。也有常見的礦物,如石英、螢石、長石、剛玉和云母等。薄片狀,鱗片狀,塊狀,土狀,球狀,鐘乳狀,黃的,綠的,紅的給了我們無限的視覺沖擊。我們一邊仔細觀察這些礦物和巖石的顏色和形狀,一邊看標本下面關于這些礦物和巖石的結構和構造的講解,以及他們的工程地質評價。
在博物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老科研人員在以前搞野外科研的時候所用過得的物品,很難想像他們是如何在那么惡劣的環(huán)境下去從事科研工作的。不過也正是因為他們幾十年來為發(fā)展地球地質事業(yè)做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
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對諸多地質構造性質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沿途我們見到了許多地質構造,撿了許多卵石。
實習的日子我們雖然有些累,但收獲了大學的課堂里沒有的許多東西,不僅學到了地質方面的許許多多的知識,也學到了為人處世的許多道理與方法,學會了怎樣學習,也學會了把書本的知識與實際結合,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繼續(xù)關心地質情況,繼續(xù)學習,為將來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期一周的實習很快過去了,在老師的耐心講解下我們學到了很多,基本的認識并能清晰判斷地質構造,相信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都會對我大有幫助。
3.工程地質實習總結報告
五天實習很快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從理論到實際,再從實際回歸到理論上來,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上來,再從觀察到實際對比理論,分析其中的異同,知識得到了運用、加深和鞏固,這是我們實習的主要目的。
當然也通過這次實習來從新審視自己做事的一種態(tài)度。我倒認為這是更重要的。正如__老師在課堂上做了的簡短實習總結,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們在實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問題,做事缺乏活力、學習過于被動??赡茉趯W生階段,還沒有顯現出積極主動和被動的差別,但是出去工作以后,做事被動的弊端就會暴露無遺,顯然積極主動的人會獲得更多的機會。我也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是我在今后必須克服的。
4.工程地質實習總結報告
通過實習,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聽老師的講解,使我學會很多課內學不到的東西,包括:如何通過一塊石頭的色澤,去判斷其類別、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別3大巖石;如何去測量巖石的走向等等;總之,工程地質學的實習在于通過實習學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對這門工程地質學的了解更深一層,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巖石的層理,結構構造,學會測量巖石的產狀。
實習期間,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和認識了實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了解到許多關于地質構造、巖石產狀的判斷與測量,老師還詳細的向我們演示了根據層面構造判斷斷層形成情況,并且通過對已有地質圖閱讀及應用的講解,通過實習后我更好地掌握了《__》這門學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學知識。
5.工程地質實習總結報告
結束斷層的實習,我們繼續(xù)登山,開始褶曲的認識與實習,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一個牙口讓我們判斷一下該處是向斜還是背斜,同學都說是向斜,老師說過一會就知道答案了,咱們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們在劉老師的指導下對地質羅盤進行了實習,同學們分組測量,我所測得巖石產狀如下:走向ne35,傾向ne360,傾角45。
在結束了羅盤的實習,我們繼續(xù)上行,在途中老師不時停下給我們講解背斜與向斜的判定方法,我們從中知道背斜與向斜不能簡單通過直觀的感覺來判斷,就像這個山它就是一個背斜構造,雖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當我們走到最后一個山頭的時候,結果就出來了,這就是一個背斜構造,是由于地質運動的時候,兩側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緩,所以直觀看上去容易造成錯誤判斷。
在看完了這個背斜構造后,我們的實習全部結束,下午返校。
實習的結論:
1、我們在實習過程中學到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縮小了書本與實際的差距。
2、學會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測得巖層產狀。
3、掌握了背斜與向斜的基本判定。
4、對斷層與滑坡等地質現象有了進一步認識,理論聯系實際。
5、了解了饅頭山的巖層構造,對沉積巖有了更深的認識。
第2篇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總結 2200字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怎么寫?這對于許多工程地質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應該不是個難事。以下有工程地質實習報告范文,僅供各位工程地質專業(yè)的學生借鑒參考。
蓮花山的構造位置和地層簡介如下:
蓮花山的構造位置處于加里東運動以來的深斷裂帶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運動造山期,為一典型的褶皺山系。蓮花山山脈向東北經豐順、梅縣、大埔進入福建的華安南靖一帶;向西南:至海豐、惠東寶安各縣分別于大亞灣、深圳灣如南海,又復出于萬山群島、高欄列島。廣東境內長約500km,寬20至40km,局部60km。深大斷裂為一條強烈擠壓破碎帶,共有120多條斷層組成,分東西兩斷層束,向東南有13條主干斷層,向西有14條主干斷層。此帶動力熱力變質作用強烈(屬低中壓型變質),可尋找到鉛、鋅、銅、鎢、錫等礦藏。是重要的導巖構造,中酸性巖漿發(fā)生多次裂隙式多間歇性噴發(fā),深斷裂內,巖體達100多個。為內生金屬礦床成礦帶。
地層:侏羅系上統(tǒng)稱高基坪群(為陸相中酸性火山巖),該群為一套復雜的陸相火山巖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巖及相應的火山碎屑巖和沉積巖夾層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們土木工程專業(yè)的幾個班搭著校車到了蓮花山,上山的路比較陡,但沿途的風景不錯,一路鳥語花香,忍不住想快點下車,去好好的欣賞。終于到了山頂,下了車之后,我們就跟著老師,一邊聽著老師的講解,一邊欣賞美麗的風景名勝。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望海觀音,其規(guī)模宏大,氣勢非常壯觀。望海觀音金像高四十多米,這觀音像霞披獅海,光澤南天,據說是目前箔金銅像的世界之最。此時正恰夕陽西斜,觀音像頭頂佛光燦燦。望海觀音右側的就是觀音閣了,是仿古單體建筑,三層,面闊七間開,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營造,雄偉莊重,氣勢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層閣頂高處有“蓮花禪寺”之牌匾。大殿門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們虔誠焚香禮拜,祈求福緣。
沿著石階往下走,就到了獅子巖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塊石頭,像頭雄獅,估計是由此得名吧,據說它是蓮花山的標志之一。這塊石頭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蝕而成的,看來千萬年前這里是水位還是很高的,石頭的巖性為沉積巖的棕紅色砂巖,層理構造明顯,極容易被風化。
接下來就是飛鷹古道和飛鷹崖了,飛鷹古道是人為開鑿的隧道,隧道洞穴比較寬大,穿透整個巖層,巖層巖性為沉積巖的棕紅色砂巖,層理構造明顯。
我們跟著老師一路走下去,獅子巖對面的就是觀音巖了,它是一塊上部向外凸出,下部向內凹陷的巖石,上面有“觀音巖”三個字,巖性也是沉積巖中的棕紅色砂巖,下面供奉的是一尊觀音像,很多善男信女在頂禮膜拜,還有求姻緣的,雖然我不信這一套,但面對著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我竟然也想去求一支簽,但最后沒有去,而是跟著老師走。接下來就是八仙巖了。八仙巖其實是一個巖石群,板塊形狀不一,但錯落有致,巖性為棕紅色砂巖,巖石層理構造明顯,上部有植物覆蓋,巖石上出現了水平節(jié)理,垂直節(jié)理,傾斜節(jié)理,還有波浪型節(jié)理,有的節(jié)理幾乎貫穿了整個巖石群。很明顯是巖石受到比較大的拉應力,還有生物風化作用。
在觀賞的過程中,由于人太多,我們走散了,沒有跟上我們班那隊,而是跟錯了另外一個班的老師,我們來到了浴仙池,聽老師說,這是一個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巖層低洼處積成的小水池,水池經人工處理呈橢圓形狀,在水池靠壁的一側,是一尊用白色石頭雕成的塑像,有點像天龍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的雕像,那神仙姐姐在解頭上的發(fā)簪,正準備沐浴,浴仙池有此得名。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發(fā)現水池四周的砂質巖石經過長年日曬雨林風吹,野生物生長,其風化程度強烈,部分巖石表面已經出現破碎削落,巖石下部的巖石碎片風化成粉粒,堆積成土狀,其工程地質性質極差,這種風化成土的巖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礎持力層。
我們跟著老師繼續(xù)走,走到了碧蓮池,可惜池里已經沒有蓮花了,只有魚在游來游去,自由自在的,倒也風流快活,碧蓮池亭臺軒榭,走廊,小橋與山間巖石相映,在高高的巖石壁上留在一首詩詞“多少樓臺次第成,蓮花燕子紀朦朧。眼前無限獅洋浪,不發(fā)千秋水上名”。在蓮花池后面的巖石上豎立著一尊用白玉雕成的觀音像。
再往前走就到燕子巖了,燕子巖由兩片高高的巖石組成,兩片巖石本為一體,經古人采石將下部鑿開,兩片巖石高聳在胡面上。燕子巖頂上還建了個觀光亭,看上去很危險,巖石上有一道傾斜節(jié)理,但這兩快巖石卻歷經千年而不倒,實在讓人嘆為觀止。與燕子巖相連的就是古采石場了,這個采石場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采石場的懸崖峭壁,奇巖異洞,似乎以鬼斧神工開鑿而成,其以“人工無意奪于天工”的石景奇觀聞名于世,是國內最具旅游和科研價值的“人工丹霞”奇跡。古采石場巖體水平層理構造明顯,傾斜節(jié)理尤為突出,其寬度大長度長,采石場底下由于地勢低而形成洼地,長年積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以上是我的畢業(yè)實習報告。一天的實習就這樣結束了,原本打算把實習當游山玩水的我卻發(fā)現有收獲,這是一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和運用,從而加強我們對這門課程的了解,而且在實習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看來就是這個道理。另外還要感謝老師的細心指導。通過這次野外實習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對要考察的對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準備,就不至于到時不知所措。
第3篇 2023工程地質實習報告總結 7000字
一、實習概述
實習目的:
工程地質實習是港航專業(yè)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習實踐教學和課堂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在于通過實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的能力。
實習任務:
1、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理論聯系現場實際,再回歸到理論上來,培養(yǎng)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現場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解礦物和巖石的形成過程、結構、產狀等,掌握野外判斷能力,加深對其認識
3、運用自己所觀察到的具體的實際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加深對地質學習的系統(tǒng)理解。
4、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積極主動的優(yōu)良品質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實習時間:
2024年4月23日
實習地點:
南京市湯山地區(qū)
南京地質博物館(各類礦物、巖石等)
實習路線:
文天學院陡山北坡采石公路剖面(火石峰背斜)小鐵路人工剖面南京地質博物館文天學院
二、習地區(qū)地質概況
1、地層巖性(部分)
青龍群(t1+2q)
厚度約500m,與_組整合接觸。
在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稱為下青龍組(t1_),可分為三部分:
下部為黃綠色頁巖、泥巖,夾薄層微晶灰?guī)r,產蛇菊石、克氏蛤。
中部為灰色薄層微晶灰?guī)r與黃綠色頁巖,黃褐色泥巖互層,層理清晰,產佛來明菊石等。
上部為灰色中厚層、薄層微晶灰?guī)r夾黃褐色泥質微晶灰?guī)r、鈣質頁巖及薄層瘤狀微晶灰?guī)r、微晶礫屑灰?guī)r。
頂部為厚層微晶灰?guī)r,被覆蓋,在死虎巖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
在各層灰?guī)r中,縫合線構造均很發(fā)育。
青龍群上部稱為上青龍組(t2s),厚度約300m。剖面在死虎巖附近山包上出露完整,可分為三部分:
下部為灰色中薄層微晶灰?guī)r,泥質微晶灰?guī)r夾紫紅色泥質微晶灰?guī)r及瘤狀灰?guī)r數層(4~7層),產多瑙菊石、荷蘭菊石等化石。
中部為灰色中薄層微晶灰?guī)r,蠕蟲構造及其發(fā)育。
上部為灰_中層泥質微晶灰?guī)r夾厚層及薄層微晶灰?guī)r。
頂部為紋層狀白云質灰?guī)r。
在各層灰?guī)r中縫合線構造極其發(fā)育。
2、地形地貌
湖山地區(qū)位于南京城東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組成,走向北北東。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勢較高,包括黃龍山、團山、紗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海拔341、8m。南列山簡稱湯山,主峰海拔292、3m,的猿人洞(葫蘆洞)和雷公洞(裂隙式溶洞)即發(fā)育于南列山。三列山之間是兩個縱向次生谷地,北側湖山谷地是龍?zhí)睹合档貙咏浀乇硭治g形成,南側谷地是志留紀高家邊組頁巖被剝蝕而成。湖山次生谷地兩側的谷坡上,發(fā)育有二級階地。第一級階地海拔4060m,即農田、煤礦所在地,二級階地海拔6070m,主要為殘積、坡積之碎石,夾少量沖積成因的粉砂質粘土。
3、地質構造
湯山位于青龍山湯山侖山復式大背斜中段,背斜軸在這一帶昂起,構成一個短軸穹隆狀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奧陶系地層。背斜北翼陡,南翼緩,西端向西傾伏,東端向東傾伏。湯山背斜北翼發(fā)育有次一級的向斜(陡山向斜)和背斜(孔山背斜)。向斜構成中列山主體,向斜南翼陡,地層傾角常達70~80,局部直立甚至倒轉,北翼傾角25~35,向斜軸面向南傾斜。陡山頂為向斜核部,現采場平臺仍可見部分向斜核部地層(棲霞組)出露。背斜緊靠向斜北側,嚴格與向斜平行展布,組成大部分中列山之北坡,僅孔山主峰位于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層傾角緩,北翼地層傾角陡,通常為80~90,背斜軸面南傾。在陡山北坡雪浪庵大沖溝西側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層為五通組。從地貌發(fā)展階段看,該區(qū)域剝蝕作用進行得相當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現象比較普遍。實習區(qū)域斷裂構造出露也較清楚。橫向平移斷層、正斷層以及縱向的逆斷層相當發(fā)育,陡南逆沖斷層、陡西平移正斷層以及陡山北坡的地壘構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采石公路沿線,可以觀察位于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順層侵入的閃長玢巖出露,為燕山早期的產物。
4、其他地質現象
實習路線沿途還可見滑坡、重力折曲、風化分帶、巖溶等地質現象,可拍攝照片或繪制信手剖面圖。
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為上升泉。
5、地殼運動與地質發(fā)展簡史(部分)
寧鎮(zhèn)地區(qū)是下揚子斷裂拗陷帶的東段。從震旦紀到早古生代末,這里地殼比較穩(wěn)定,運動緩和,只有多次輕度的升降;整個環(huán)境是淺海,堆積了厚度3000余米的石灰?guī)r、白云巖、頁巖、砂巖地層,化石豐富。有時有硅質物供應,在震旦、寒武、奧陶及志留系等地層均或多或少出現過薄層的硅質巖或燧石結核(后者在碳酸鹽地層中)。志留紀末期,華南發(fā)生了強烈的加里東運動,本區(qū)受到深刻的影響,海水退卻,成為陸地,接受剝蝕。早中泥盆世的沉積物很不發(fā)育。到晚泥盆世初在準平原化的條件下,開始堆積了平原型河流沉積,隨著出現了大型的湖泊沉積。這就是上泥盆統(tǒng)的石英砂巖和頁巖地層。局部地區(qū)堆積了薄薄的赤鐵礦層。早石炭世,本區(qū)處于海陸交互地帶,海水時進時退,堆積了具有濱岸沉積特征的下石炭統(tǒng)的灰?guī)r、頁巖、砂巖。從中石炭到早二迭世,本區(qū)地殼穩(wěn)定而緩慢的持續(xù)下沉,在沉陷得到沉積物補償的條件下,堆積了淺海的碳酸鹽沉積,這時氣候溫暖,海中生物繁盛,化石豐富。從遠處周期性地運來的硅質物質,它成為薄層硅質巖或燧石結核形式堆積下來。在早二迭世末期還堆積了含錳磷的沉積物,這就是下二迭統(tǒng)孤峰組,在局部地方有開采價值。早晚二迭世之交,地殼有一度重要的上升、隆起過程,稱為東吳運動,使本區(qū)海水退卻,成為濱海沼澤環(huán)境,從而堆積了上二迭統(tǒng)的含煤地層,這就是龍?zhí)睹合档貙印|吳運動畢竟還是短暫的,到二迭世后期,海水復行侵入,直到中三迭世后期為止,本區(qū)又堆積了淺海特征的上二迭統(tǒng)_組,下、中三迭統(tǒng)青龍群。青龍群沉積過程中,整個下揚子拗陷已經有明顯的收縮,海水逐漸變淺,青龍群的頂部出現了在海灣、瀉湖環(huán)境下形成的石膏沉積。青龍群沉積完畢以后,本區(qū)發(fā)生了印支運動的第一幕,這是地殼運動性質的一次突變,有古生代以來長期的升降運動性質轉化為褶皺的性質,青龍群以及以前的老地層全部參加到褶皺中,形成了寧鎮(zhèn)山脈的雛形。整個下揚子的山脈淮陽山脈也是因為這一運動而奠定輪廓,地質上稱這一運動為淮陽運動,在寧鎮(zhèn)地區(qū)稱為金子運動。由于金子運動結束了下揚子地帶長期海侵的歷史,使之成為陸地。在金子運動形成的山間盆地中堆積了中、上三迭統(tǒng)的黃馬青群沉積,它與青龍群在許多地方是明顯的不整合接觸關系,它的底部普遍堆積有數十米到一二百米厚的碳酸鹽質角礫巖。黃馬青群堆積的晚期,氣候由干熱轉為濕熱,地勢變?yōu)楸容^平坦,在局部地方形成含煤沉積,這就是黃馬青群上部局部出現的范家場組含煤地層。此后,地殼運動再次劇烈進行,使包括上三迭統(tǒng)在內的所有地層褶。這次地殼運動是金子運動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屬于印支運動的第二幕,稱為南象運動。在南象運動的作用下,寧鎮(zhèn)山脈的格架全面完成。地貌上是山脈和山間盆地相交織。在山間盆地中堆積了下、中侏羅統(tǒng)的象山群砂巖、頁巖沉積,其底部是河流沉積,中上部過渡為湖泊沉積,局部地點有煤的形成。象山群與下伏地層在許多地方都是明顯的不整合接觸,如棲霞山附近的南象山,它不整合地蓋在下二迭統(tǒng)棲霞組之上,有的地方,如西崗附近它不整合地蓋在中、上三迭統(tǒng)黃馬青群之上。
象山沉積以后直至白堊紀末期,這里地殼運動頻繁,主要形式是差異性質的斷塊運動。斷裂極其發(fā)育,沿斷裂的垂直位移量很大,在斷裂下落的部位形成盆地,堆積了很厚的上侏羅統(tǒng)到白堊系的洪積與河湖沉積,形成很厚的礫巖、砂巖和頁巖。同時,由于斷裂切割相當深,地殼深處的巖漿沿斷裂帶上升、侵入和噴出,因而陸相地層中同時產出很多的中酸性的火山熔巖、凝灰?guī)r。此外,大量的中酸性侵入巖也侵入到前第三系地層中。侏羅紀、白堊紀是本區(qū)巖漿活動_時期,形成了內生金屬礦床,如棲霞山大型鉛鋅礦,湯山附近的銅礦等。
侏羅紀到白堊紀的地殼運動統(tǒng)稱為燕山運動。相應的地層之間出現了不整合接觸關系,但地層的褶皺比較緩和而開闊。
第三紀以來,地殼仍有大幅度的差異升降,在內陸盆地中堆積了厚度很大的陸相礫巖、砂巖、頁巖地層。第三系的一些層位是有利的生油地層和找油對象。由于地殼運動和緩、微弱,第三系地層產狀極其平緩。但第三紀末期第四紀初期,發(fā)生了一些重要的斷裂,它切割到地殼深部,有的甚至與某些深達上地幔的斷裂相溝通,使深部的玄武質巖漿上升、噴溢,形成了南京附近的一些中心式火山噴發(fā)及玄武巖層的堆積,例江寧方山和六合方山都保存了較好的火山地形。
三、實習內容成果
早上十點鐘我們來到南京東郊湯山鎮(zhèn)湖山地區(qū)并于火石峰集合。首先老師讓我們調整羅盤,當地的磁偏角為4,并教會我們怎樣使用羅盤一級巖層表面不平整時怎樣樣量巖層的產狀。
我們徒步走上山去,看到了背斜、向斜、褶皺。通過現場觀察回歸課本,對地質構造現象有了更深的認識。了解到背斜巖層向上彎曲,兩側巖層相背傾斜,核心巖層時代較老,兩側依次變新并對稱分布,向斜巖層向下彎曲,兩側巖層相向傾斜,核心巖層時代較新,兩側依次變老并對稱分布。背斜,向斜是褶皺的兩個基本類型,褶皺就是多個連續(xù)的背斜,向斜。老師還給我們講了一些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道理。在野外為了識別褶皺,我們一般可沿垂直于巖層的走向進行觀察,首先根據巖層是否對稱重復,判斷褶皺是否存在,然后對比褶皺核部和兩翼的巖層的新老關系,判斷褶皺是向斜還是背斜,最后根據兩翼巖層的產狀,判斷褶皺是直立的、傾斜的,還是倒轉的。通過觀察和聆聽老師講解,我們對地質構造現象有了更深的認識。
通過老師的介紹,研究寧鎮(zhèn)山脈湖山地區(qū)已有多年的歷史,早在李四光時代,現在有日本的小野家族,該地區(qū)的地質構造為三山夾兩谷地貌,低山丘陵。我們實習路線由北向南前進,地質年代越來越新,通過沿途學習,我們看見第一個巖層為老虎洞組(c11),老虎洞組的演示成分為白云巖,表面有刀砍裝溶溝,俗稱刀砍紋,為灰色、淺灰色結晶白云巖,致密,較堅硬,遇酸僅微起泡,風化面有刀砍狀溶溝。含有灰黑色、灰白色、肉紅色、燧石結核,呈透鏡體或團塊狀,產不規(guī)則石柱珊瑚等化石。
接下來是黃龍組(c2h),但只有很少的一塊巖石。黃龍組與船山組假整合接觸,黃龍組底部有白云巖礫巖,礫塊半棱角、半滾圓狀到不規(guī)則狀,直徑3~5cm為主,由方解石膠結,其晶粒達1cm以上,厚約5m。
黃龍組下部為白色微晶灰?guī)r,斑塊巨粒結晶灰?guī)r,晶粒可粗達0、1~1cm,厚約5m。
黃龍組主體部分為灰白色略顯肉紅色微晶生物屑灰?guī)r為主夾生物屑灰?guī)r、砂屑灰?guī)r,厚層到塊狀,層理不清,僅能根據縫合線構造來判斷其層面產狀。產布克小紡錘蟲筳、筒形紡錘蟲筳、刺毛螅、莫斯科唱貝、滿蘇分喙石燕、犬齒珊瑚,厚度約55m。
在此之后我們看到了河州組(c1h),和州組厚度為5m,與老虎洞組假整合接觸。為灰_泥質及白云質微晶灰?guī)r,含少量生物碎屑。可見袁氏珊瑚、貴州珊瑚、巨長身貝、不規(guī)則石柱珊瑚、輪狀軸管珊瑚等化石。
在河州組不遠處為高驪山組(c1g),但我們所看到的高驪山組覆蓋,呈溝狀分布,縱深2m左右,厚度約36m,假整合于金陵組之上,金陵組頂面顏色發(fā)紅,有鐵錳質薄層堆積。下部為灰白色、深灰色、紫紅色頁巖夾夾薄層砂巖,含灰褐色泥質生物碎屑微晶灰?guī)r透鏡體,見腕足類化石碎片。中部為灰_石英砂巖、粉砂巖夾數層灰紫色、灰綠色、灰色頁巖。上部為灰白色、灰綠色、紫紅色及灰黑色粘土質及粉質頁巖,夾少量薄層砂巖。
金陵組(c1j)厚約6m,與五通組假整合接觸。為灰黑色微晶生物碎屑灰?guī)r,厚層狀,生物碎屑中主要是海百合莖及腕足類碎片,含有機質及泥質成分較高,底部有一層鐵質粉砂巖與五通組接觸。盛產假烏拉珊瑚、笛管珊瑚,始分喙石燕、金陵穹房貝等化石。
隨后張老師帶領我們來到了一處平緩的山坡,山坡側面為明顯的背斜構造,是湯侖復式背斜,北翼較陡,南翼緩,層次清晰,此為五通組(d3w),巖石主要成分為石英砂巖,五通組厚約150m,可分為四部分:底部為為灰白色石英礫巖、石英砂巖,厚層狀,層次清楚。石英礫巖有三層以上,礫巖成分為白色石英、黑色燧石、淺色具紋理之硅質巖等,滾圓或半滾圓狀,礫徑1~3cm為主。礫石可排列成單向斜層理。下部為灰白色石英砂巖,厚層狀,間夾粉砂巖薄層。砂巖中石英含量可達95%以上,硅質膠結,具縫合線構造,具單向斜層理。上部為黃褐色砂巖、粉砂巖,夾有較多的灰白色粘土巖及灰黑色碳質頁巖,局部夾扁豆體狀薄層赤鐵礦。在灰黑色頁巖及灰_砂巖中可找到斜方薄皮木、亞鱗木、楔葉木等化石。頂部為灰白色中厚層狀石英砂巖,縫合線構造非常發(fā)育。
我們還看到了斷層,了解到斷層是巖石受力發(fā)生斷裂,斷裂面兩側巖石存在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斷層的規(guī)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可達上千公里,向下可切穿地殼,常由許多斷層組成,稱為斷裂帶﹔小者可見于手標本。幾何要素,斷層由斷層面和斷盤組成。斷層面是巖石沿之發(fā)生相對位移的破裂面,簡稱斷面,可以是一個單一的面,也可以是一個有一定寬度的帶。斷層面與地面的交線稱為斷層線。斷盤指斷層面兩側的巖塊。位于斷層面之上的一盤稱為上盤,斷層面之下的一盤稱為下盤。如斷層面直立,則按其相對于斷層走向的方位來描述。
斷層是地殼上部構造層次脆性剪切變形的典型產物。有的大斷層向深處其傾角逐漸變緩,使斷層面成凹面向上的彎曲,其剖面似鏟形或犁形,稱鏟狀斷層或犁式斷層。在地殼深處的韌性變形域,相當于斷層的兩盤作相對剪切位移的變形帶稱為韌性剪切帶。
研究方法主要是在野外如何識別斷層,確定斷層面的產狀,判斷斷層的運動性質,測定其兩盤相對位移的距離,分析斷層形成的時代及活動歷史。常見的識別斷層及其兩盤相對運動方向的標志有﹕地質體的不連續(xù)。地層﹑巖脈和礦脈等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斷或錯開,表明斷層的存在,并可求其斷距。地層的重復或缺失。走向斷層常見的一種效應。結合地層與斷層兩者產狀的關系,可以判斷是正斷層還是逆斷層。一般正斷層造成垂向上的地層缺失,逆斷層造成垂向上的地層重復。擦痕是斷層面上兩盤巖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跡。斷層面有時被磨光,并附有鐵質或硅質的薄膜,光滑如鏡,稱為摩擦鏡面。其上的平行細紋指示了兩盤相對運動的方向。斷層面上生長的石英或方解石纖維狀晶體,貌似擦痕,稱為擦抹晶體。它們是在斷層運動過程中平行運動方向生長的晶體,纖維方向代表了斷盤相對位移的方向。牽引構造。斷層運動時斷層近旁巖塊受到拖曳造成的巖層局部彎曲,或巖層由塑性變形進一步發(fā)展而破裂成斷層時留下的弧形彎曲?;⌒瓮钩龅姆较虼篌w指示所在盤的相對運動方向。斷層巖。斷層帶中因斷層動力作用被搓碎﹑研磨而改造的巖石。有斷層角礫巖﹑碎裂巖及斷層泥等,是脆性變形的產物,常見于一般斷層中。糜棱巖是另一種常見于大斷層帶中的巖石,它是深處韌性剪切變形的產物(見韌性剪切帶)。此外,地貌現象(斷層崖﹑錯斷山脊﹑水系突然改向等)也有助于識別斷層,尤其是活動斷層。
在湖山地區(qū)的考察實習在忙碌中結束,下午我們來到了位于珠江路上的南京地質博物館,博物館的門外存放著幾塊大的巖石。老師就在外面給我們講了一些關于礦物巖石的基本知識,讓我們對他們有個大概的了解。
博物館里的巖石和礦物琳瑯滿目地陳列在展柜里,有關地球科學的圖畫也掛滿了墻。這里的巖石和礦物有的在學校的實驗室里見過,但更多的是從未見過的,只見于書本上介紹,自然也沒有那種感性的認識。這里有常見巖石,如花崗巖、玄武巖、石灰?guī)r、片麻巖、輝綠巖、混合巖、大理巖等。也有常見的礦物,如石英、螢石、長石、剛玉和云母等。薄片狀,鱗片狀,塊狀,土狀,球狀,鐘乳狀,黃的,綠的,紅的給了我們無限的視覺沖擊。我們一邊仔細觀察這些礦物和巖石的顏色和形狀,一邊看標本下面關于這些礦物和巖石的結構和構造的講解,以及他們的工程地質評價??吹搅遂`璧石,雄黃雌黃,孔雀石,內蒙的雞血石章石雕,吉林的松花硯。還看到不少鉆石,玉和翡翠。如金綠寶石,紅寶石,綠寶石,祖母綠,和田玉,南陽玉,珍珠等等。不過這里最吸引眼球的要數沙漠玫瑰了,
沙漠玫瑰又稱戈壁石、風雕石,常見的有球狀的和塊狀的,主要產于浩瀚隔壁,沙漠玫瑰是自然形成物,是沙漠的細石經風吹雨打后形成類似玫瑰般的結晶石,這種巖石在天然奇石市場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極其珍貴的研究和收藏價值。博物館里同樣陳列這大量的生物化石,有硅化木,中華鱘魚,潛龍,古蜻蜓化石,大型的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以及第四紀全新世的鹿角,也有小型的植物和動物化石,如距今數億年的震旦角石、萊德利基蟲、創(chuàng)孔海百合、狼鰭魚、擬蜉蝣等,不一而足。
在博物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老科研人員在以前搞野外科研的時候所用過得的物品,很難想像他們是如何在那么惡劣的環(huán)境下去從事科研工作的。不過也正是因為他們幾十年來為發(fā)展地球地質事業(yè)做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
在展廳中,我還了解到我國近代地質學發(fā)張歷程。萌芽時期(18401910),草創(chuàng)時期(19111921),成長時期(19221936),動蕩時期(19371949),發(fā)展時期(1949現在)。參觀了一樓和二樓,最后我們又去參觀了三樓。三樓分為兩廳,左廳為礦產資源廳,右廳為地質環(huán)境廳。了解到我國礦產資源的豐富和人均資源的不足。在右廳中我山體滑坡,地面塌陷,巖溶塌陷,泥石流等地質環(huán)境。
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在諸多地質構造性質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沿途我們見到了許多地質構造,撿了許多卵石。
四、小結
實習的日子我們雖然有些累,但收獲了大學的課堂里沒有的許多東西,不僅學到了地質方面的許許多多的知識,也學到了為人處世的許多道理與方法,學會了怎樣學習,也學會了把書本的知識與實際結合,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繼續(xù)關心地質情況,繼續(xù)學習,為將來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期一周的實習很快過去了,在老師的耐心講解下我們學到了很多,基本的認識并能清晰判斷以地質構造,相信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都會對我大有幫助。
第4篇 2023年工程地質實習報告總結 1450字
蓮花山的構造位置和地層簡介
蓮花山的構造位置處于加里東運動以來的深斷裂帶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運動造山期,為一典型的褶皺山系。蓮花山山脈向東北經豐順、梅縣、大埔進入福建的華安南靖一帶;向西南:至海豐、惠東寶安各縣分別于大亞灣、深圳灣如南海,又復出于萬山群島、高欄列島。廣東境內長約500km,寬20至40km,局部60km。深大斷裂為一條強烈擠壓破碎帶,共有120多條斷層組成,分東西兩斷層束,向東南有13條主干斷層,向西有14條主干斷層。此帶動力熱力變質作用強烈(屬低中壓型變質),可尋找到鉛、鋅、銅、鎢、錫等礦藏。是重要的導巖構造,中酸性巖漿發(fā)生多次裂隙式多間歇性噴發(fā),深斷裂內,巖體達100多個。為內生金屬礦床成礦帶。
地層:侏羅系上統(tǒng)稱高基坪群(為陸相中酸性火山巖),該群為一套復雜的陸相火山巖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巖及相應的火山碎屑巖和沉積巖夾層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們土木工程專業(yè)的幾個班搭著校車到了蓮花山,上山的路比較陡,但沿途的風景不錯,一路鳥語花香,忍不住想快點下車,去好好的欣賞。終于到了山頂,下了車之后,我們就跟著老師,一邊聽著老師的講解,一邊欣賞美麗的風景名勝。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望海觀音,其規(guī)模宏大,氣勢非常壯觀。望海觀音金像高四十多米,這觀音像霞披獅海,光澤南天,據說是目前箔金銅像的世界之最。此時正恰夕陽西斜,觀音像頭頂佛光燦燦。望海觀音右側的就是觀音閣了,是仿古單體建筑,三層,面闊七間開,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營造,雄偉莊重,氣勢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層閣頂高處有“蓮花禪寺”之牌匾。大殿門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們虔誠焚香禮拜,祈求福緣。
沿著石階往下走,就到了獅子巖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塊石頭,像頭雄獅,估計是由此得名吧,據說它是蓮花山的標志之一。這塊石頭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蝕而成的,看來千萬年前這里是水位還是很高的,石頭的巖性為沉積巖的棕紅色砂巖,層理構造明顯,極容易被風化。
接下來就是飛鷹古道和飛鷹崖了,飛鷹古道是人為開鑿的隧道,隧道洞穴比較寬大,穿透整個巖層,巖層巖性為沉積巖的棕紅色砂巖,層理構造明顯。
我們跟著老師一路走下去,獅子巖對面的就是觀音巖了,它是一塊上部向外凸出,下部向內凹陷的巖石,上面有“觀音巖”三個字,巖性也是沉積巖中的棕紅色砂巖,下面供奉的是一尊觀音像,很多善男信女在頂禮膜拜,還有求姻緣的,雖然我不信這一套,但面對著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我竟然也想去求一支簽,但最后沒有去,而是跟著老師走。接下來就是八仙巖了。八仙巖其實是一個巖石群,板塊形狀不一,但錯落有致,巖性為棕紅色砂巖,巖石層理構造明顯,上部有植物覆蓋,巖石上出現了水平節(jié)理,垂直節(jié)理,傾斜節(jié)理,還有波浪型節(jié)理,有的節(jié)理幾乎貫穿了整個巖石群。很明顯是巖石受到比較大的拉應力,還有生物風化作用。
在觀賞的過程中,由于人太多,我們走散了,沒有跟上我們班那隊,而是跟錯了另外一個班的老師,我們來到了浴仙池,聽老師說,這是一個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巖層低洼處積成的小水池,水池經人工處理呈橢圓形狀,在水池靠壁的一側,是一尊用白色石頭雕成的塑像,有點像天龍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的雕像,那神仙姐姐在解頭上的發(fā)簪,正準備沐浴,浴仙池有此得名。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發(fā)現水池四周的砂質巖石經過長年日曬雨林風吹,野生物生長,其風化程度強烈,部分巖石表面已經出現破碎削落,巖石下部的巖石碎片風化成粉粒,堆積成土狀,其工程地質性質極差,這種風化成土的巖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礎持力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