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2023年幼兒園音樂教研總結范文
一、變一成不變的靜態(tài)環(huán)境,為適應幼兒發(fā)展的動態(tài)環(huán)境在過去,我們所謂的環(huán)境布置,就是開學初在墻面上繪畫幾張宣傳性的圖畫,而這些圖畫置于墻面較高的地方,完全超出了幼兒的視平線,而且這些畫一學期或一學年更換一次,孩子們對它們的內容和形式往往熟視無睹。這種墻飾只是擺飾功能的,很少考慮與孩子的聯系。因此,這類布置不能起到溝通作用,孩子們也對它提不起任何興趣。后來通過外出學習,慢慢地我們認識到了這種環(huán)境布置的缺陷性,開始創(chuàng)設主題環(huán)境板,我們買來色彩鮮艷的彩板,給它裝上邊框,貼到墻的下方,這樣就比較符合幼兒的高度,便于幼兒參與操作、欣賞和交流。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求老師根據制定的教學計劃,圍繞主題內容和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創(chuàng)設活動的主題教育環(huán)境,并且根據主題的變化進行不斷的更新與調整。比如,有的主題只有2周,那主題板上布置的環(huán)境2周過后就要開始更換,如果只有1周,1周就要更換。在下一個主題開展前,我們發(fā)動幼兒、家長一起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然后根據收集來的資料與預先制訂的教學計劃相結合進行教學,這種方法使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使幼兒的知識面進一步拓展了,使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提高了,這樣布置出來的環(huán)境也更加吸引了幼兒的目光。例如,上學期我們中班有一個主題《我長大了》,小朋友根據老師的要求帶來了自己以前拍過的照片(從剛出生的、五六個月大的、周歲的、2-3歲的),老師把收集到的照片進行篩選、整理,把它組成幼兒成長系列圖貼于主題板上。幼兒的興趣可高了,一到課間就圍在主題板前議論紛紛“這是你嗎?怎么小時候與你現在一點也不像?。?rdquo;“你看,你小時候真有趣,連牙齒都沒有。”
還有大班有個主題“我們的身體”,老師根據主題內容從小學里借來了人體以及人體器官圖片貼于主題板上,引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她們議論著、觀察著:這是什么?人的身體里面怎么會有那么多東西?我們怎么會生病呢?是什么地方出現毛病了?等等,幼兒提的問題有時連老師都回答不了,雖然老師經常為更換主題環(huán)境加班加點,但是她們覺得,為了孩子,做這些工作值得付出一些辛勤的汗水。這種主題板,我們搞了大概有3年半了,現在我們越來越覺得:這樣的環(huán)境布置才是幼兒感興趣的布置,這樣的墻飾才是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這樣的墻飾才是與幼兒互動的、對話的,是幼兒表達、說話的空間,是幼兒經驗再現、拓展的空間。同時,幼兒在參與墻面的布置過程中獲得了主動和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因此,我們堅持這樣做,同時對教師每一期的主題環(huán)境更換進行檢查、打分,我們組織教研組長一起檢查,一起提建議,促進教師在布置主題環(huán)境時,更加注重幼兒的參與性,墻飾的豐富性和美觀性,使環(huán)境更充滿童趣,更貼近幼兒,更吸引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
二、積極構建區(qū)域化活動,豐富幼兒的學習形式
區(qū)域化活動,作為一種個性化的活動形式,已越來越為我園老師所接受,它的開展使老師顯得更忙碌,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區(qū)域化活動要求教師根據學習內容與孩子的不同水平投放各種材料供幼兒操作,并且隨著學習內容和幼兒水平的變化而不斷更新,那么我們要求老師每月更新或添置3--5件新材料,在月底由行政領導和教研組長一起檢查,起先我們是逐個班級檢查、打分,后來老師說,我們不參加檢查的人就學習不到其他人制作的材料了,于是我們改變檢查方法,所有老師集中在一起,把自己覺得有創(chuàng)意、值得推廣的區(qū)域作品,從材料的制作到使用的方法一一介紹給其他教師,這樣老師不僅能夠學習到他人的經驗,還增加了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那么檢查人員則在一旁邊聽邊打分。通過新材料的大量投放,自主化的操作活動,我們真正做到了讓孩子們在操作中產生興趣,在興趣中主動參與,在參與中學會解決、溝通與合作,在合作中體驗自信、成功的快樂。同時,我們還要求老師把制作的材料記錄下來,從目的、功能、制作方法、使用方法一一記錄并保存好,學期結束后統(tǒng)一裝訂,以供以后的學習和參考。
到現在為止,區(qū)域活動已經開展有2年多時間了,在2年多的時間里,我們越來越覺得,區(qū)域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愛。在這類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材料,他們學得開心、輕松,沒有任何壓力,在活動中,小朋友的計算能力提高了,繪畫能力增強了,對益智游戲的興趣越來越高漲了。
三、預設課程與生成課程相結合,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前幾年出現方案教學時,我們的老師對它是相當陌生的,不了解它的內涵,不了解它的操作方式,陌生帶來了畏懼,教師們不敢去嘗試,也不知如何去操作,直到__年,我們才鼓起勇氣進行了第一次嘗試:大班有一個主題“我們的身體”,老師在課堂上簡單地介紹人的身體時,幼兒顯示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在課間紛紛詢問老師:人為什么會生???人的身體里有什么?等等,在教研組活動中,這位教師把這種現象提了出來,并且說,想帶幼兒到醫(yī)院里去詢問一下醫(yī)生,我們聽她一講:何不來個生成活動呢,建議一經提出,大家紛紛贊同,于是在那一次教研組活動中,教師設計了一張網絡了解人體的奧秘--途徑是收集有關資料,了解身體生病的原因--到醫(yī)院詢問醫(yī)生,身體會生哪些?。稍L病人,生病時的感受--可以自己談,也可以采訪自己的爸爸媽媽。在這張網絡圖的指引下,我們終于順利完成了活動,生成活動在我們的眼中也變得清晰起來,而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于是,我們經過商量、討論,決定在每學期初制訂計劃時留有一周或二周的時間搞生成活動,活動可根據教師個人的能力來決定時間的長短,可以是一個活動,也可以是一組活動,我們不作統(tǒng)一的要求。一學期試下來,大家都覺得,在生成活動中,幼兒的興趣是濃厚的,學習是主動的,例如,大班有個活動:快樂的六一,老師與小朋友一起收集了許多資料:有“我們的六一”,有幼兒采訪的“爸爸媽媽的六一”,有家長收集的“苦難的童年”--貧困山區(qū)兒童的生活,當老師展示“苦難的童年”系列圖片時,幼兒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原來還有許多小朋友過著如此艱難的生活,他們還談得上慶祝節(jié)日嗎?當時許多幼兒的眼眶里是含著晶瑩的淚花聽老師講解的,當老師把圖片粘貼到主題板上后,他們常常圍觀著,議論著。生成活動,讓幼兒了解了的真實的知識。只是在我們農村,搞生成活動有一定的難度,例如發(fā)動幼兒收集資料就是一個難點,相當一部分家庭生活一般,家里基本沒有什么資料可尋,而且有些父母工作時間較長,回到家后也無心參與孩子的活動,因此,許多資料都是教師自個兒收集的,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不利的,因為他們少了一個參與的機會。
四、積極搞活科研,促進教學的發(fā)展
作為地處農村的幼兒園,我們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差異:一是師資的差距:二是教學觀念的差距:三是校園文化底蘊的差距。如何縮小這些差距,我們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走“科研興教,科研興園之路”,為此,我園在認真分析本園現狀和教師的教學實際,在原有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反復研究和設計,我們確定了《節(jié)奏樂活動與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為我園的主攻課題,因為以前教師很少上節(jié)奏樂活動,對它也感到較為頭疼,因此我們選定了這個內容作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在我園,節(jié)奏樂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基礎比較薄弱,可以說搞科研前平時也很少上這類活動,現在作為科研活動全園教師感到了較大的壓力,但是我們不再畏縮,我們認真查找資料,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認真進行試驗、探索,經常在園內展示課題研究課(每學期課題組成員人人進行說課、人人展示一堂研究課),肯定老師的成績,激勵教師將課題研究引向深入,積極探究節(jié)奏樂活動的教學方法,使幼兒主動地學習,而不是讓幼兒一遍一遍地機械化練習。研究之初,老師感到問題很多,一是對音樂的欣賞和理解,二是怎樣來教學才能發(fā)揮幼兒的主動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而不是老師編排好節(jié)奏讓幼兒進行練習?剛開始時,我們對上述2個問題較難把握,例如對音樂的欣賞,一是教師不怎么會上音樂欣賞課二是由于教師的原因幼兒不會欣賞音樂。曾經有一次,一位教師讓幼兒欣賞一首音樂,問:你覺得這首音樂怎么樣?幼兒說:很好聽,連問了幾個人都是一樣的回答,老師接著問:這首音樂是優(yōu)美的還是雄壯的?有幼兒回答是優(yōu)美的,也有幼兒說是雄壯的,好,接著聽第二遍,再提問幼兒,還是眾說紛紜,教師那個是心里急哪!這可怎么辦?在科研活動中,教師提出了這個苦惱的問題,大家紛紛出謀劃策,有位教師提議說:我們就來選擇優(yōu)美的和雄壯的2種對比明顯的音樂,讓幼兒聽著音樂進行表演,看他是否能理解?后經過驗證,這種方法行之有效,就這樣,我們一人有難大家?guī)?。我現在真切地感受到,在實踐中注意積累問題也是促進教學發(fā)展的一條有效途徑。因此,在科研實踐活動中,我要求老師們把實際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在學習中大家一起商量、解決,這與現在的反思教學有點相似吧!那么在節(jié)奏樂活動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編能力呢?經過大家不斷地實踐、研究、再實踐,現在我們現在終于摸索出了幾條有效的途徑
1、根據教師的舞蹈動作創(chuàng)編節(jié)奏
2、根據歌詞創(chuàng)編節(jié)奏
3、利用圖片創(chuàng)編節(jié)奏
4、利用節(jié)奏小卡片創(chuàng)編節(jié)奏等
為了保證開展節(jié)奏樂活動的時間,我們每2周進行一次科研活動學習,每周安排一節(jié)節(jié)奏樂教學活動,每天下午安排20分鐘時間的節(jié)奏樂練習,在科研活動剛起步時,我們對這20分鐘的練習曾經走入了一定的誤區(qū):把一首完整的節(jié)奏聽了音樂一邊又一邊地練習乃至練熟,幼兒在練習中眼神不再興奮,動作不再有力,興趣不再高漲,他們表現出了一臉的無奈,從幼兒的臉上我們讀出了小朋友討厭這種活動。我們必須改變活動形式,通過大家的努力,現在我們的每天20分鐘節(jié)奏樂可豐富了:可以欣賞音樂,可以進行韻律活動,可以根據一定的節(jié)奏來講述一句話(例如就可以編出許多句子:我的爸爸上班了,我們快快走走走,我的小貓喵喵叫等,幼兒編得可豐富了),還可以進行聽音樂編故事:把不同風格的音樂嫁接在一起,請幼兒聽了創(chuàng)編一則小故事,每人可編得不一樣。形式豐富了,幼兒的興趣也提高了,教師也感到輕松了。通過老師的苦思勤研,我園的節(jié)奏樂活動已初現成效:在對全市一類優(yōu)質園的展示活動中,中、大班幼兒展示的二個節(jié)奏樂活動,一個鼓號活動,獲得了較多老師的喝彩。在每學期的科研研討活動中,我們幼兒園曹建紅老師上的《木瓜恰恰恰》、《老爺爺、媽媽和我》等節(jié)奏樂活動相當精彩。
五、以英語活動創(chuàng)特色
與節(jié)奏樂活動并駕齊驅的英語活動,也是我園重點開展的特色活動。我們邀請了澄西中學的高中英語教師來園進行師資培訓,并且選送了三位英語基礎較好的老師到上海、無錫、江陰等地進行幼兒英語教學專業(yè)培訓。在教材的選擇上,我們也很慎重,把三種版本的幼兒英語教材進行篩選、重組,然后構建了一套適合我園幼兒實際的小、中、大英語系列教材。在活動的組織上,我們強調一定要采用游戲化的教學形式,讓幼兒主動投入英語活動。三位重點培訓的老師上課要求用全英語教學,并且負責三個年齡段教師的英語指導。高額的付出,得到了高額的回報,我園趙文琴老師的英語活動課,以其純真的全英語教學,活潑的游戲化形式,顯著的教學效果,受到了全市專家、同行的高度評價。為了把孩子們的英語成果匯報給家長,她又創(chuàng)造性地以英語童話劇表演的新穎形式,將孩子們引入一個故事化的英語環(huán)境,把課堂教學的成果搬上了舞臺,演出一經推出,孩子們表現出的驚人英語能力震驚四座。在她的帶領下,全園各班的每日一刻鐘雙語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孩子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日趨純熟,成為家長們的驕傲。
以上是我們西石橋幼兒園教科研工作的簡單匯報,在今后的道路上,我們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謝謝。
〖3〗
第2篇 幼兒園音樂教研總結
一、變一成不變的靜態(tài)環(huán)境,為適應幼兒發(fā)展的動態(tài)環(huán)境在過去,我們所謂的環(huán)境布置,就是開學初在墻面上繪畫幾張宣傳性的圖畫,而這些圖畫置于墻面較高的地方,完全超出了幼兒的視平線,而且這些畫一學期或一學年更換一次,孩子們對它們的內容和形式往往熟視無睹。這種墻飾只是擺飾功能的,很少考慮與孩子的聯系。因此,這類布置不能起到溝通作用,孩子們也對它提不起任何興趣。后來通過外出學習,慢慢地我們認識到了這種環(huán)境布置的缺陷性,開始創(chuàng)設主題環(huán)境板,我們買來色彩鮮艷的彩板,給它裝上邊框,貼到墻的下方,這樣就比較符合幼兒的高度,便于幼兒參與操作、欣賞和交流。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求老師根據制定的教學計劃,圍繞主題內容和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創(chuàng)設活動的主題教育環(huán)境,并且根據主題的變化進行不斷的更新與調整。比如,有的主題只有2周,那主題板上布置的環(huán)境2周過后就要開始更換,如果只有1周,1周就要更換。在下一個主題開展前,我們發(fā)動幼兒、家長一起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然后根據收集來的資料與預先制訂的教學計劃相結合進行教學,這種方法使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使幼兒的知識面進一步拓展了,使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提高了,這樣布置出來的環(huán)境也更加吸引了幼兒的目光。例如,上學期我們中班有一個主題《我長大了》,小朋友根據老師的要求帶來了自己以前拍過的照片(從剛出生的、五六個月大的、周歲的、2-3歲的),老師把收集到的照片進行篩選、整理,把它組成幼兒成長系列圖貼于主題板上。幼兒的興趣可高了,一到課間就圍在主題板前議論紛紛“這是你嗎?怎么小時候與你現在一點也不像???”“你看,你小時候真有趣,連牙齒都沒有。”
還有大班有個主題“我們的身體”,老師根據主題內容從小學里借來了人體以及人體器官圖片貼于主題板上,引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她們議論著、觀察著:這是什么?人的身體里面怎么會有那么多東西?我們怎么會生病呢?是什么地方出現毛病了?等等,幼兒提的問題有時連老師都回答不了,雖然老師經常為更換主題環(huán)境加班加點,但是她們覺得,為了孩子,做這些工作值得付出一些辛勤的汗水。這種主題板,我們搞了大概有3年半了,現在我們越來越覺得:這樣的環(huán)境布置才是幼兒感興趣的布置,這樣的墻飾才是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這樣的墻飾才是與幼兒互動的、對話的,是幼兒表達、說話的空間,是幼兒經驗再現、拓展的空間。同時,幼兒在參與墻面的布置過程中獲得了主動和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因此,我們堅持這樣做,同時對教師每一期的主題環(huán)境更換進行檢查、打分,我們組織教研組長一起檢查,一起提建議,促進教師在布置主題環(huán)境時,更加注重幼兒的參與性,墻飾的豐富性和美觀性,使環(huán)境更充滿童趣,更貼近幼兒,更吸引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
二、積極構建區(qū)域化活動,豐富幼兒的學習形式
區(qū)域化活動,作為一種個性化的活動形式,已越來越為我園老師所接受,它的開展使老師顯得更忙碌,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區(qū)域化活動要求教師根據學習內容與孩子的不同水平投放各種材料供幼兒操作,并且隨著學習內容和幼兒水平的變化而不斷更新,那么我們要求老師每月更新或添置3--5件新材料,在月底由行政領導和教研組長一起檢查,起先我們是逐個班級檢查、打分,后來老師說,我們不參加檢查的人就學習不到其他人制作的材料了,于是我們改變檢查方法,所有老師集中在一起,把自己覺得有創(chuàng)意、值得推廣的區(qū)域作品,從材料的制作到使用的方法一一介紹給其他教師,這樣老師不僅能夠學習到他人的經驗,還增加了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那么檢查人員則在一旁邊聽邊打分。通過新材料的大量投放,自主化的操作活動,我們真正做到了讓孩子們在操作中產生興趣,在興趣中主動參與,在參與中學會解決、溝通與合作,在合作中體驗自信、成功的快樂。同時,我們還要求老師把制作的材料記錄下來,從目的、功能、制作方法、使用方法一一記錄并保存好,學期結束后統(tǒng)一裝訂,以供以后的學習和參考。
第3篇 幼兒園音樂教研組工作總結范文
幼兒園教研組的工作任務,就是不斷探討適合的教學方法,沿著最新的教育趨勢,音樂教研組同此,對適合幼兒發(fā)展的音樂教學進行討論反思,下面是好總結小編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教研組總結
幼兒園音樂教研組總結
在忙碌、驚喜、感慨、反思、困惑中, ____年學年第一個學期的工作又將接近尾聲了?;仡櫛緦W期的教研組工作,讓我感慨頗多。首先感謝領導的信任和支持,讓我有幸擔任了音樂教研組的組長,讓我有了這樣一次鍛煉的機會。其次,我要感謝我們音樂組所有組員的支持和幫助,是你們積極踴躍的參與,讓我的教研組長工作以及本學期的教研工作得以順利的開展,讓沒有組長經驗的我有了前進的動力。
幼兒園教研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一項常規(guī)性活動,與幼兒園保教工作同步相融,在幼兒園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拙劣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音樂組的教研活動以幼兒發(fā)展和教師發(fā)展為中心,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指南》精神為指導,堅持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相結合。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好每一次教研活動,從我園實際情況出發(fā),充分發(fā)揮教研工作職能,開展多項互動研究,扎實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我們所有成員本著“不斷學習、不斷摸索、不斷實踐、不斷進步”的思想。積極參與、積極探討,取得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給我們的音樂教育帶來了新的起步,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隊伍建設——教研組建設的起點
新的學年、新的起點,本學期我們與美術組共同協(xié)商,根據每位老師的特長進行了分組,本學期我們音樂組共有教師15名,園級名師4人,骨干教師6人,青年教師5人。大家互相學習,互相鼓勵,互相幫助,青年教師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能虛心學習,積極進取,中年教師睿智而大氣,毫無保留地將教育、教學經驗與大家分享。本學期大家團結奮進、積極參與、值得高興的是大家越來越重視音樂教學,而且大家都有了嘗試音樂教學的勇氣,相信我們今后的音樂教學工作一定能逐步凸顯特色。
二、學習——教研組工作的源泉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我們音樂組認真制定教研活動計劃,使教研工作常規(guī)化、系統(tǒng)化、制度化、精細化,我們通過多種形式展開教學研究活動。我們認真組織學習、重溫《保教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繼續(xù)學習音樂教學的理論,將理論融入到日常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學習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等,相信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才能潛移默化的去感染幼兒,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去探索問題,不斷的更新教育觀念,那么才能更好更快的提高教育教學技能。通過共同研討學習,音樂教研組的整體教學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
三、研討——教研組建設的依托
1.名師課堂觀摩
第4篇 關于幼兒園音樂教研工作總結范文
一、變一成不變的靜態(tài)環(huán)境,為適應幼兒發(fā)展的動態(tài)環(huán)境在過去,我們所謂的環(huán)境布置,就是開學初在墻面上繪畫幾張宣傳性的圖畫,而這些圖畫置于墻面較高的地方,完全超出了幼兒的視平線,而且這些畫一學期或一學年更換一次,孩子們對它們的內容和形式往往熟視無睹。這種墻飾只是擺飾功能的,很少考慮與孩子的聯系。因此,這類布置不能起到溝通作用,孩子們也對它提不起任何興趣。后來通過外出學習,慢慢地我們認識到了這種環(huán)境布置的缺陷性,開始創(chuàng)設主題環(huán)境板,我們買來色彩鮮艷的彩板,給它裝上邊框,貼到墻的下方,這樣就比較符合幼兒的高度,便于幼兒參與操作、欣賞和交流。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求老師根據制定的教學計劃,圍繞主題內容和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創(chuàng)設活動的主題教育環(huán)境,并且根據主題的變化進行不斷的更新與調整。比如,有的主題只有2周,那主題板上布置的環(huán)境2周過后就要開始更換,如果只有1周,1周就要更換。在下一個主題開展前,我們發(fā)動幼兒、家長一起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然后根據收集來的資料與預先制訂的教學計劃相結合進行教學,這種方法使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使幼兒的知識面進一步拓展了,使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提高了,這樣布置出來的環(huán)境也更加吸引了幼兒的目光。例如,上學期我們中班有一個主題《我長大了》,小朋友根據老師的要求帶來了自己以前拍過的照片(從剛出生的、五六個月大的、周歲的、2-3歲的),老師把收集到的照片進行篩選、整理,把它組成幼兒成長系列圖貼于主題板上。幼兒的興趣可高了,一到課間就圍在主題板前議論紛紛“這是你嗎?怎么小時候與你現在一點也不像?。?rdquo;“你看,你小時候真有趣,連牙齒都沒有。”
還有大班有個主題“我們的身體”,老師根據主題內容從小學里借來了人體以及人體器官圖片貼于主題板上,引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她們議論著、觀察著:這是什么?人的身體里面怎么會有那么多東西?我們怎么會生病呢?是什么地方出現毛病了?等等,幼兒提的問題有時連老師都回答不了,雖然老師經常為更換主題環(huán)境加班加點,但是她們覺得,為了孩子,做這些工作值得付出一些辛勤的汗水。這種主題板,我們搞了大概有3年半了,現在我們越來越覺得:這樣的環(huán)境布置才是幼兒感興趣的布置,這樣的墻飾才是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這樣的墻飾才是與幼兒互動的、對話的,是幼兒表達、說話的空間,是幼兒經驗再現、拓展的空間。同時,幼兒在參與墻面的布置過程中獲得了主動和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因此,我們堅持這樣做,同時對教師每一期的主題環(huán)境更換進行檢查、打分,我們組織教研組長一起檢查,一起提建議,促進教師在布置主題環(huán)境時,更加注重幼兒的參與性,墻飾的豐富性和美觀性,使環(huán)境更充滿童趣,更貼近幼兒,更吸引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
二、積極構建區(qū)域化活動,豐富幼兒的學習形式
區(qū)域化活動,作為一種個性化的活動形式,已越來越為我園老師所接受,它的開展使老師顯得更忙碌,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區(qū)域化活動要求教師根據學習內容與孩子的不同水平投放各種材料供幼兒操作,并且隨著學習內容和幼兒水平的變化而不斷更新,那么我們要求老師每月更新或添置3--5件新材料,在月底由行政領導和教研組長一起檢查,起先我們是逐個班級檢查、打分,后來老師說,我們不參加檢查的人就學習不到其他人制作的材料了,于是我們改變檢查方法,所有老師集中在一起,把自己覺得有創(chuàng)意、值得推廣的區(qū)域作品,從材料的制作到使用的方法一一介紹給其他教師,這樣老師不僅能夠學習到他人的經驗,還增加了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那么檢查人員則在一旁邊聽邊打分。通過新材料的大量投放,自主化的操作活動,我們真正做到了讓孩子們在操作中產生興趣,在興趣中主動參與,在參與中學會解決、溝通與合作,在合作中體驗自信、成功的快樂。同時,我們還要求老師把制作的材料記錄下來,從目的、功能、制作方法、使用方法一一記錄并保存好,學期結束后統(tǒng)一裝訂,以供以后的學習和參考。
到現在為止,區(qū)域活動已經開展有2年多時間了,在2年多的時間里,我們越來越覺得,區(qū)域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愛。在這類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材料,他們學得開心、輕松,沒有任何壓力,在活動中,小朋友的計算能力提高了,繪畫能力增強了,對益智游戲的興趣越來越高漲了。
三、預設課程與生成課程相結合,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前幾年出現方案教學時,我們的老師對它是相當陌生的,不了解它的內涵,不了解它的操作方式,陌生帶來了畏懼,教師們不敢去嘗試,也不知如何去操作,直到__年,我們才鼓起勇氣進行了第一次嘗試:大班有一個主題“我們的身體”,老師在課堂上簡單地介紹人的身體時,幼兒顯示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在課間紛紛詢問老師:人為什么會生???人的身體里有什么?等等,在教研組活動中,這位教師把這種現象提了出來,并且說,想帶幼兒到醫(yī)院里去詢問一下醫(yī)生,我們聽她一講:何不來個生成活動呢,建議一經提出,大家紛紛贊同,于是在那一次教研組活動中,教師設計了一張網絡了解人體的奧秘--途徑是收集有關資料,了解身體生病的原因--到醫(yī)院詢問醫(yī)生,身體會生哪些?。稍L病人,生病時的感受--可以自己談,也可以采訪自己的爸爸媽媽。在這張網絡圖的指引下,我們終于順利完成了活動,生成活動在我們的眼中也變得清晰起來,而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于是,我們經過商量、討論,決定在每學期初制訂計劃時留有一周或二周的時間搞生成活動,活動可根據教師個人的能力來決定時間的長短,可以是一個活動,也可以是一組活動,我們不作統(tǒng)一的要求。一學期試下來,大家都覺得,在生成活動中,幼兒的興趣是濃厚的,學習是主動的,例如,大班有個活動:快樂的六一,老師與小朋友一起收集了許多資料:有“我們的六一”,有幼兒采訪的“爸爸媽媽的六一”,有家長收集的“苦難的童年”--貧困山區(qū)兒童的生活,當老師展示“苦難的童年”系列圖片時,幼兒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原來還有許多小朋友過著如此艱難的生活,他們還談得上慶祝節(jié)日嗎?當時許多幼兒的眼眶里是含著晶瑩的淚花聽老師講解的,當老師把圖片粘貼到主題板上后,他們常常圍觀著,議論著。生成活動,讓幼兒了解了的真實的知識。只是在我們農村,搞生成活動有一定的難度,例如發(fā)動幼兒收集資料就是一個難點,相當一部分家庭生活一般,家里基本沒有什么資料可尋,而且有些父母工作時間較長,回到家后也無心參與孩子的活動,因此,許多資料都是教師自個兒收集的,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不利的,因為他們少了一個參與的機會。
四、積極搞活科研,促進教學的發(fā)展
作為地處農村的幼兒園,我們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差異:一是師資的差距:二是教學觀念的差距:三是校園文化底蘊的差距。如何縮小這些差距,我們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走“科研興教,科研興園之路”,為此,我園在認真分析本園現狀和教師的教學實際,在原有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反復研究和設計,我們確定了《節(jié)奏樂活動與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為我園的主攻課題,因為以前教師很少上節(jié)奏樂活動,對它也感到較為頭疼,因此我們選定了這個內容作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在我園,節(jié)奏樂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基礎比較薄弱,可以說搞科研前平時也很少上這類活動,現在作為科研活動全園教師感到了較大的壓力,但是我們不再畏縮,我們認真查找資料,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認真進行試驗、探索,經常在園內展示課題研究課(每學期課題組成員人人進行說課、人人展示一堂研究課),肯定老師的成績,激勵教師將課題研究引向深入,積極探究節(jié)奏樂活動的教學方法,使幼兒主動地學習,而不是讓幼兒一遍一遍地機械化練習。研究之初,老師感到問題很多,一是對音樂的欣賞和理解,二是怎樣來教學才能發(fā)揮幼兒的主動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而不是老師編排好節(jié)奏讓幼兒進行練習?剛開始時,我們對上述2個問題較難把握,例如對音樂的欣賞,一是教師不怎么會上音樂欣賞課二是由于教師的原因幼兒不會欣賞音樂。曾經有一次,一位教師讓幼兒欣賞一首音樂,問:你覺得這首音樂怎么樣?幼兒說:很好聽,連問了幾個人都是一樣的回答,老師接著問:這首音樂是優(yōu)美的還是雄壯的?有幼兒回答是優(yōu)美的,也有幼兒說是雄壯的,好,接著聽第二遍,再提問幼兒,還是眾說紛紜,教師那個是心里急哪!這可怎么辦?在科研活動中,教師提出了這個苦惱的問題,大家紛紛出謀劃策,有位教師提議說:我們就來選擇優(yōu)美的和雄壯的2種對比明顯的音樂,讓幼兒聽著音樂進行表演,看他是否能理解?后經過驗證,這種方法行之有效,就這樣,我們一人有難大家?guī)?。我現在真切地感受到,在實踐中注意積累問題也是促進教學發(fā)展的一條有效途徑。因此,在科研實踐活動中,我要求老師們把實際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在學習中大家一起商量、解決,這與現在的反思教學有點相似吧!那么在節(jié)奏樂活動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編能力呢?經過大家不斷地實踐、研究、再實踐,現在我們現在終于摸索出了幾條有效的途徑:
1、根據教師的舞蹈動作創(chuàng)編節(jié)奏
2、根據歌詞創(chuàng)編節(jié)奏
3、利用圖片創(chuàng)編節(jié)奏
4、利用節(jié)奏小卡片創(chuàng)編節(jié)奏等
為了保證開展節(jié)奏樂活動的時間,我們每2周進行一次科研活動學習,每周安排一節(jié)節(jié)奏樂教學活動,每天下午安排20分鐘時間的節(jié)奏樂練習,在科研活動剛起步時,我們對這20分鐘的練習曾經走入了一定的誤區(qū):把一首完整的節(jié)奏聽了音樂一邊又一邊地練習乃至練熟,幼兒在練習中眼神不再興奮,動作不再有力,興趣不再高漲,他們表現出了一臉的無奈,從幼兒的臉上我們讀出了小朋友討厭這種活動。我們必須改變活動形式,通過大家的努力,現在我們的每天20分鐘節(jié)奏樂可豐富了:可以欣賞音樂,可以進行韻律活動,可以根據一定的節(jié)奏來講述一句話(例如就可以編出許多句子:我的爸爸上班了,我們快快走走走,我的小貓喵喵叫等,幼兒編得可豐富了),還可以進行聽音樂編故事:把不同風格的音樂嫁接在一起,請幼兒聽了創(chuàng)編一則小故事,每人可編得不一樣。形式豐富了,幼兒的興趣也提高了,教師也感到輕松了。通過老師的苦思勤研,我園的節(jié)奏樂活動已初現成效:在對全市一類優(yōu)質園的展示活動中,中、大班幼兒展示的二個節(jié)奏樂活動,一個鼓號活動,獲得了較多老師的喝彩。在每學期的科研研討活動中,我們幼兒園曹建紅老師上的《木瓜恰恰恰》、《老爺爺、媽媽和我》等節(jié)奏樂活動相當精彩。
五、以英語活動創(chuàng)特色
與節(jié)奏樂活動并駕齊驅的英語活動,也是我園重點開展的特色活動。我們邀請了澄西中學的高中英語教師來園進行師資培訓,并且選送了三位英語基礎較好的老師到上海、無錫、江陰等地進行幼兒英語教學專業(yè)培訓。在教材的選擇上,我們也很慎重,把三種版本的幼兒英語教材進行篩選、重組,然后構建了一套適合我園幼兒實際的小、中、大英語系列教材。在活動的組織上,我們強調一定要采用游戲化的教學形式,讓幼兒主動投入英語活動。三位重點培訓的老師上課要求用全英語教學,并且負責三個年齡段教師的英語指導。高額的付出,得到了高額的回報,我園趙文琴老師的英語活動課,以其純真的全英語教學,活潑的游戲化形式,顯著的教學效果,受到了全市專家、同行的高度評價。為了把孩子們的英語成果匯報給家長,她又創(chuàng)造性地以英語童話劇表演的新穎形式,將孩子們引入一個故事化的英語環(huán)境,把課堂教學的成果搬上了舞臺,演出一經推出,孩子們表現出的驚人英語能力震驚四座。在她的帶領下,全園各班的每日一刻鐘雙語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孩子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日趨純熟,成為家長們的驕傲。
以上是我們西石橋幼兒園教科研工作的簡單匯報,在今后的道路上,我們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