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1篇江西上饒:弋陽縣潮水巖導游詞 第2篇江西上饒:弋陽南巖寺導游詞
第1篇 江西上饒:弋陽縣潮水巖導游詞
見過像潮水一樣有規(guī)律地漲落的泉水嗎?在弋陽縣城西北28公里處,姚畈鄉(xiāng)境內(nèi),就有這樣的奇泉。接下來我們的游覽節(jié)目就是去參觀那里的“潮水巖”。
在青山環(huán)抱之中有一個翹角飛檐的亭子,它的名字就叫“潮水亭”,因為潮水巖即位于此,故而得名。潮水巖是高數(shù)十丈的絕壁,山底有一個洞口,呈三角形,長邊為3米,短邊為2米。清清泉水即由此流出,也許大家認為,這不就是一灣普普通通的泉水嗎?不要著急。只要再待一會兒,就會發(fā)現(xiàn)它的奇妙。請大家在洞口邊做個記號,以便觀察水深的變化。看!水位升高了!
再多觀察一會兒,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泉水水面高度有規(guī)律地呈周期性變化。測量結果告訴我們,水漲時,水深為l.2米,水落時,水深變成0.98米,漲退22厘米;而且水漲水落一年四季從不間斷,旱季時,一個漲落周期大約費時20-25分鐘,雨季時為10-15分鐘。這種現(xiàn)象,使人想起了海潮的有規(guī)律的漲落,所以這眼泉水得名“潮水巖”。
潮水巖潮漲潮落現(xiàn)象在《弋陽縣志》中早有記載:“忽聞空空然響自巖出,而澎湃洶涌之聲繼之,若馳駿馬,若轉(zhuǎn)車輪,瞬息而白涌碧翻,乍氣沖出,如海潮之入翕赭焉,其潮頭之激昂亦似有萬夫莫御之勢。”
古人對這神奇的泉水大惑不解,以為是洞內(nèi)藏仙,所以鄉(xiāng)民們就常常來這里祭拜,他們有的來求雨,有的來求子,有的求去病消災等。祭拜后,舀些泉水喝,自然也有人如愿以償,所以很久以來,這里香火旺盛,而且有一個神話故事廣為流傳。
據(jù)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庭有一位大將。叫“仙牛精”。他剛正不阿,為民可以舍生忘死。因為他經(jīng)常為民請愿,所以得罪了權貴,一些奸佞之臣在玉皇大帝面前屢進讒言,玉皇大帝聽信讒言,就把仙牛精貶到了凡間。本方土地非常欽佩仙牛大將的為人,也知道他喜愛水,于是偷偷地讓出一潭清水給他安身。不久此事又被巡天夜叉發(fā)現(xiàn),報告給玉帝,玉帝大怒,不僅降旨處罰了本方土地,還在仙牛大將居住的深潭上壓了一座大山,把仙牛壓在地下,永不得翻身,經(jīng)本方土地力爭,才勉強留了一線翻身的空隙。就這樣,仙牛每翻身一次,潭里的水便伴隨著仙牛的淚水涌出一次,所以這眼泉水周期性地漲落。仙牛雖然蒙難,但他仍惦記為百姓造福,用他擠出來的淚水為百姓治病。這就引來了眾多鄉(xiāng)親常來敬香,每天朝拜者絡繹不絕。(文章出自:www.daoyouci.net)
話說這奇異的仙水,吸引了一位才貌雙全的少女,雖然向她求婚的人不少,但沒有人能贏得她的芳心。她每天早晨對著泉水梳妝打扮,沉浸在泉水時漲時落的奇妙景象之中。一天她萌發(fā)了一個奇想,揮筆寫下了“朝朝朝朝朝朝朝”七個字,作為一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并張榜告示,若有人對出下聯(lián),便愿意以身相許。這個消息一經(jīng)傳出,引來不少的英俊才子,但都是乘興而來,掃興而歸,無人對出下聯(lián),此后出對招親的事也就慢慢冷了下來。這時,一位當?shù)馗F書生恰巧打柴路過此地,他的目光被“告示”所吸引。他琢磨,這對聯(lián)初看容易,只要想出一個字,便可成對,可要對得妙,卻相當困難。這位窮書生有一股鉚勁,他下定決心,對不出下聯(lián),就不離開此地。他對著潮水冥思苦想,過了一天又一天,過去了九九八十一天。窮書生的這種鍥而不舍的頑強精神終于感動了仙牛大將,就在第八十一天的晚上,仙牛精托夢給他,他從夢中驚醒,醒來后想到夢中的情景,不由得大叫:“妙對!”急忙跑去揭下告示,揮筆寫下了“長長長長長長長”。少女見了窮書生的下聯(lián),大喜過望,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他倆雙雙來到潮水巖前。深深鞠了三個躬,感謝仙牛精對他們的成全。這副對聯(lián)至今還掛在潮水亭的柱子上:
朝朝朝朝朝朝朝;
長長長長長長長。
如何去解讀這副對聯(lián)呢?答案有數(shù)種。這里介紹一種,上聯(lián)第一、三、五、六的“朝”字讀“招'音,謂早晨;第二、四、七的“朝”字讀“潮'音,謂朝拜。下聯(lián)的第一、三、五、六的“長’’字讀“常’’音,謂經(jīng)常;第二、四、七的“長”字讀“漲”音,謂潮漲。
以上是人們對潮水巖的美好想像,自然不是科學解釋,那究竟應如何解釋潮水巖現(xiàn)象呢?根據(jù)史料和現(xiàn)場看到的情況,潮水巖是一處較為特殊的泉水,其水位高低周期性的變化,是因泉水噴噴停停造成的,泉水噴出時水位升高,泉水停噴時,水位則回落。而泉水又為什么會噴噴停停呢?
噴噴停停的泉稱為間歇泉,對其成因,《十萬個為什么》是這樣解釋的:促使噴泉噴出的力量,來自地下蒸汽的壓力。噴泉在地下受到巖漿的加熱,溫度逐漸升高,如果涌出地面的通道又長又狹窄,下面的水不易和上面較涼的水對流,溫度就會達到100℃以上,有時會形成蒸汽;有時則因為受到的壓力太大,沸點升高,成為高熱的水,但當它上升到離地面較近的地方,因壓力減輕,也變成了蒸汽。當?shù)叵抡羝塾?,壓力愈來愈大,到了足以使堵塞通道的水噴起來的時候,噴泉就出現(xiàn)了。噴泉噴出以后,大量的蒸汽也同時逃逸出來,這時原來聚集在地下的蒸汽一下子減少了許多,于是又重新平靜下來,地下泉水和蒸汽壓力暫時又處于平衡狀態(tài),等到蒸汽又聚集得很多時,平衡狀態(tài)又被打破,噴泉又出現(xiàn)了。這就是有些泉水噴噴停停的秘密,也是潮水巖的泉水如海潮一般,周期性地漲落的原因。
(文章出自:www.daoyouci.net,轉(zhuǎn)載請注明?。?/p>
第2篇 江西上饒:弋陽南巖寺導游詞
石窟是石窟寺的簡稱,為佛教寺廟建筑的一種,這類寺廟的筑造一般是在巖石山體上開鑿出大型洞穴,然后在洞壁上雕鑿各種佛像和佛教圖案。石窟寺起源于印度,我國開鑿石窟寺以北魏至隋唐時最為盛行。由于地質(zhì)地貌、風俗習慣、文化觀念等原因,石窟在我國黃河以北地區(qū)較為多見,江南一帶比較罕見。然而今天我們就要去參觀南方不多見的石窟——南巖石窟,也就是南巖寺。它位于弋陽縣城南面的鳳凰山。
游客們,現(xiàn)在我們車行到了寺廟的山門,眼前聳立著一個石構牌坊,上書“中華第一佛洞”。大家可能有疑問,此佛洞能稱為“中華第一”嗎?還是等看了以后再作評論吧。穿過牌坊,就進到甬道,甬道兩旁是12尊大型生肖石雕。大概走了近千米了,這是一個池塘和石窟大門,池塘就是寺廟的放生池,中門上方“南巖寺”三個大字十分醒目,整個石窟藏匿在山體之中,巖石之下。請各位進里面參觀。
請看,石窟三面紅巖環(huán)繞,寬敞龐大,上千人往這里一站,恐怕也不擁擠。它長達70米,高30米,進深30米。據(jù)專家考證,如此之大的洞窟竟為自然天成。南巖寺的單窟體積比龍門石窟中規(guī)模最大的奉先寺大近一倍,它們形成時間相近,石刻風格一脈相承,其建筑形制、石刻佛像和裝飾紋樣等都是研究我國古代佛教傳播、佛學文化、石刻文化的寶貴實物資料。石窟中保存著佛像40尊,分上下兩層環(huán)列于石壁佛龕之中,主佛像坐高2.5米,這些佛像均為在洞壁上直接雕鑿出來的;另外,洞壁上刻有云彩、花紋、佛教故事等20余處,線條流暢,形象生動,諸佛如坐彩云之中。(文章出自:www.daoyouci.net,轉(zhuǎn)載請注明)
請看這尊觀音佛像,這是宋代作品,稱為“水月觀音”。其身形、身段、眼神,在其他寺廟塑像中極為少見,似乎只有山西晉祠中的宋代仕女圖中的仕女才與之相近,苗條、豐滿,宋代仕女的特點明顯。從造像的眼神看,似乎對天上月、水中花都視而不見,全神貫注于耳;身正、頸直、耳挺,又像全神貫注于頂。講究養(yǎng)生之道的人似乎可以從這觀音造像中悟到什么,“聽音”會勞神,于健康無益;“看音”,也就是“觀音”,才是功夫,才是正道;水中月、鏡中花的景象,如曇花一現(xiàn),不可貪求。這是否表現(xiàn)了宋人的一種處世哲學呢?
十八羅漢造像中,讓我們著重欣賞含舌羅漢、吐舌羅漢、咬舌羅漢、多聞羅漢??催@含舌羅漢,他雙眼微閉,舌頭內(nèi)斂,臉容端莊,一種修行不凡的氣度。對世事,似乎更多的是理性思考,喜怒哀樂不現(xiàn)于形。吐舌羅漢則似乎剛說錯話,大吐其舌,顯然遠不如含舌羅漢深沉,這似乎在告誡世人,言語要謹慎,“舌動是非生呀!”咬舌羅漢表現(xiàn)得最有自制力,實在忍不住想說時,咬一咬舌頭就過去了。痛苦是有的,憤怒也難免,但不能現(xiàn)諸于形,咬咬舌,也能增添忍耐力,非到萬不得已時,不發(fā)聲。請看這多聞羅漢,他有四個鼻孔,這是為什么呢?用鼻子嗅,也可叫“聞”,用耳朵聽,也可稱之為“聞”,這位羅漢既從嗅覺人手修行,又從聽覺著手提高,可謂是兼收并蓄,有人說他是在八萬四千法門中抓住了兩大根本。“廣聞博見而不說,勤修廣種,成大事也”。所以說,“眉下福田廣大”。
anquye整理
共2頁: 上一頁12我們再看看洞頂、洞壁上雕刻的花紋圖案。這是一幅“維摩詰論道圖”,維摩詰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凈名”或“無垢稱”。維摩詰是一位大乘居士,和釋迦牟尼同時,善于應機化導,經(jīng)常以稱病為由,向釋迦派來問訊的舍利弗和文殊師利等宣揚大乘深義。為佛典中現(xiàn)身說法、辯才無礙的代表人物。這幅圖表現(xiàn)的是迦葉受佛祖之旨前來探視維摩詰,迦葉自認為是佛祖嫡傳,上門逞能,但他哪能與維摩詰相比,被維摩詰教訓一頓,最終恭聽教誨。此圖給人的啟示是:為人要謙虛謹慎,要知世外有人,天外有天,蕓蕓眾生中自有賢者。
這是一幅“鹿上蜂猴圖”,表現(xiàn)了佛國凈土眾生皆樂的大同美景,圖中眾生平等,同登極樂。樹、花、草、蜂、猴、鹿皆大歡喜;濕生、化生、卵生、胎生,皆入凈土。眾生即佛,佛即眾生。用現(xiàn)代觀點看,就是生態(tài)要平衡,平衡的生態(tài)就是眾生的樂土。這幅圖也可理解為“世俗吉祥圖”。鹿、蜂、猴諧音為祿、封、侯,祿上封侯,俗世中榮耀之至,當然是人之樂事。此圖為唐代作品,體現(xiàn)了唐人的追求。
各位游客,看到這里,對“中華第一洞”的稱譽是否能認同呢?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教授在此考察后指出:“南巖石窟是一座國內(nèi)最大的在自然洞窟中開鑿的佛教石窟。”
鳳凰山曾一度是佛教南禪宗基地之一,條條巨龍般的山體之中。自然巖洞及石窟寺星羅棋布,歷代曾被利用和現(xiàn)今正在開發(fā)的有23個之多。據(jù)史籍記載,北魏太和年間(477—499年),佛教僧眾就在此鑿巖建造南巖寺,至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后人在此寺內(nèi)添建殿門、堂廟、鐘樓、橋亭等,并在寺內(nèi)石壁上雕鑿如來、觀音、文殊、應天真神、羅漢等佛像;另外,還制作了全木雕和全泥塑佛像,以及泥巖混合佛像,即在巖壁上雕鑿佛像身體及基座部分,再配以泥塑頭部。
就是這樣規(guī)模宏大、珍貴罕見的石窟,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被塵封近半個世紀。1951年,南巖寺僧人全部離寺還俗,后來石窟被用作軍用物資倉庫,一度成為軍事禁區(qū)。大家是否注意到?佛像及石壁上呈現(xiàn)白色,這是當年為保護這里面的物資,避免受潮、蟲蛀,刷上一層石灰水染成的。“文化大革命”期間,石窟又遭空前浩劫,40尊石刻佛像僅有一尊僥幸躲過劫難,39尊佛像的頭部全不知去向。劫后仍能全身的就是正中的如來佛,說來也蹊蹺,當年的“造反派”進來破四舊”時,把高高舉起的“忠”字牌放置在這如來佛前,等他們的“革命行動”結束時,“忠”字牌背后的大佛最終沒人去動,于是安然過關。有人說:“是‘忠’字牌保護了大佛。”也有人說:“是大佛的法力保護了自己。”
所幸的是當人們開始認識到這些文物的巨大價值,并著力維修時,歷經(jīng)艱難曲折,終于將佛像的頭部找到,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了精心修復,至1999年底,修復工作完成。一個千年古剎,一個佛教藝術寶庫,在歷經(jīng)磨難后,又重現(xiàn)昔日的輝煌景象。所以有人說:“這個寺廟里的佛,法力無邊!”
(文章出自:www.daoyouci.net,轉(zhuǎn)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