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1篇河北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園導游詞 第2篇抗日山烈士陵園導游詞 第3篇楊子榮烈士陵園的導游詞 第4篇歌樂山烈士陵園導游詞 第5篇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導游詞 第6篇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導游詞 第7篇楊子榮烈士陵園導游詞 第8篇蘇聯(lián)紅軍烈士公園導游詞 第9篇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導游詞 第10篇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導游詞 第11篇江西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導游詞 第12篇吉林觀光:四平烈士紀念塔導游詞 第13篇華北軍區(qū)烈士陵園導游詞 第14篇黑龍江大全之楊子榮烈士陵園導游詞
第1篇 河北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園導游詞
(烈士陵園門口)
各位朋友:
你們好!歡迎您來瞻仰董存瑞烈士陵園。
隆化是戰(zhàn)斗英雄董存瑞犧牲的地方。黨和人民為永志英雄董存瑞的不朽業(yè)績,1954年經(jīng)原熱河省政府批準,在隆化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園?,F(xiàn)在的園名,是1988年紀念董存瑞犧牲40周年,請肖克將軍題寫的。這七個大字筆姿跌宕,蒼勁渾厚。董存瑞烈士陵園1986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定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中宣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董存瑞烈士陵園占地71000平方米,現(xiàn)有10項紀念建筑。建筑形式具有民族風格和鮮明時代精神的仿古建筑。平面布局為中軸對稱式。在長396米的中央主軸線上,座北向南,大門、牌樓、塑像、碑、墓、依序坐落其中。在牌樓側(cè)后47米的兩條副軸線上,是相對稱的董存瑞碑亭和革命烈士碑亭;董存瑞烈士紀念館和革命烈士紀念館;還有兩座題詞碑廊。在紀念亭和紀念館的兩條對角線的交點上,是翠柏簇擁中的青銅色董存瑞烈士塑像。繞過塑像,沿著甬路走20多米往西是董存瑞烈士紀念館。
(董存瑞烈士塑像前)
一九四八年五月,東北解放軍的第11縱隊進行了隆化攻堅戰(zhàn)。在戰(zhàn)斗的關鍵時刻,該縱隊九十六團二營六連六班班長董存瑞,為炸毀敵人據(jù)守的橋型暗堡,沖到敵堡下手托炸藥包,以身體當支架,炸毀了敵堡。英雄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用自己英雄的壯舉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贊歌。
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這是董存瑞烈士塑像。它通高8米,像高4.1米。英雄身著軍裝,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藥包,右手緊握拉開的導火索,再現(xiàn)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視死如歸的英雄壯舉。
(董存瑞烈士紀念館前)
董存瑞烈士紀念館,是一座仿古建筑,藍頂白體,氣勢宏偉壯觀。在30米長的琉璃瓦檐上,懸掛著張愛萍將軍題寫的“董存瑞烈士紀念館”館名,顯得格外醒目。
1929年10月15日,董存瑞出生在原察哈爾省(今屬河北?。褋砜h南山堡村一個貧苦的農(nóng)民家庭里。他的童年是在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歲月里度過的。1940年冬,八路軍在東北地區(qū)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龍(關)、延(慶)、懷(來)聯(lián)合縣政府。董存瑞積極投入到抗日救國行列。從此,在黨的培養(yǎng)下,他逐步成長為一名偉大的革命戰(zhàn)士。我利用這個時間,先給大家講兩段董存瑞的故事。
1946年6月,在隆化縣舊屯村,我軍圍住了敵人一個騎兵團。戰(zhàn)斗中,敵人隱藏在一堵矮墻后面,用機槍封鎖了我軍進攻道路。董存瑞機智利用地形,躲進火力死角,用雙手抓住敵人火燙的機槍筒,腳往墻上猛一蹬,硬把這挺機槍奪了過來。他馬上掉轉(zhuǎn)槍口向敵人猛射。我軍主力趁勢沖上前,殲滅了敵人。
1946年秋,國民黨以一個軍的兵力,在大炮、飛機、坦克的掩護下,進攻延慶長安嶺。為保衛(wèi)冀察解放區(qū),董存瑞所在部隊進行長安嶺阻擊戰(zhàn)。戰(zhàn)斗到第十五天,班長負了重傷。敵人快沖到我方陣地前。這時董存瑞對戰(zhàn)友高喊:“聽我指揮,跟我來!”他端起刺刀帶領戰(zhàn)士沖向敵群。經(jīng)過激烈搏斗,打退了敵人,保住了陣地。戰(zhàn)士們無不佩服這位“代理班長”。
好了,我先講到這。要詳細了解董存瑞成長的過程,還是進紀念館參觀吧。
紀念館內(nèi),一張張圖片,一幅幅油畫,一件件遺物,記述了董存瑞光輝一生的動人事跡,展覽通過聲、光、電的綜合運用,形象、生動、直觀地再現(xiàn)了董存瑞無私奉獻的自我犧牲精神。
(在紀念碑前)
這座紀念碑高15.5米,聳立在橢圓形的紀念廣場上,顯得十分高大。碑上正面鑲嵌朱德委員長的題詞“舍身為國,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這是對英雄一生的高度評價;碑頂上有一顆金色五角星,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這象征著董存瑞精神永放光芒。英雄雖死猶生,浩氣長存。董存瑞犧牲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縱隊黨委作出決定:追認董存瑞同志為戰(zhàn)斗英雄,模范共產(chǎn)黨員。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隊某部六連六班為“董存瑞班”。原冀熱察行署決定把隆化中學改稱“存瑞中學”。1950年9月,全國戰(zhàn)斗英雄,勞動模范代表會議決定:追認董存瑞同志為全國戰(zhàn)斗英雄。
董存瑞的事跡,在全國引起轟動。中國革命博物館、軍事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遼沈戰(zhàn)役紀念館、華北烈士陵園、承德烈士紀念館分別以不同形式展出了英雄的動人事跡。
董存瑞用青春和鮮血,譜寫了革命戰(zhàn)爭史上一部壯麗的詩篇,鼓舞著幾代人的成長。董存瑞式的革命戰(zhàn)士多次出現(xiàn),在保衛(wèi)、建設社會主義祖國中譜寫了一曲曲光輝的篇章。黃繼光、邱少云、雷鋒、王杰、歐陽海等英雄學習董存瑞無私奉獻精神,在戰(zhàn)爭年代,他們中有的用自己的胸膛去堵敵人的槍眼,有的為了戰(zhàn)斗勝利,在烈火中至死不動;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他們有的沖向急馳而來的列車,有的撲向即將爆炸的炸藥……董存瑞的精神,將永遠得到發(fā)揚和光大。
大家請看,在紀念碑側(cè)后,是對稱的兩座碑廊。這是為紀念董存瑞犧牲50周年,1998年國家撥??钚藿ǖ摹1壤镧澘逃欣弦惠厽o產(chǎn)階級革命家朱德、聶榮臻、楊尚昆等人的親筆題詞。還有一些知名人士和著名書法家鄧拓、婁師白、李鐸等人墨跡,共展出47幅。
(在董存瑞烈士墓前)
這就是董存瑞烈士墓。它用花崗巖砌成,水泥隆頂,在一片松柏掩映下,顯得格外莊嚴肅穆。
董存瑞舍身為國的英雄壯舉,為我們樹立起一座光輝永存的歷史豐碑。他的崇高品格,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獻身精神,永遠鞭策和鼓舞著我們前進,激勵人們?yōu)樽鎳F(xiàn)代化建設貢獻力量。董存瑞──不可磨滅的英雄形象,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第2篇 抗日山烈士陵園導游詞
游客朋友們:
今天我將帶領大家游覽一處不同的4a景區(qū),這是在中國人民心中的英雄山,它的名字叫抗日山。
抗日山原名馬鞍山,位于贛榆縣西部蘇、魯兩省交界處,被稱為“中國抗日第一山”??箲?zhàn)期間,八路軍115師教導2旅以及濱海軍區(qū)軍民曾四次一邊戰(zhàn)斗一遍修建,這是埋葬抗日烈士忠骨的陵園,是烈士的鮮血鑄就的永垂不朽的豐碑,抗日山由此而得名。它是我國建園最早、規(guī)模最大也是唯一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園。
讓我們心中帶著一份敬仰,進入陵園大門,沿著規(guī)整的臺階拾級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巨大圓形的小沙東海戰(zhàn)烈士冢 。
公墓里面安葬著小沙東海戰(zhàn)中犧牲的彭雄、田守堯等16位烈士的遺體。兩邊分別是陳毅與陳士榘的題詞——“浩氣長存”、“英靈千秋”,長碑背面刻有《紀念小沙東海戰(zhàn)烈士文》,閱讀此文,似乎71年前的那場慘烈戰(zhàn)斗又一次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
1943年3月17日,我新四軍團以上干部、戰(zhàn)士共51人赴延安學習,途經(jīng)贛榆縣小沙東黃海海面時,遭遇日軍巡邏艇,發(fā)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木船對鐵艇的海戰(zhàn)。日軍汽艇用機槍瘋狂的向木船掃射。新四軍的將士們用手榴彈和駁殼槍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從凌晨一直堅持到黃昏。鬼子的鐵艇一步步逼近,可我們的木船哪能敵得過日本鬼子的狂轟濫炸,子彈如雨點般落在戰(zhàn)士們的身上,海面上泛起了殷紅的血水……戰(zhàn)斗中,新四軍三師參謀長彭雄不幸胸部中彈受了重傷,倒在前艙。他的妻子吳為真冒著敵人的機槍掃射,從后艙艱難的爬過來,當她找到身負重傷的彭雄時,只見他口吐鮮血,意識模糊,他想到吳為真已懷孕兩個多月,迷離中深情地說:“你要愛護身體,教育好孩子……”
彭雄,流盡了最后一滴血,那年才29歲!其實,結婚才四個月。他給吳為真留下了一個遺腹子,也給她留下了永遠抹不去的思念。
小沙東海戰(zhàn)烈士冢原來是一座土墓,當年為了建墓,五十多名戰(zhàn)士艱苦奮戰(zhàn)十天時間,共搬運土方二百五十萬斤,平均每人每天搬運土方五千斤。他們一手拿槍,一手拿鎬,創(chuàng)造了敵后抗戰(zhàn)史上的一大奇跡。
朋友們,讓我們親手去摸一摸刻在紀念碑上的那些冰冷的名字,用我們的體溫告訴他們,我們知道和平幸福的生活并非理所當然,其實真的來之不易。
現(xiàn)在我們面朝東方,放眼望去:一座座青山滿目蒼翠,一道道綠水波光粼粼,天地間一片祥和景象。誰都不會想到這兒曾經(jīng)是黃沙漫天、橫尸遍野的抗日戰(zhàn)場。就讓我們再一次默念這些英雄的名字:彭雄、田守堯、張池明。
到這里, 沙東海戰(zhàn)烈士冢的講解就結束了,期待朋友們和我一樣把這些悲壯的故事沉淀在心中并講述給更多的人聽,讓我們永遠銘記這段歷史,世世代代珍愛和平! 謝謝大家!
第3篇 楊子榮烈士陵園的導游詞
楊子榮烈士陵園位于海林市區(qū)東山,1993年被命名為黑龍江省青少年教育基地,1994年被命名為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被國家民政部列為紀念建筑物重點管理單位,每年前來瞻仰、祭掃、拜謁的人達十余萬人次。
楊子榮烈士陵園從1947年2月至今,經(jīng)過六次遷建、擴建,目前已初具規(guī)模,占地8.5萬平方米,分紀念館區(qū)、烈士墓區(qū)、游樂園區(qū)、植物園區(qū)四個部分。在紀念館的前院,矗立著楊子榮烈士的漢白玉雕像,像高3.1米,象征著楊子榮犧牲時年僅31歲。
紀念館建筑面積為450平方米,有六個展廳,共展出楊子榮烈士遺物30多件,有關林海雪原剿匪事跡的畫像、照片、展品130余件,威虎山山區(qū)模擬沙盤一架,全面介紹了楊子榮的英雄事跡和傳奇故事。
由紀念館后院拾級而上,131級臺階直通墓地,寓含英雄為開創(chuàng)百年大業(yè)而犧牲,犧牲時年僅31歲。兩側(cè)蒼松翠柏,四季常青,象征烈士英靈千秋永駐萬古流芳。
烈士墓區(qū)占地4500平方米,矗立正中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高10米,碑座有三層石欄,碑的背面刻有解放戰(zhàn)爭中在林海雪原犧牲的42位烈士的名字,碑的后面并列著楊子榮、馬路天烈士墓。
游樂園區(qū)占地一萬平方米,內(nèi)設滑梯、籃球場、爬桿、秋千等體育鍛煉和娛樂設施,是供游人休息、市民晨練的場所。植物園區(qū)占地7.1萬平方米,植有十幾種耐寒樹木,突出了東北園林的特點。
第4篇 歌樂山烈士陵園導游詞
說到我們將要參觀的歌樂山烈士陵園,它修筑于原“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地處重慶市西北郊的歌樂山下。重慶解放前夕的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軍統(tǒng)局在這里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0多名革命者恨飲槍彈,壯烈捐軀。
(如果面試覺得內(nèi)容不夠,可以在這里加上對大型浮雕的描述 )談到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日本。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后,走上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道路。
但是由于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極度貧乏,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之后,為了稱霸世界,1941年日本要建立“大東亞共容圈”,而他們所憑借的就是其海軍實力,但是,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海軍強國是美國,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就駐扎在珍珠港。
于是在日本聯(lián)合艦隊司令官的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于1941年12月8日凌晨偷襲了珍珠港,與此同時還偷襲了威克島、關島、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然而從1941年5月份起,國民黨間諜機構就陸續(xù)探聽到有關此次偷襲的情報,軍統(tǒng)頭子戴笠將情報報告給蔣介石,再經(jīng)由美國國防部武官郭德全提交美國國會,但是當國會知曉這一情報時完全不相信覺得非??尚Α?/p>
在發(fā)生珍珠港事件后,美國傷亡非常慘重,在這時,他們又才回過頭來想中國的諜工確實厲害,于是決定與中方合作成立了“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美國海軍上校梅樂斯任主任,軍統(tǒng)頭子戴笠為副主任。它占據(jù)了歌樂山下的4平方公里的地方,不僅是一個特務機構還是一個“特區(qū)”,為什么呢?這是因為這是一個全封鎖的地方,周圍電網(wǎng)密布,崗哨林立,進出需要特制的通行證,在這里面還有一種專供“特區(qū)”內(nèi)使用的鈔票,所以中美合作所是一個特區(qū)。
中美合作所成立于1943年7月,解散于1946年6月,在成立的短短三年間,美方提供各種裝備、器材近萬噸,培養(yǎng)22批、5萬名學員,并且建立了156個氣象站及通訊電臺。而在這三年之間,白公館就作為來華美軍的招待所。
渣滓洞原本是一座人工采煤的小煤窯,因煤少渣多而得名。1943年軍統(tǒng)特務逼死礦主,霸占小煤窯和礦工住房改為監(jiān)獄。
渣滓洞監(jiān)獄分為內(nèi)外兩院,內(nèi)院有一個防風壩,一樓一底的牢房有男牢16間、女牢2間,在院墻上寫有許多標語用來摧毀革命者的意志。據(jù)說孔祥熙是孔子的第72代弟子,所以在這些標語里面有很多儒家的思想。
而這里關押的主要是“
六.一大逮捕”和“華鎣山起義”的革命者,以及“〈挺進報〉案”的被捕人員,比如紅巖小說中的江姐——江竹均,許建業(yè)等等。關押最多時人數(shù)達300多人。
在11.27大屠殺中,共屠殺烈士187個,脫逃志士15個其中還包括2個小孩。他們又是怎么脫逃的呢?大家請看到這一面墻,歌樂山連續(xù)降雨把墻沖跨了,就讓監(jiān)獄里的革命志士去修筑,這些革命者呢就用自己衣服里的爛棉花和在泥土里使泥土的粘性減弱,牢固性降低,所以當革命志士躲過特務的機槍掃射后,大家就一起將這面墻推倒,順利脫逃。
好了,下面咱們就去另一個監(jiān)獄白公館看看。白公館是原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國民黨用30萬兩黃金將其買下作為看守所,1946年中美合作所解散以后,白公館重新開放為關押“政治犯”的監(jiān)獄,這里一樓一底的住房改為牢房,防空洞改為刑訊室,儲藏室改為了地牢。
而在這里關押的政治犯都是“案情嚴重”的,比如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著名愛國人士廖承志等等,許多人從電影《烈火中永生》里認識了一個可愛又堅強的革命小戰(zhàn)士--小蘿卜頭(原名宋振中)他們一家也關押在這監(jiān)獄中。在獄中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小蘿卜頭他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他的黃泥粉筆和用草紙訂成的作業(yè)本,引起無數(shù)參觀者在此駐足沉思:今天的兒童生活得多么幸福,能夠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學習文化知識。
而這一切,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血、用生命換來的,我們怎能不珍惜美好幸福的今天呢?關押人數(shù)最多時達200多人。在11.27大屠殺 中,在這里,屠殺烈士28個,脫逃19個。
小說《紅巖》中的另一個人物華子良的原型——韓子棟就關在這里。韓子良祖籍山東,1933年入黨,1934年在北平車站被捕入獄,關押在南京監(jiān)獄,后來輾轉(zhuǎn)到貴州的息豐監(jiān)獄,最后被關押在了白公館監(jiān)獄。
1946年8月18日,他在陪車耀先、羅寺文殺場的時候,受槍聲驚嚇,并且借此機會裝瘋賣傻,騙過了國民黨特務,使他們放松了對韓子棟的警惕,讓他負責政治犯的伙食和雜貨物的購買1947年8月18日,他跟隨獄警去磁器口買菜,獄警去茶館打麻將疏忽了對他的看管,韓子棟趁機脫逃,搭木船過江,經(jīng)宜昌到武漢,最后到達解放區(qū)脫險。解放后,韓子棟曾任貴陽市委書記以及貴州省政協(xié)副主席。
而韓子棟脫險的地方磁器口,就在離這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叫做千年古鎮(zhèn)磁器口。
小南海導游詞 ·重慶都市游導游詞 ·導游詞三峽工程導游詞 ·神農(nóng)架導游詞。
第5篇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導游詞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qū)是以革命人文景觀為主體與秀麗的自然風光相融合獨特類型的風景名勝區(qū)。茨坪是風景區(qū)的中心景區(qū),是一塊四面青山環(huán)繞的山中盆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下稱“陵園”)是中心景區(qū)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巖峰上。
北巖峰,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占地面積400畝。陵園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開放參觀游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字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彩。陵園整體建筑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陵園門庭:這是陵園的主大門!人們來到這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橫式牌坊園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燙金大字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題寫。進門后,經(jīng)過花壇園庭,順山而上的寬闊平臺臺階分為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征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陵園后山東側(cè)筑有小型公路,以備年老體弱者和殘疾人登山觀瞻之用。陵園的綠化配制主要是采用柏樹、桂花、杜鵑、翠竹為主配以山體自生的松、杉、山櫻花等。主大門前栽種的大樹是日本冷杉,為國家一級保護樹種。臺階兩側(cè)林廊和雕塑園配制的是香柏、黃楊。全園四季綠樹常青,素花點綴,顯得莊重而肅穆。
紀念堂:登上寬闊的臺階即進入紀念堂。紀念堂大門上方燙金橫幅“井岡山根據(jù)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員長1987年視察井岡山時為陵園題寫的。紀念堂設有瞻仰大廳、陳列室、吊唁大廳、忠魂堂。
瞻仰大廳正面漢白玉墻面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字是毛澤東1946年為革命烈士題寫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岡山革命烈士的名冊。大廳內(nèi)放置的花圈、花籃,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井岡山時向烈士們敬獻的,有社會團體及旅游觀光團敬獻而留下來作為紀念的。
瞻仰大廳左側(cè)陳列室展覽的人物是建國后去世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領導人的掛像。目前有51位。他們當中有開創(chuàng)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彭德環(huán)、陳毅;有軍隊中的一大批將帥;如元帥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大將譚政、粟裕、黃克城。上將陳伯鈞、賴傳珠、楊得志、朱良材。中將楊梅生、畢占云、張國華、譚家述。少將龍開富等;有建國后調(diào)離軍隊,到黨政部門擔任領導的。目前有13位,他們是何長工、賀敏學、賀子珍、陳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側(cè)陳列室陳列的是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都是在井岡山斗爭時的老紅軍、老干部。這組烈士掛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歷史照片,有的是根據(jù)他們的親屬和戰(zhàn)友的回憶畫下來的。還有的烈士無法征集到照片,這里就用黨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廳后為吊唁大廳。吊唁大廳四周墻面嵌刻的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包括七個縣市范圍的烈士名錄,共有15744位。對在井岡山斗爭中還有許多為革命而犧牲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陳列時就在這里為他們立了一塊無名碑,以示對無名先烈的深切懷念。
從吊唁大廳后側(cè)上樓為忠魂堂。忠魂堂是為安放老紅軍靈柩而設的。目前己安放五位老紅軍的骨灰,他們是張令彬、何長工、溫玉成、賀敏學、陳云中。每年的清明節(jié),他們的親屬、好友就會到這里來吊唁他們。
碑林:首先我們看到的“井岡山碑林”五個燙金大字,是由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原名譽主席、原山東省委書記舒同題寫的。他是江西東鄉(xiāng)人,也是一位老紅軍。1998年去世。他的字體作為一種漢字字形己輸入電腦,全球通用。
井岡山碑林(下稱“碑林”)為江西省建筑設計院設計,采用江南園林建筑風格,分為碑廊、碑亭、碑墻三種碑刻陳列形式,因山就勢,高低錯落,配以亭、臺、樓、閣相結合的整體建筑造型。
碑林分兩期工程建成。第一期1989年建成。第二期1992年建成。兩期碑林都是由黃河碑林、石家莊、蘇州碑刻研究室?guī)准冶虇挝恢г⒋该腋呤智皝淼窨痰?,碑林的碑石全部用的是江西玉山縣的羅紋石。此種碑石材質(zhì)細膩、光滑、耐磨,屬碑石中的上等石料。
碑林一共陳列有138塊精湛的書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內(nèi)容:一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上井岡山視察時的題詞;二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的題詞;三為全國著名書法家、畫家、作家和知名人士熱心贊頌井岡山的題詞。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從各個方面熱情謳歌了井岡山革命斗爭的光輝歷史和英雄業(yè)績與壯麗河山相互輝映的獨特的風景名勝。全廊寓革命傳統(tǒng)教育于書法藝術之中,是集建筑藝術、書法藝術和雕刻藝術于一體的現(xiàn)代人文景觀。她給人們啟迪思想,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奮發(fā)向上。
雕塑園:井岡山雕塑園(下稱雕塑園)座落于陵園東側(cè)山頭,于1987年10月興建。她是全國第一座以革命歷史人物群像為題材的雕塑園。雕塑園園標為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肖克上將題寫。園內(nèi)塑造了十九尊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共井岡山前委、紅四軍軍委,湘贛邊界特委的主要領導和著名人士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譚震林、陳正人、張子清、王爾琢、宛希先、李燦、何挺穎、王佐、袁文才、蔡協(xié)民、伍若蘭、何長工、羅榮桓、滕代遠、賀子珍等人的光輝形象。這19尊雕像分別由全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葉毓山、程允賢、潘鶴、曹春生等以青銅、漢白玉、花崗巖為材料創(chuàng)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藝術之精華,再現(xiàn)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一代先驅(qū)的英雄氣概和戰(zhàn)將風采,具有歷史觀瞻和雕塑藝術的雙重價值,是難得觀瞻到的雕塑珍品。
紀念碑: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以下稱紀念碑)位于“佛”型山體臉部,陵園的最上方。于1993年籌建,1997年建成并對外開放。紀念碑造型為全國著名雕塑家程允賢、王中設計。
紀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一樓的休息室、會客室和二樓的展廳組成基座部分,全部采用本市長坪鄉(xiāng)生產(chǎn)的花崗巖砌成。
主碑是用鍍鈦的不銹鋼制作的。它高達27米,意含1927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狀。它有著兒層含義:遠看像一團火焰,寓意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近視如林立的鋼槍,寓意“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主碑的基座部分,采用“將軍紅”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七十周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鄧小平同志1984年在北京親筆為紀念井岡山革命烈士題寫的。碑座上三組反映井岡山斗爭的漢白玉浮雕,為中央美術學院曹春生教授設計。
正面組浮雕的主題為“薈萃井岡”,展示井岡山紅軍于1928年4月名揚天下的“朱毛會師”和同年12月的紅四軍與紅五軍會師的情形以及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領導人的英姿氣概。
東面組浮雕主題為“紅色割據(jù)”。展示毛澤東在井岡山斗爭開創(chuàng)的“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內(nèi)容,即開展土地革命、軍隊建設、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的生動場面。
西面組浮雕主題為“浴血羅霄”。這組浮雕通過反映井岡山斗爭著名的龍源口大捷等戰(zhàn)斗和以茨評為中心的井岡山軍事根據(jù)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隴山軍事根據(jù)地,展示紅軍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奮戰(zhàn),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軍事“進剿”和“會剿”以及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生活。
紀念碑前還設計建造了一尊“母親”雕像,寓意井岡山是中國革命搖籃,是對后人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大課堂。
第6篇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導游詞
邯鄲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內(nèi)涵很深的文明古城。它地處河北省最南端,西臨太行山,南靠清漳河,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其城市為何取名'邯鄲',在《漢書》中還有過專門的記載:邯:山名,鄲:盡也。邯山至此而盡,故名邯鄲。悠久的歷史,蘊育了豐厚的文化,使邯鄲成為我國著名的成語典故之鄉(xiāng)。'邯鄲學步'、'胡服騎射'、'負荊請罪'以及'將相和'、'黃粱美夢'等這些婦孺皆知的成語都出自于邯鄲。邯鄲市內(nèi)的著名旅游景點除了邯鄲市博物館、武靈叢臺、學步橋、回車巷、黃粱夢呂仙祠等外,還有我國建園最早、領導人題詞最多的烈士陵園--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今天我就帶大家參觀這座具有民族建筑風格和園林藝術的我國著名的烈士陵園。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位于邯鄲市區(qū)中心區(qū)域陵園路60號,是為紀念八路軍總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晉冀魯豫軍區(qū)及一二九師犧牲的烈士而修建的。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民政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被河北省國防辦列為'國防教育基地'。我們可以這樣說: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籌備、修建和落成的過程,本身就描繪著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1937年7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八路軍一二九師奉黨中央派遣,開辟晉冀豫抗日根據(jù)地。1937年9月30日,在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率領下,由陜西出師抗日。10月初,先頭部隊進抵太原,19日襲擊陽明堡日寇飛機場,焚毀敵機24架。接著一二九師主力挺進太行山區(qū),創(chuàng)建了以太行山為依托的晉冀豫抗日根據(jù)地。1938年春,鄧小平任一二九師政委。一二九師在劉伯承、鄧小平率領下轉(zhuǎn)戰(zhàn)華北敵后,開辟了石德、石太路以南,隴海路以北,同蒲路以東,津浦路以西,橫跨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四省共190多個縣,我國最大的抗日根據(jù)地之一--晉冀魯豫抗日根據(jù)地。它以京漢鐵路為界,西部是連綿起伏的太行山,東部除泰山之外是富饒遼闊的千里平原,包括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四個戰(zhàn)略區(qū)。具有'表里河山'之稱,也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華北地區(qū)幅員最大、人口最多的抗日根據(jù)地之一。
?1941年7月18日,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在太行山成立,統(tǒng)一了全邊區(qū)的政權工作,推動了抗日斗爭形勢的迅速發(fā)展。為了指揮華北抗戰(zhàn),朱德、彭德懷、楊尚昆、左權率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進駐太行山區(qū),使這一地區(qū)成為華北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心臟和神經(jīng)中樞。抗戰(zhàn)勝利后,劉伯承、鄧小平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上黨戰(zhàn)役和邯鄲戰(zhàn)役,該區(qū)成為粉碎國民黨軍隊進攻的主要戰(zhàn)場和全國大反攻的重要戰(zhàn)略基地。1948年5月,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與晉察冀邊區(qū)政府合并成立華北人民政府,晉冀魯豫邊區(qū)完成了歷史賦予它的光榮使命。
?在晉冀魯豫邊區(qū)這塊英雄的土地上,數(shù)十萬優(yōu)秀的中華兒女,曾經(jīng)歷了4萬次浴血奮戰(zhàn),粉碎了日軍的野蠻掃蕩和蠶食,擊退了國民黨軍隊大規(guī)模的挑釁和進攻,消滅了數(shù)百萬敵人,在這里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為了紀念這些革命烈士,1945年7月,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前夕舉行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作了《論聯(lián)合政府》的政治報告,號召繼承烈士的遺志,踏著烈士的血跡前進。中共'七大'代表及延安人民代表舉行了'中國革命死難烈士追悼大會',并醞釀抗戰(zhàn)勝利后建立烈士陵園。毛澤東、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等中央領導人為建立陵園題了詞。委托參加大會的晉冀魯豫邊區(qū)代表轉(zhuǎn)交邊區(qū)有關部門。于是,建立烈士陵園便成了全區(qū)黨政軍民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1946年3月19日,晉冀魯豫邊區(qū)第一屆第二次會議在邊區(qū)首府邯鄲隆重開幕。邊區(qū)政府主席楊秀峰在大會上提出了建立烈士陵園的建議,被大會采納。3月27日,大會執(zhí)行主席聶榮臻宣布建立烈士陵園的提案時,受到全體參議員的贊同和歡迎,討論通過了修建烈士陵園的五項辦法:'在邯鄲建立陵園,作為總的、代表性的陵園。主要紀念八路軍前方總部,一二九師暨晉冀魯豫軍區(qū)之犧牲士。……'并通過了有關決議。決議通過的當天下午,邊區(qū)政府主席楊秀峰、副主席戎子和、參議會副議長邢肇棠、晉冀魯豫軍區(qū)司令員劉伯承、副政委薄一波、張際春、參謀長李達等偕同全體參議員到邯鄲城南郊舉行破土奠基儀式,劉伯承挖了第一锨土,并發(fā)表了講話。在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的領導下,組成了由劉伯承、楊秀峰、邢肇棠、張際春、薄一波組成的'籌建委員會'。晉冀魯豫烈士陵園自1946年始建至1950年落成歷時四年,在那戰(zhàn)火不斷,物質(zhì)及其匱乏的時期,想要建造宏大的烈士紀念建筑物是十分艱難的,陵園始建不久,國民黨軍隊對各解放邊區(qū)發(fā)動了全面進攻,陵園建筑物在戰(zhàn)火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1947年初,為響應晉冀魯豫中央局提出的'一切為戰(zhàn)爭,一切為前線'的口號,陵園主要工程停建。1947年春,在革命勝利的凱歌聲中,陵園恢復全面施工,2月5日,華北人民政府民政部來函:決定將左權遺骨移葬陵園,園名暫定'人民解放軍陸軍一二九師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并請朱德題字。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南院于同年由晉冀魯豫軍區(qū)修建,后歸烈士陵園統(tǒng)一管理。1950年,烈士陵園主要建筑竣工,中央決定左權將軍靈柩移葬與晉冀魯豫烈士陵園落成典禮于1950年10月21日同時隆重舉行,《人民日報》刊登了'邯鄲烈士陵園落成典禮暨左權烈士等移靈委員會'啟事。會上,中央人民政府內(nèi)務部長謝覺哉代表中央人民政府講了話,解放軍總政秘書長魏傳統(tǒng)、華北軍區(qū)代表張南生、西南軍區(qū)和第二野戰(zhàn)軍代表姚繼鳴、河北省人民政府楊秀峰等發(fā)言,邯鄲地市黨政機關、學校、部隊和烈士親屬五千余人參加了大會。朱德、鄧小平、劉伯承、羅榮桓及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央人民政府內(nèi)務部、交通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最高人民法院、中國人民銀行、全國婦聯(lián)等單位與個人送來挽聯(lián)。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的建設和發(fā)展是在眾多我黨我軍重要領導人的深切關懷和指示下,在邊區(qū)人民的血汗?jié)补嘞?,在解放?zhàn)爭中的烽火中進行的。朱德在建園伊始,就再三叮囑,要建設好陵園,讓烈士安息,生者緬懷。1947年朱德來園,為陵園建設作了具體指示,看到建園的廣大干部職工非常辛勞,于走后寄來二百萬元(冀鈔)作為獎勵,陵園職工萬分感動,后來用這筆錢修建了左權將軍紀念館前的'朱德橋'。陳毅多次來陵園小住,寫下了'往來邯鄲道,數(shù)度謁陵園。光輝照環(huán)宇,成仁齊圣賢。大眾歌圣德,英勇足世傳。遺愛般般在,勿忘締造難。'的感人詩句。1952年11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視察我國南方的歸途中,在邯鄲下車,專程來園參謁。周恩來總理與鄧穎超一行于1959年6月來陵園參謁時,周總理對人民英雄紀念墓及'四八'烈士閣都提出了改進意見,后陵園工作人員依照總理提議改建了人民英雄紀念墓,修繕了'四八'烈士閣。紀念墓前兩組'八路'和'民兵'的雕塑是用晉冀魯豫軍區(qū)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犧牲的烈士遺留下來的一億元舊幣而修建的,其意義深遠。1953年,在劉伯承的幫助下,從南京中山陵起來各種松柏三百六十棵,美化了園貌。1954年,西南軍區(qū)政治部將烈士血衣中的積留款一億元(舊幣)匯來,后又贈我園繳獲敵人的各式武器五十件。另外,廣州市長朱光于1958年贈花卉一車廂、楠木祭桌等。社會各界的贈予和領導人大量的題詞,極大的豐富了陵園的館藏。至今已有一級文物21件,二級文物14件,三級文物38件。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始建于1946年3月,到1950年10月落成,歷經(jīng)了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和新中國的成立,這在全國是不多見的。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分南北兩院,總占地面積21.3萬平方米。采用我國傳統(tǒng)的主軸線布局,園內(nèi)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東西十字軸線上,并有綠籬相隔,布局嚴謹,層次分明。更有無數(shù)蒼松翠柏陪襯,顯得氣勢宏偉,莊嚴肅穆。主要紀念建筑物有:北院大門、烈士紀念塔、人民英雄紀念墓、陳列館、'四八'烈士閣、左權將軍墓及左權將軍紀念館、朱德橋、烈士紀念堂、南院烈士紀念碑等。
?現(xiàn)在我們面前是陵園的北大門。這是一座形似凱旋門式的建筑,門楣上'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和'浩氣長存'幾個大字是1946年朱德總司令題寫的。
?進大門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烈士紀念塔和人民英雄紀念墓。
?烈士紀念塔是陵園最高建筑物,高24米,呈方形錐體,塔上鐫刻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的題詞。塔尖處是包金制作的五角星。塔座旁有兩座方形石碑,刻有任弼時、彭德懷、陳毅、林伯渠、董必武、楊立三的題詞。塔后刻有晉冀魯豫邊區(qū)參議會1946年3月30日通過的關于建立陵園的決議。
?人民英雄紀念墓是為紀念所有犧牲于晉冀魯豫邊區(qū)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象征性紀念建筑。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高11米,徑13米,頂部弧形,四周開設有26個小窗,墓內(nèi)陳列有300余位團級以上烈士名錄。?從四個方向與墓體相連的四座方形石碑上,刻有劉伯承、陳毅、徐向前等人的題詞。墓前方東西兩側(cè)是主題為八路軍和民兵沖鋒陷陣的兩組群雕。公墓西側(cè)的這一座如飛機形狀的古典建筑是陳列館,是在原侵華日軍東亞神社舊址上改建的。館名為劉伯承所題,館內(nèi)陳列著晉冀魯豫邊區(qū)黨政軍民革命斗爭史跡,共130余幅歷史照片和實物。是一座綜合性的紀念館。
?走過陳列館后,我們看到的就是四八烈士閣。這是一座六角雙層樓閣,閣頂用白色琉璃瓦覆蓋,十二道飛檐用紅柱支撐,閣內(nèi)有螺旋形木梯盤旋而上。這是1946年根據(jù)鄧小平提議,為紀念1946年4月8日在山西省興縣黑茶山因飛機失事遇難的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fā)等人而修建的。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雄渾廣大的墓,是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墓。墓前的紀念碑坊,刻有謝覺哉的題詞'人民共仰'。碑坊下有漢白玉碑,'左權將軍之墓'為周恩來所題,碑旁有朱德的挽聯(lián)和彭德懷撰寫的墓志。
?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是在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我黨我軍最高將領,是中央軍委授予的33位軍事家之一。左權具有極高的作戰(zhàn)指揮能力,漳洲戰(zhàn)役、直羅鎮(zhèn)戰(zhàn)役、山城堡戰(zhàn)役、平型關戰(zhàn)役、陽明堡戰(zhàn)役、長樂村戰(zhàn)役、關家垴戰(zhàn)役、百團大戰(zhàn)……,無處不留有左權將軍的身影。特別是黃崖洞兵工廠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創(chuàng)造了抗戰(zhàn)史上以少勝多的模范戰(zhàn)例,'朱彭左'成為八路軍總部的代稱。1942年5月,左權在太行山指揮總部機關反掃蕩突圍的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朱德總司令在延安總部聞訊后悲痛異常,當即就為這位親密的革命伙伴寫下了'吊左權將軍'一詩:'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wèi)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聶榮臻聞訊后,在萬分悲哀中寫了'祭左權同志'一文,情殷意切,感人至深。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野戰(zhàn)政治部聯(lián)合作出'關于追悼左權同志'的決定,彭總親自主持了追悼大會。為了永遠紀念這位為中華民族解放而英勇獻身的無產(chǎn)階級的軍事家、革命家,晉冀魯豫的邊區(qū)政府作出決定,將左權將軍的犧牲之地--山西遼縣改名為'左權縣'。
?左權將軍墓兩側(cè)有附墓六座,安葬著冀東抗日聯(lián)軍政治部主任楊裕民、《新華日報》(華北版)社長何云、冀南銀行第一任行長高捷成、第二任行長賴勤、中共北方局政權工作部秘書張衡宇、華北朝鮮青年聯(lián)合會負責人陳光華等烈士。1982年7月,左權將軍墓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左權將軍墓南北呼應的是左權將軍紀念館,原為湖心亭,后改建為紀念館,館名是徐特立所題,南北有石橋相連。館內(nèi)陳列著左權將軍的生平事跡,有187幅照片資料和101件文獻和實物。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烈士紀念堂。這是陵園最宏大的宮殿式紀念建筑,仿北京中山紀念堂修建。頂部覆蓋綠色琉璃瓦,堂匾為周恩來所題,紅色門柱上有董必武寫于1965年的聯(lián)語:'爆革命火花生有光芒照日月,作獻身金鑒死留正氣壯山河'。堂內(nèi)陳列著175位烈士遺像,340余幅資料照片和120余件烈士遺物、遺墨等。是一個群體性革命紀念館。
?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的南北兩院,安葬著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犧牲的二百多名烈士,這些英雄兒女中,有左權這樣的八路軍高級將領,有抗日民族英雄、愛國將領范筑先,有1961年薄一波提議移葬進園的前中共中央北方局軍委書記張兆豐,還有為保護抗戰(zhàn)公款而犧牲的陳賡將軍的夫人王根英。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wèi)了國家的尊嚴與民族的正氣,中華民族在抵抗外辱,追求真理的十一年戰(zhàn)爭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堅強勇敢、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在他們的身上閃耀著奕奕光輝。此外,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在華北戰(zhàn)場上的兩位朝鮮義勇軍領導人石鼎、陳光華也安葬在這里。
?各位朋友,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我就帶領大家參觀到這里。其實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的文物庫還收藏著大量的國家領導人題詞,其數(shù)量之多位于中國烈士紀念地之首。國家的三代領導人都曾為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揮毫潑墨,題詞賦詩,最早為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題詞的是1945年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醞釀在抗戰(zhàn)勝利后建立烈士陵園,毛澤東、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同志都題了詞,這部分題詞后來全部轉(zhuǎn)交到晉冀魯豫烈士陵園。1949年春,陵園落成前,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和華北軍區(qū)主要指揮員劉伯承、鄧小平、聶榮臻等從前線寄來的大批題詞,豐富充實了館藏。1950年10月陵園正式落成時,朱德、羅榮桓等紛紛題詞,周恩來、劉伯承、林伯渠、徐特立等為各紀念堂館、碑、閣題名,1991年9月19日,江澤民同志來到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參謁之后奮筆疾書:'英雄業(yè)績光照萬代,烈士捐軀雖死猶生。'從建國至今,許多國家領導人來園謁陵后,也都有題詞留念。
?各位朋友,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的參觀結束了。通過參觀您是否有這樣一種感覺: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從建園至今,一直擔負著'褒養(yǎng)烈士,教育后人'的職責,而陵園本身就是一座豐碑,記載著中國革命光榮的過去,昭示著偉大祖國輝煌的未來。
第7篇 楊子榮烈士陵園導游詞
楊子榮烈士陵園位于海林市區(qū)東山,1993年被命名為黑龍江省青少年教育基地,1994年被命名為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被國家民政部列為紀念建筑物重點管理單位,每年前來瞻仰、祭掃、拜謁的人達十余萬人次。 紀念館建筑面積為450平方米,有六個展廳,共展出楊子榮烈士遺物30多件,有關林海雪原剿匪事跡的畫像、照片、展品130余件,威虎山山區(qū)模擬沙盤一架,全面介紹了楊子榮的英雄事跡和傳奇故事。
由紀念館后院拾級而上,131級臺階直通墓地,寓含英雄為開創(chuàng)百年大業(yè)而犧牲,犧牲時年僅31歲。兩側(cè)蒼松翠柏,四季常青,象征烈士英靈千秋永駐萬古流芳。 游樂園區(qū)占地一萬平方米,內(nèi)設滑梯、籃球場、爬桿、秋千等體育鍛煉和娛樂設施,是供游人休息、市民晨練的場所。植物園區(qū)占地7.1萬平方米,植有十幾種耐寒樹木,突出了東北園林的特點。
第8篇 蘇聯(lián)紅軍烈士公園導游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參觀的這座公園原名滿洲里公園,始建于二十世紀初,原為市民休息、娛樂的場所。1945年8月9日,蘇聯(lián)紅軍解放了滿洲里,滿洲里人民為了紀念在戰(zhàn)斗中犧牲的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在公園內(nèi)修建了蘇聯(lián)紅軍烈士紀念塔和紅軍烈士公墓,將公園命名為蘇聯(lián)紅軍烈士公園。
它見證了從中共創(chuàng)立及早期發(fā)展到抗日戰(zhàn)爭勝利期間中蘇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首先我們參觀的是蘇聯(lián)紅軍烈士紀念塔,它位于公園正中,高17.19米,頂端裝飾著一個巨大的銅制五角星。
整個塔身由鑿磨平整的花崗巖筑成,底座三面簇堆著鐵青色碎石,更增添了幾分肅穆的氣氛。塔身正中一塊方石上用俄文刻著“光榮永遠屬于為蘇聯(lián)榮譽與勝利而犧牲的英雄們”。
在其上端鑲嵌著一面高擎旗幟前進的紅軍形象的浮雕。塔身后面刻著“此處埋葬著為蘇聯(lián)的榮譽而英勇犧牲的烈士”。
塔身左右兩側(cè)鑲嵌著蘇聯(lián)紅軍英勇作戰(zhàn)的浮雕和以少校托洛波夫為首的56名各級軍官和戰(zhàn)士的名字。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烈士公墓,它位于公園西南側(cè),公墓內(nèi)立有兩米高的墓碑和四組銅板覆蓋的烈士墓。
墓碑正面鐫刻著“此處安葬著對日本帝國主義作戰(zhàn)中犧牲的英雄,祖國永遠不忘你們的功勛?!北罂讨坝?945年8月9日至19日紅軍與日軍作戰(zhàn)陣歿勇士紀念碑。
”四組烈士墓的銅板上分別刻有烈士的名字。現(xiàn)在每到重大節(jié)日和世界反法西斯勝利紀念日,除了當?shù)氐木用裢?,還有許多蘇聯(lián)老紅軍和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犧牲的烈士的親人們來到這里,獻上一束束鮮花和一個個花環(huán),寄托自己的哀思,表達對為世界和平而犧牲的烈士的敬意。
第9篇 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導游詞
說到咱們即將觀賞的歌樂山烈士陵園,它構筑于原“中美協(xié)作所”集中營原址,地處重慶市西北郊的歌樂山下。重慶解放前夕的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軍統(tǒng)局在這兒制作了慘無人道的大殘殺,300多名革新者恨飲槍彈,壯烈舍身。(若是面試覺得內(nèi)容不行,可以在這兒加上對大型浮雕的描繪 )談到中美特種技能協(xié)作所,咱們就不得不說到日本。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后,走上資本主義開展的路途??墒怯捎谌毡臼且粋€島國,資源極度匱乏,走上了對外擴大的路途。第二次國際大戰(zhàn)迸發(fā)之后,為了稱霸國際,1941年日本要樹立“大東亞共容圈”,而他們所憑仗的即是其水兵實力,可是,其時國際名列前茅的水兵強國是美國,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就駐扎在珍珠港。所以在日本聯(lián)合艦隊司令官的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于1941年12月8日清晨狙擊了珍珠港,與此同時還狙擊了威克島、關島、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墒菑?941年5月份起,國民黨間諜組織就接連探聽到有關這次狙擊的情報,軍統(tǒng)頭子戴笠將情報報告給蔣介石,再經(jīng)由美國國防部武官郭德全提交美國國會,可是當國會知曉這一情報時徹底不相信覺得十分可笑。在發(fā)作珍珠港事情后,美國傷亡十分沉重,在這時,他們又才回過頭來想中國的諜工的確兇猛,所以決議與中方協(xié)作建立了“中美特種技能協(xié)作所”,美國水兵上校梅樂斯任主任,軍統(tǒng)頭子戴笠為副主任。它占有了歌樂山下的4平方公里的當?shù)兀粌H是一個間諜組織仍是一個“特區(qū)”,為何呢?這是由于這是一個全封閉的當?shù)兀車娋W(wǎng)布滿,崗哨樹立,進出需求特制的通行證,在這兒邊還有一種專供“特區(qū)”內(nèi)運用的鈔票,所以中美協(xié)作所是一個特區(qū)。中美協(xié)作所建立于1943年7月,閉幕于1946年6月,在建立的短短三年間,美方供給各種配備、器件近萬噸,培育22批、5萬名學員,而且樹立了156個氣象站及通訊電臺。而在這三年之間,白公館就作為來華美軍的招待所。渣滓洞原本是一座人工采煤的小煤窯,因煤少渣多而得名。1943年軍統(tǒng)間諜逼死礦主,強占小煤窯和礦工住宅改為監(jiān)獄。渣滓洞監(jiān)獄分為表里兩院,內(nèi)院有一個防風壩,一樓一底的牢房有男牢16間、女牢2間,在院墻上寫有許多標語用來炸毀革新者的毅力。聽說孔祥熙是孔子的第72代弟子,所以在這些標語里邊有許多儒家的思維。而這兒關押的主要是“六.一大拘捕”和“華鎣山起義”的革新者,以及“〈前進報〉案”的被捕人員,比方紅巖小說中的江姐——江竹均,許建業(yè)等等。關押最多時人數(shù)達300多人。在11.27大殘殺中,共殘殺勇士187個,逃脫志士15個其間還包含2個小孩。他們又是怎么逃脫的呢?咱們請看到這一面墻,歌樂山接連降雨把墻沖跨了,就讓監(jiān)獄里的革新志士去構筑,這些革新者呢就用自個衣裳里的爛棉花和在泥土里使泥土的粘性削弱,結實性下降,所以當革新志士躲過間諜的機槍掃射后,咱們就一同將這面墻推倒,順暢逃脫。好了,下面咱們就去另一個監(jiān)獄白公館看看。白公館是原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國民黨用30萬兩黃金將其買下作為看守所,1946年中美協(xié)作所閉幕今后,白公館從頭敞開為關押“政治犯”的監(jiān)獄,這兒一樓一底的住宅改為牢房,防空洞改為刑訊室,儲藏室改為了地牢。而在這兒關押的政治犯都是“案情嚴峻”的,比方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聞名愛國人士廖承志等等,許多人從電影《烈火中永生》里認識了一個心愛又剛強的革新小兵士--小蘿卜頭(原名宋振中)他們一家也關押在這監(jiān)獄中。在獄中反常艱苦的條件下,小蘿卜頭他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他的黃泥粉筆和用草紙訂成的作業(yè)本,導致很多觀賞者在此停步深思:今日的兒童生活得多么美好,可以坐在寬闊亮堂的教室,學習文化知識。而這全部,是很多革新先烈用血、用生命換來的,咱們怎能不愛惜美好美好的今日呢?關押人數(shù)最多時達200多人。在11.27大殘殺 中,在這兒,殘殺勇士28個,逃脫19個。小說《紅巖》中的另一自己物華子良的原型——韓子棟就關在這兒。韓子良本籍山東,1933年入黨,1934年在北平車站被捕入獄,關押在南京監(jiān)獄,后來輾轉(zhuǎn)到貴州的息豐監(jiān)獄,最終被關押在了白公館監(jiān)獄。1946年8月18日,他在陪車耀先、羅寺文殺場的時分,受槍聲驚嚇,而且借此機會裝聾作啞,騙過了國民黨間諜,使他們放松了對韓子棟的警覺,讓他擔任政治犯的膳食和雜貨品的采辦1947年8月18日,他跟從獄警去磁器口買菜,獄警去茶館打麻將忽略了對他的看守,韓子棟趁機逃脫,搭木船過江,經(jīng)宜昌到武漢,最終抵達解放區(qū)脫險。解放后,韓子棟曾任貴陽市委書記以及貴州省政協(xié)副主席。而韓子棟脫險的當?shù)卮牌骺冢驮陔x這不到一公里的當?shù)兀凶銮旯沛?zhèn)磁器口。
第10篇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導游詞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于廣州市中山三路校場北面的紅花崗,建于1954年,以紀念1927年12月廣州起義中英勇犧牲的烈士。陵園分陵區(qū)和園區(qū)兩部分。
陵園坐落于中山二路東較場的北面,占地18萬平方米,由陵和園兩大部分組成,是一個自然式和規(guī)則式結合的園林,其中西面陵墓部分是幾何規(guī)則式,東面園林部分則是自然式風格。陵園的主體主要有正門、廣場、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圓形的陵墓等,構成陵墓部分。東面園林部分辟有人工湖,建有中朝、中蘇人民血誼亭,血祭軒轅亭鐫刻有董必武、朱德、葉劍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筆題詠。陵園西南部還建有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陵園正門朝著中山三路的英雄廣場和廣東省體育場。大門墻上鐫刻著周恩來同志為該園題寫的園名“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園內(nèi)連著正門的是一條寬30米、長167米的花崗石大道,大道兩旁是蒼松翠柏,綠蔭如蓋。
大道的北端是一座高達45米的廣州起義烈士紀念碑??荚嚧筇峁?,該碑是1987年廣州起義60周年時興建的,面積達2500平方米。紀念碑造型十分獨特:三塊巨石中,一只有力的巨手緊握鋼槍、高舉著直指云天;鋼槍上系著起義的識別帶——紅領巾;雕像底部基座寬闊,堅如磐石;槍尖如刺,崇高向上,表現(xiàn)了當年革命先烈舉槍吶喊,誓要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用武裝斗爭奪取政權的決心;紀念碑正面刻著鄧小平手書的漆金碑名;三塊巨石上刻有4幅反映廣州起義戰(zhàn)斗場面的浮雕。
紀念碑東面是圓形拱形的烈士陵墓。墓冢直徑43米,高6.2米,封土上鋪青草。這種鐵線革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象征著烈士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革命精神。墓冢四周是一圈圍墻,為花崗石砌成。墻體中鑲嵌著40多根白云石欄桿,每根欄桿均鎮(zhèn)坐著一只仰天歡笑的石獅子。墓冢正面一塊特大的青石板上鐫刻著朱德題書的“廣州公社烈士之墓”八個大字,是陵墓的主碑。1987年二在墓冢東面的墻上鐫刻上《廣州起義碑記》。
陵園東面,坐落著一個八角湖心亭,亭上懸掛著董必武題書的“血祭軒轅”牌匾??荚嚧缶庉?,這是為紀念廣州起義后被俘就義,在刑場上舉行婚禮的陳鐵軍、周文雍兩位烈士而修建的紀念亭。
湖心亭的東面還有兩座規(guī)模較大的紀念亭:一座是為紀念在廣州起義中為中國人民獻出生命的150名朝鮮戰(zhàn)友而修建的中朝血誼亭;另一座是為當年參與廣州起義被殺害的蘇聯(lián)駐德副領事及館員而修建的中蘇血誼亭。
在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西南側(cè)的崗地上,還聳立著一座葉劍英元帥紀念碑。碑高4.6米,碑體由整塊巨大的青灰色花崗石雕鑿而成,上面刻著身穿元帥服的葉帥半身雕像,像下刻有“葉劍英”三個鎦金大字。像碑前安放著一塊大理石臥碑,碑上刻著中共中央委員會撰寫的碑文。臥碑下面,安放著葉劍英同志的骨灰。葉劍英元帥紀念碑坐落在一片蒼松翠柏之中,周圍的花叢與紅棉將碑石襯托得莊嚴肅穆。該碑于1987年10月落成,由廣州市設計院、廣州園林建筑規(guī)劃設計院和廣州美術學院等單位聯(lián)合設計建造。
在陵園的西南部還有一座廣東省革命歷史博物館。該館建筑面積約3500平方米,是一幢仿羅馬議會式的圓拱頂二層大樓,門額上懸掛葉劍英題寫的“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橫匾。樓房建于1907年,原為清末廣東咨議局舊址。1958年籌建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時重加修繕,1959年建成開放。現(xiàn)館內(nèi)陳列有“廣東人民革命斗爭史”,展出的文物、圖片資料等達900多件。這其中有不少是革命刊物、武器、證章、旗幟等。還向社會各界征集的辛亥革命時期的“共和紀念帕”、“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的畢業(yè)證書和委任狀等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
園區(qū)的“血祭軒轅亭”、“中朝人民血誼亭”、“中蘇人民血誼亭”、人工湖、拱橋散落在綠樹紅花之中,晨觀旭日于烈士墓包處噴薄而出,瑰麗非常,因而“紅陵旭日”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1986年又被廣州市政府評為“廣州市十佳旅游景點”之一。
第11篇 江西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導游詞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qū)是以革命人文景觀為主體與秀麗的自然風光相融合獨特類型的風景名勝區(qū)。茨坪是風景區(qū)的中心景區(qū),是一塊四面青山環(huán)繞的山中盆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下稱陵園”)是中心景區(qū)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巖峰上。
北巖峰,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占地面積400畝。陵園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開放參觀游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字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彩。陵園整體建筑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陵園門庭:這是陵園的主大門!人們來到這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橫式牌坊園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燙金大字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題寫。進門后,經(jīng)過花壇園庭,順山而上的寬闊平臺臺階分為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征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陵園后山東側(cè)筑有小型公路,以備年老體弱者和殘疾人登山觀瞻之用。陵園的綠化配制主要是采用柏樹、桂花、杜鵑、翠竹為主配以山體自生的松、杉、山櫻花等。主大門前栽種的大樹是日本冷杉,為國家一級保護樹種。臺階兩側(cè)林廊和雕塑園配制的是香柏、黃楊。全園四季綠樹常青,素花點綴,顯得莊重而肅穆。
紀念堂:登上寬闊的臺階即進入紀念堂。紀念堂大門上方燙金橫幅井岡山根據(jù)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員長1987年視察井岡山時為陵園題寫的。紀念堂設有瞻仰大廳、陳列室、吊唁大廳、忠魂堂。
瞻仰大廳正面漢白玉墻面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字是毛澤東1946年為革命烈士題寫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岡山革命烈士的名冊。大廳內(nèi)放置的花圈、花籃,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井岡山時向烈士們敬獻的,有社會團體及旅游觀光團敬獻而留下來作為紀念的。
瞻仰大廳左側(cè)陳列室展覽的人物是建國后去世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領導人的掛像。目前有51位。他們當中有開創(chuàng)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彭德環(huán)、陳毅;有軍隊中的一大批將帥;如元帥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大將譚政、粟裕、黃克城。上將陳伯鈞、賴傳珠、楊得志、朱良材。中將楊梅生、畢占云、張國華、譚家述。少將龍開富等;有建國后調(diào)離軍隊,到黨政部門擔任領導的。目前有13位,他們是何長工、賀敏學、賀子珍、陳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側(cè)陳列室陳列的是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都是在井岡山斗爭時的老紅軍、老干部。這組烈士掛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歷史照片,有的是根據(jù)他們的親屬和戰(zhàn)友的回憶畫下來的。還有的烈士無法征集到照片,這里就用黨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廳后為吊唁大廳。吊唁大廳四周墻面嵌刻的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包括七個縣市范圍的烈士名錄,共有15744位。對在井岡山斗爭中還有許多為革命而犧牲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陳列時就在這里為他們立了一塊無名碑,以示對無名先烈的深切懷念。
從吊唁大廳后側(cè)上樓為忠魂堂。忠魂堂是為安放老紅軍靈柩而設的。目前己安放五位老紅軍的骨灰,他們是張令彬、何長工、溫玉成、賀敏學、陳云中。每年的清明節(jié),他們的親屬、好友就會到這里來吊唁他們。
碑林:首先我們看到的井岡山碑林”五個燙金大字,是由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原名譽主席、原山東省委書記舒同題寫的。他是江西東鄉(xiāng)人,也是一位老紅軍。1998年去世。他的字體作為一種漢字字形己輸入電腦,全球通用。
井岡山碑林(下稱碑林”)為江西省建筑設計院設計,采用江南園林建筑風格,分為碑廊、碑亭、碑墻三種碑刻陳列形式,因山就勢,高低錯落,配以亭、臺、樓、閣相結合的整體建筑造型。
碑林分兩期工程建成。第一期1989年建成。第二期1992年建成。兩期碑林都是由黃河碑林、石家莊、蘇州碑刻研究室?guī)准冶虇挝恢г?,并代聘名家高手前來雕刻的,碑林的碑石全部用的是江西玉山縣的羅紋石。此種碑石材質(zhì)細膩、光滑、耐磨,屬碑石中的上等石料。
碑林一共陳列有138塊精湛的書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內(nèi)容:一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上井岡山視察時的題詞;二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的題詞;三為全國著名書法家、畫家、作家和知名人士熱心贊頌井岡山的題詞。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從各個方面熱情謳歌了井岡山革命斗爭的光輝歷史和英雄業(yè)績與壯麗河山相互輝映的獨特的風景名勝。全廊寓革命傳統(tǒng)教育于書法藝術之中,是集建筑藝術、書法藝術和雕刻藝術于一體的現(xiàn)代人文景觀。她給人們啟迪思想,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奮發(fā)向上。
雕塑園:井岡山雕塑園(下稱雕塑園)座落于陵園東側(cè)山頭,于1987年10月興建。她是全國第一座以革命歷史人物群像為題材的雕塑園。雕塑園園標為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肖克上將題寫。園內(nèi)塑造了十九尊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共井岡山前委、紅四軍軍委,湘贛邊界特委的主要領導和著名人士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譚震林、陳正人、張子清、王爾琢、宛希先、李燦、何挺穎、王佐、袁文才、蔡協(xié)民、伍若蘭、何長工、羅榮桓、滕代遠、賀子珍等人的光輝形象。這19尊雕像分別由全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葉毓山、程允賢、潘鶴、曹春生等以青銅、漢白玉、花崗巖為材料創(chuàng)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藝術之精華,再現(xiàn)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一代先驅(qū)的英雄氣概和戰(zhàn)將風采,具有歷史觀瞻和雕塑藝術的雙重價值,是難得觀瞻到的雕塑珍品。
紀念碑: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以下稱紀念碑)位于佛”型山體臉部,陵園的最上方。于1993年籌建,1997年建成并對外開放。紀念碑造型為全國著名雕塑家程允賢、王中設計。
紀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一樓的休息室、會客室和二樓的展廳組成基座部分,全部采用本市長坪鄉(xiāng)生產(chǎn)的花崗巖砌成。
主碑是用鍍鈦的不銹鋼制作的。它高達27米,意含1927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狀。它有著兒層含義:遠看像一團火焰,寓意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近視如林立的鋼槍,寓意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主碑的基座部分,采用將軍紅”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七十周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鄧小平同志1984年在北京親筆為紀念井岡山革命烈士題寫的。碑座上三組反映井岡山斗爭的漢白玉浮雕,為中央美術學院曹春生教授設計。
正面組浮雕的主題為薈萃井岡”,展示井岡山紅軍于1928年4月名揚天下的朱毛會師”和同年12月的紅四軍與紅五軍會師的情形以及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領導人的英姿氣概。
東面組浮雕主題為紅色割據(jù)”。展示毛澤東在井岡山斗爭開創(chuàng)的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內(nèi)容,即開展土地革命、軍隊建設、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的生動場面。
西面組浮雕主題為浴血羅霄”。這組浮雕通過反映井岡山斗爭著名的龍源口大捷等戰(zhàn)斗和以茨評為中心的井岡山軍事根據(jù)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隴山軍事根據(jù)地,展示紅軍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奮戰(zhàn),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軍事進剿”和會剿”以及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生活。
紀念碑前還設計建造了一尊母親”雕像,寓意井岡山是中國革命搖籃,是對后人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大課堂。
第12篇 吉林觀光:四平烈士紀念塔導游詞
四平烈士紀念塔西與四平戰(zhàn)役紀念館毗鄰,東距四平市火車站約600米。
四平解放烈士紀念塔整體建筑由塔園、紀念塔、牌樓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1.9萬平方米。紀念塔通高23.25米,塔基為二級園臺,塔座上有八面體塔室,20根瓜棱石柱環(huán)繞塔室、支撐室頂,凌空托起20.76米的塔身。塔頂鑲嵌著一顆閃閃發(fā)光的五角紅星,象征著英烈的精神永放光芒。距塔前30米處建有牌坊。塔園為圓形,園內(nèi)青松環(huán)繞,花草繁茂。
紀念塔建成后,在塔身四周均有題詞,題詞的領導人有:林彪、陶鑄、高崗、閻寶航等。歲月滄桑,伴隨著歷次政治運動的風云,紀念塔身四周題詞被一一涂掉,“文革”中,塔身正面題詞換成毛澤東“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牌坊兩側(cè)楹聯(lián)換成毛澤東詩詞《七律回韶山》中“為有犧牲多壯,敢教日月?lián)Q新天”。
烈士紀念塔是四戰(zhàn)四平的英雄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豐碑。1961年,吉林省人民委員會將其列為吉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將其確定為吉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第13篇 華北軍區(qū)烈士陵園導游詞
華北軍區(qū)烈士陵園位于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中山西路北側(cè),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是1948年根據(jù)朱德總司令來石家莊市視察時提議修建的。陵園于1950年3月動工,1954年8月1日建成并對外開放。園內(nèi)安葬著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犧牲在華北大地的316位團職以上革命烈士遺骨和國際主義戰(zhàn)士白求恩、柯棣華的靈柩,安放著640多位革命烈士、老紅軍的骨灰。其中有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工人運動領袖年僅19歲的高克謙烈士;有著名的冀中回民支隊司令員--民族英雄馬本齋;晉察冀民兵爆炸英雄李混子;著名戰(zhàn)將楚大明;紅軍騎兵團創(chuàng)始人--第一騎兵團團長劉云彪;以及聞名全國的'子弟兵母親'戎冠秀等。
陵園整體設計采用我國傳統(tǒng)的主軸線布局。整個建筑工程由鄔天柱規(guī)劃設計,經(jīng)我國著名建筑專家梁思成、張開濟等同志審定后施工,是我國建園時間較早,規(guī)模較大,建筑藝術品位較高的著名烈士陵園之一。主要建筑物分布在幾條軸線上,建筑物南北呼應,東西對稱,布局嚴謹,層次分明。園內(nèi)蒼松翠柏偉岸挺拔,草坪花壇點綴其間,整個園區(qū)氣勢宏偉、莊嚴肅穆、生機盎然。園內(nèi)主要烈士紀念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紀念碑、銘碑堂、不朽的豐碑光輝的歷程--烈士陵園建園50周年回顧展館、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碑亭、文物廳、白求恩和印度援華醫(yī)療隊紀念館,白求恩、柯棣華陵墓,董振堂、趙博生紀念碑廳,烈士墓區(qū)和銅鑄雕像群等。
好了,各位朋友,下面就請大家隨我進入這忠魂凝聚的地方進行參觀。
穿過鐫刻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qū)烈士陵園'15個金色大字的陵園大門之后,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是氣勢宏偉的'烈士紀念碑'和廣闊的紀念碑廣場。
烈士紀念碑碑高25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碑身全部由淺灰色花崗巖貼面。碑身四面分別鐫刻著我們黨的三代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的題詞和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為紀念碑撰寫的碑文。碑身下部的碑基四周是四組漢白玉浮雕。從幾個側(cè)面再現(xiàn)了華北人民英勇奮斗的光輝業(yè)績。下部基座呈坡形。坡面由黑色磨光花崗巖砌成。八組臺階拾級而上?;戏降乃慕歉鹘ㄓ幸欢绺椕娴拇笮突鹁媾_模型。整個建筑雄偉、明快、富有新意。
紀念碑的四周是一個面積為6300平方米的紀念廣場。廣場寬闊壯觀,平坦如鏡,是舉行大型追悼活動的場所。靠近紀念碑的中心地帶由灰色花崗巖鋪就,外圍為水泥地面。廣場前方中間,一不銹鋼旗桿直插藍天,五星紅旗在頂端迎風招展。廣場四周花壇錦簇,更襯托出紀念廣場的壯美。
各位朋友,請大家隨我手指方向往北望去,映入眼簾的就是矗立在銘碑堂廣場前的三組大型銅鑄雕像。它們由我國著名的雕塑專家張松鶴、溫庭寬和著名畫家蔣兆和等同志設計塑造。中央的主群雕由3名全副武裝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組成。所塑人物高舉'八一'軍旗,目視前方,象征著我軍勇往直前,無往不勝的英雄氣概;東側(cè)的這一組是由兩名手握鋼槍的八路軍戰(zhàn)士組成,象征著我黨領導的人民戰(zhàn)爭的巨大威力。西邊一組是兩名男女民兵警戒著埋雷的勃勃英姿。這兩組塑像體現(xiàn)了當時華北戰(zhàn)場上的兵民兩支主要武裝力量。主群雕前兩排松柏間,矗立著1998年建成的十位著名烈士半身銅像,在中心花壇的襯托下,蔚為壯觀。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銘碑堂,這是全園的中心紀念建筑物。由于堂內(nèi)主要設置了臥碑和領導人題詞的石碑,并以此銘志,故稱'銘碑堂'。銘碑堂建筑面積630平方米,建筑風格新穎別致。正面以落地玻璃窗裝飾,堂內(nèi)更顯明亮廣闊,銘碑堂外部由花崗巖石砌成,顯得格外莊嚴肅穆。堂內(nèi)中央是一幢大型漢白玉臥碑,上面鐫刻著毛澤東的題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八個貼金大字。臥碑頂端的漢白玉石臺上,鑲著一個由奧地利僑民蓋斯特精心制作的銅鑄花圈。248位烈士的英名鐫刻在銘碑堂北墻的中央。堂內(nèi)東西兩側(cè)墻壁上鑲嵌著劉少奇、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彭真、賀龍、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撰寫的字碑,對烈士功績給予了高度評價。
走過銘碑堂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烈士墓群。這里長眠著316位在歷次革命歷史時期犧牲的革命烈士。烈士墓以花崗巖為墓身,打破了傳統(tǒng)的前碑后墓的形式,幕后樹漢白玉碑。墓頂建有花池,碑身上刻有烈士的生平簡歷。
這就是抗日英雄馬本齋的墓。馬本齋,字守清,生于1902年,回族,河北獻縣人。出生在貧苦農(nóng)民家庭。幼年讀過私塾。后流落東北,參加了東北軍。1932年,因不滿舊軍隊,毅然返回故鄉(xiāng),尋求救國救民的新路。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在母親教育下,組織了回民抗日義勇隊,任隊長,積極領導鄉(xiāng)民開展抗日斗爭。1938年4月參加八路軍。任回民教導隊隊長。7月任回民干部教導總隊總隊長。10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率部轉(zhuǎn)戰(zhàn)河間、獻縣、青縣、滄州一帶,先后作戰(zhàn)30余次,打死打傷日偽軍500多人;破壞鐵路70余次,覆車20余次。1939年7月奉命開赴無極、藁城、新樂一帶,開辟新的抗日根據(jù)地。后任八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司令員兼冀魯豫軍區(qū)第三軍分區(qū)司令員。1940年8月率部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10月所部榮獲冀中軍區(qū)授予的'打不爛、拖不垮、攻無不克的鐵軍'錦旗一面。1941年1月奉命率部北上,挺進大清河北,粉碎了敵人對冀中抗日根據(jù)地的分割、蠶食政策。同年夏,率部轉(zhuǎn)戰(zhàn)子牙河畔,先后作戰(zhàn)27次,殲敵500多人,有力地配合了八路軍的正面作戰(zhàn)。因此,引起敵人極大仇視。日軍山本隊長寫信威脅:'有你馬本齋就沒有我山本,有我山本就沒有你馬本齋……'。他針鋒相對地回敬道:'有你山本就沒有我馬本齋,有我馬本齋就沒有你山本……'。后其家房屋被燒,母親被捕。但他仍堅定抗日決心,毫不動搖。母親犧牲后,他奮筆疾書:'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承母志,繼續(xù)斗爭!'1942年4月率部參加了陳莊殲滅戰(zhàn)。后奉命率部轉(zhuǎn)戰(zhàn)魯西北抗日根據(jù)地。1943年秋又奉命調(diào)到范縣、觀城一帶,組織了新的第三分區(qū),粉碎了敵人的秋季掃蕩。同年11月率部參加了八公橋戰(zhàn)斗,被冀魯豫區(qū)黨委書記黃敬盛贊'后起的天下軍事家'。1944年2月7日,身患重病。彌留之際,仍不忘抗日。叮囑身邊同志:'讓部隊等著我!我不行了,把我的家屬送到延安去,告訴三弟抗戰(zhàn)到底!'后病逝于山東省莘縣張魯鎮(zhèn)。同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為他贈送了挽聯(lián)。吳玉章在悼詞中稱贊他是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模范軍人和民族英雄。后張魯鎮(zhèn)人民獻出6670平方米土地為他修建了祠堂。1956年他的家鄉(xiāng)東辛莊被命名為'本齋回族自治鄉(xiāng)'。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原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烈士紀念碑廳。董振堂,字紹仲,河北新河人。1895出生于一個較殷實的農(nóng)民家庭。幼年入曹莊初級小學讀書。1914年,考入冀縣中學。1917年考入保定軍官學校預科清河預備學校。1919年12月畢業(yè)后被分配到邊防軍第一師炮兵團,任軍官候補生。1920年暑假后,入保定軍官學校第九期炮兵科深造。1922年春任馮玉祥部第11師參謀處見習官。后任西北軍學兵團炮兵連排長、連長。1924年隨馮玉祥參加了推翻賄選總統(tǒng)曹錕,打倒直系軍閥吳佩孚,驅(qū)逐末代皇帝出宮的斗爭和歡迎孫中山先生到北京等活動。同年,任國民第一軍機炮教導隊大隊長和陸炮營營長。1926年9月參加了五原誓師。后任國民軍聯(lián)軍第一軍4師12旅旅長。隨馮玉祥擊退了圍困西安楊虎城部的河南軍閥劉鎮(zhèn)華部。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36師師長。率部轉(zhuǎn)戰(zhàn)河南、湖北等地,策應北伐戰(zhàn)爭。1928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13師師長兼河南洛陽警備司令,剿除匪患,改善了地方治安。1929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5師師長。1930年率部參加了豫西戰(zhàn)役和豫東戰(zhàn)役,受到馮玉祥的通令嘉獎。1931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25師73旅旅長。同年12月14日,和趙博生一起在江西寧都率部起義,加入中國工農(nóng)紅軍。后任紅五軍團副總指揮兼13軍軍長。深入各軍團參觀學習,親自撰寫了《模范的紅五團》介紹老紅軍的傳統(tǒng)和經(jīng)驗,為紅五軍團的發(fā)展壯大做了大量工作。1932年2月率部參加了贛州戰(zhàn)役。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率部參加了龍巖、漳州戰(zhàn)役。后任紅五軍團軍團長,率部參加了水口大戰(zhàn)。同年12月,榮獲中共中央軍委授予的一級紅旗勛章。1933年2月至9月,率部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第四、第五次反'圍剿'。1934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擔任全軍后衛(wèi)。1936年1月任紅四方面軍第5軍軍長。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奉命率部西渡黃河,進駐山丹,一舉攻克臨澤縣城并占領了高臺。宣傳黨的政策,發(fā)動群眾,組織抗日人民政府,建立抗日武裝。1937年1月敵兩萬余人包圍了高臺,面對數(shù)倍于己的敵人,他指揮若定,從容應戰(zhàn)。命令大家:'堅決守住高臺!我們?nèi)嗽诟吲_在,誓與高臺共存亡!'先后打退敵人的數(shù)次進攻。終因寡不敵眾,高臺淪陷,他壯烈犧牲。同年,毛澤東主席和許多中央領導都親自參加了在延安寶塔山下為他召開的追悼會。1946年8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決定將河北省新河縣改名為'振堂縣'。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與董振堂紀念碑廳相對應的紅五軍副總指揮趙博生烈士的紀念碑廳。趙博生是河北黃驊人。生于1897年,1914年入保定軍官學校。曾先后在北洋軍閥的皖系、直系、奉系軍隊中任職。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結束不久,轉(zhuǎn)入馮玉祥的國民軍,歷任團副、參謀處長、旅長等職。1926年馮玉祥在五原誓師后,和共產(chǎn)黨建立聯(lián)系。1929年在西安任十四軍參謀長兼特種兵旅旅長,并兼城防司令。時值連年大旱,無數(shù)農(nóng)民賣兒賣女,而軍閥反動政府卻依然橫征暴斂,面對慘景,他極為憤慨。于1930年將特種兵教教導大隊改成三民主義救國軍,擬入漢中,另創(chuàng)革命局面。事未成,入國民革命軍任第二十六路軍參謀長。在蔣介石的威逼之下,奉命南下參加對中央根據(jù)地的第二次、第三次'圍剿',均遭失敗,困于江西寧都,對蔣介石打內(nèi)戰(zhàn)極為不滿。'九一八事變'后,曾請求北上抗日,被蔣拒絕。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于1931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2月14日與董振堂等率部起義,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五軍團,任軍團參謀長兼十四軍軍長。1932年2月參加圍攻贛州的戰(zhàn)斗。4月與一軍團組成東路軍,東征福建漳州,旋即回師江西與第三軍團會合,于7月在水口大敗廣東軍閥陳濟棠部。后率部參加攻克建寧之役。這期間,改任五軍團副總指揮、第十三軍軍長。因?qū)伊?zhàn)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通令嘉獎,并授予一級紅旗勛章。1933年1月在第四次反'圍剿'戰(zhàn)役中,親臨前線指揮,所部多次擊退瘋狂進攻之敵,不幸在指揮戰(zhàn)斗中彈中右額,為革命獻出生命。毛澤東稱他為'堅決革命的同志'。葉劍英于1962年'八一'建軍節(jié)前夕,賦詩懷念。詩云:'寧都霹靂響天晴,赤旗高擎趙博生,虎穴堅持神圣業(yè),幾人鮮血染紅星。'
烈士陵園東西兩條輔軸線上的紀念建筑采取遙相對稱的我國民族形式。南邊一條輔軸線上,東西兩邊分別是國際主義戰(zhàn)士柯棣華大夫和白求恩大夫陵墓。
我們先來到的是白求恩大夫墓。白求恩大夫墓的墓體為方形,墓頂為弧形,坐西向東,墓體前立有'白求恩大夫之墓'的大理石墓碑。墓前廣場上矗立著一尊白求恩大夫的全身雕像,像高3米,加上高兩米的底座,顯得格外高大。
1937年'七七事變'以后,中國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白求恩受加拿大共產(chǎn)黨和美國共產(chǎn)黨的派遣,于1938年1月8日率醫(yī)療隊啟程前往中國,3月到達延安,并受到毛澤東同志的熱情接見。他謝絕了黨中央挽留他在延安的建議,毅然奔赴晉察冀抗日前線,6月17日到達山西省五臺縣金剛庫村。在這里,他受到了軍區(qū)司令員聶榮臻和衛(wèi)生部長葉青山的歡迎,并被聘為軍區(qū)衛(wèi)生顧問。1938年冬他率領由18人組成的東征醫(yī)療隊隨赴冀中。為了配合部隊作戰(zhàn),他還發(fā)明了'馬背醫(yī)院'。傷員到哪里,他就出現(xiàn)在哪里。1939年6月他回到冀西,向軍區(qū)提出創(chuàng)建'衛(wèi)生學校'的建議。他親自準備教案,親自為醫(yī)護人員講課,并積極爭取美國的資金支持。白求恩以精湛的醫(yī)療技術和對工作極端負責的精神為抗日軍民服務,培養(yǎng)了大批醫(yī)務骨干,為我軍的衛(wèi)生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年冬,日軍對我根據(jù)地實施冬季'掃蕩',白求恩夜以繼日,緊張工作,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到前線搶救傷員,后因搶救傷員左手中指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縣逝世。1940年6月,當時的晉察冀邊區(qū)政府將其安葬于唐縣軍城南關晉察冀烈士陵園,1953年3月15日遷葬于華北烈士陵園。
一個外國人,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當作他自己的事業(yè),這是什么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chǎn)主義的精神!毛澤東同志為此撰文--《紀念白求恩》。
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柯棣華墓。印度醫(yī)生柯棣華,1938年隨國際紅十字會援華醫(yī)療隊來到中國,次年赴華北抗日前線。在晉察冀邊區(qū),他擔任了'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院長,并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1942年12月,積勞病逝。1943年安葬于唐縣軍城南關,1953年3月15日遷葬于烈士陵園。墓體呈方形,頂部呈孤形,坐東向西。墓體前立有'柯棣華大夫之墓'的大理石墓碑。墓體兩側(cè)的是印度援華醫(yī)療隊隊長愛德華和隊員巴蘇華的紀念碑。墓前廣場立有一尊柯棣華大夫的全身雕像。毛澤東對柯棣華大夫作了高度的評價,稱他的逝世為'全軍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
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烈士紀念碑亭。碑亭高10米,徑寬9米,頂部呈弧形。下邊由六棵小磨石石柱支撐。廳內(nèi)矗立著一幢大型漢白玉石碑。碑的正面鐫刻著中共中央華北局的題詞。東西兩面分別鐫刻著原華北行政委員會和華北軍區(qū)的題詞。以示不忘先輩之功業(yè)。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白求恩紀念館和印度援華醫(yī)療隊紀念館。紀念館占地1280平方米,是專為紀念犧牲在華北地區(qū)的國際友人而修建的。這在全國為數(shù)不多,也是華北軍區(qū)烈士陵園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重要原因之一。紀念館通過大量的圖片和文物,生動記述了白求恩在中國的戰(zhàn)斗生活經(jīng)歷,并運用光、電等現(xiàn)代化的布展手段再現(xiàn)了白求恩從加拿大溫哥華跨越浩瀚的太平洋來到中國,輾轉(zhuǎn)晉察冀抗日前線的生動場景。該館還利用場景復原法塑造了白求恩在河間真武廟前搶救傷員的蠟像,以及白求恩大夫在我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的房屋,情景逼真,發(fā)人深思,充分再現(xiàn)了白求恩大夫高尚的國際主義精神。該館還陳展著許多罕見的珍貴文物,其中有白求恩大夫發(fā)明設計并親手使用過多年的肋骨剪,柯棣華大夫使用過的桌椅、油燈,以及巴蘇大夫的護照等大量珍品。
各位朋友,眼前這座建國初期的建筑是烈士紀念館。面積360平方米,館前正中墻壁上鐫刻著原中共中央華北局撰寫的《華北軍區(qū)烈士陵園記》。館內(nèi)共分三部分,中間為序幕廳,廳內(nèi)展示著毛澤東同志的'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的題詞。東西兩邊為紀念廳,廳內(nèi)共陳展著安葬于陵園內(nèi)的馬本齋、周建屏、白乙化、楚大明、李混子等16位著名烈士的遺像和他們的英勇事跡。
各位朋友,華北軍區(qū)烈士陵園的參觀就到此結束了。在這里我想對大家說的是,當我們站在蒼松翠柏掩映中的烈士墓前,追尋往事,緬懷烈士豐功偉績的時候,我們可否會重新定義一下'幸福'的含義,可否對我們今后的責任有更深的思考!
各位朋友,最后我還想代表陵園管理處的全體人員告訴大家,華北軍區(qū)烈士陵園的辦園方針是'褒揚烈士,教育群眾'。所以建園50年來,陵園以其莊嚴肅穆的紀念建筑、松柏蔥郁的園林建設,豐富珍貴的文物,悲壯感人的陳列展覽,吸引著海內(nèi)外的謁陵群眾,每年接待謁陵群眾約50余萬人。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外賓來園瞻仰?,F(xiàn)在的華北軍區(qū)烈士陵園正以豐富多彩的教育內(nèi)容,獨具特色的園林景觀和整潔優(yōu)美的環(huán)境迎候各界人士的光臨。
第14篇 黑龍江大全之楊子榮烈士陵園導游詞
楊子榮烈士陵園位于海林市區(qū)東山,1993年被命名為黑龍江省青少年教育基地,1994年被命名為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被國家民政部列為紀念建筑物重點管理單位,每年前來瞻仰、祭掃、拜謁的人達十余萬人次。
楊子榮烈士陵園從1947年2月至今,經(jīng)過六次遷建、擴建,目前已初具規(guī)模,占地8.5萬平方米,分紀念館區(qū)、烈士墓區(qū)、游樂園區(qū)、植物園區(qū)四個部分。在紀念館的前院,矗立著楊子榮烈士的漢白玉雕像,像高3.1米,象征著楊子榮犧牲時年僅31歲。
紀念館建筑面積為450平方米,有六個展廳,共展出楊子榮烈士遺物30多件,有關林海雪原剿匪事跡的畫像、照片、展品130余件,威虎山山區(qū)模擬沙盤一架,全面介紹了楊子榮的英雄事跡和傳奇故事。
由紀念館后院拾級而上,131級臺階直通墓地,寓含英雄為開創(chuàng)百年大業(yè)而犧牲,犧牲時年僅31歲。兩側(cè)蒼松翠柏,四季常青,象征烈士英靈千秋永駐萬古流芳。
烈士墓區(qū)占地4500平方米,矗立正中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高10米,碑座有三層石欄,碑的背面刻有解放戰(zhàn)爭中在林海雪原犧牲的42位烈士的名字,碑的后面并列著楊子榮、馬路天烈士墓。
游樂園區(qū)占地一萬平方米,內(nèi)設滑梯、籃球場、爬桿、秋千等體育鍛煉和娛樂設施,是供游人休息、市民晨練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