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工作狀況調研報告
狂年3月,農業(yè)局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的開展,對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工作進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__年11月,師宗縣成立了全省第一家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并于20__年5月被省農業(yè)廳批準為農村土地承包仲裁試點縣。在四年多的時間里,師宗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委員會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yè)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積極組織開展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工作。截止目前,共接到農村土地承包糾紛200起,受理177起,其中仲裁14起,調解處理163起。仲裁工作的開展,不僅有效地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為進一步建立完善的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處理機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積累了不少經驗。
二、師宗縣農村土地承包糾紛類型
(一)農村土地承包糾紛類型。從幾年的仲裁實踐看,我縣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主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土地流轉糾紛;侵害婦女承包經營權糾紛;土地補償費糾紛;承包經營權繼承糾紛幾種形式。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類型:
1、先棄后取,引發(fā)糾紛。一些農民承包集體土地后,沒有使用土地,造成土地荒蕪,其他人趁機利用,進行種植;或未明確責、權、利關系,交給他人使用?,F在承包人以土地經營權是自己所有為由,要求取回土地,與種植人發(fā)生糾紛。全縣共接待此類案件102件,占總案件數的51%。主要發(fā)生在丹鳳、高良、五龍、彩云等人均占有耕地較多和經濟條件較好的鄉(xiāng)(鎮(zhèn))。
2、土地流轉不規(guī)范而引發(fā)的糾紛,此類案件33件,占16.5%。
3、出嫁女為爭得土地與其娘家發(fā)生糾紛。此類案件共16件,占8%。
4、原“農轉非”戶要求返還其原承包地。此類案件11件,占5.5%。
5、同一承包地重復發(fā)包引發(fā)的糾紛。此類案件共6件,占3%。
6、私自買賣承包地引發(fā)的糾紛,此類案件共2件,占1%。
7、承包戶家庭成員全部死亡,發(fā)包方要求收回承包地引發(fā)的爭議,此類案件共1件,占0.5%。
8、承包地繼承引發(fā)的糾紛,此類案件共4件,占2%。
9、所有權或使用權不清,引發(fā)的糾紛。此類案件共3件,占1.5.%。
10、征地補償款分配引發(fā)的糾紛,此類案件共4件,占2%。
11、承包戶內家庭成員之間,主要由于贍養(yǎng)問題及兄弟不和而要求分戶引發(fā)的糾紛,此類案件共18件,占9%。
(二)糾紛調處途徑。我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當事人主要通過以下5種途徑解決糾紛:
1、自行協(xié)商。農民在發(fā)生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后,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直接進行磋商,自行解決爭議的情況比較多,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來自第三方的疏導,往往偏執(zhí)于自己的一方之理,很難聽進對方當事人的不同意見。因此,雙方當事人的自行協(xié)商很容易擱淺。
2、請求調解。這是解決農村土地糾紛的主要形式。糾紛當事人通過請求村干部、鄉(xiāng)鎮(zhèn)調解委員會幫助解決糾紛,如果調解成功,主持調解的機構(個人)及時讓雙方當事人簽訂書面協(xié)議,并應幫助和督促當事人自覺履行協(xié)議。調解也是我們仲裁機構的重要工作方式。自20__年11月成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委員會”和各鄉(xiāng)(鎮(zhèn))成立“調解委員會”以來,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案件200件,通過調解處理了163件。
3、申請仲裁。與訴訟相比,由于農村土地承包仲裁不僅省時、省錢,而且程序簡便,處理爭議較快?,F也成為處理農村土地糾紛的重要手段。20__年以來,我縣共仲裁糾紛14件,僅2023年就仲裁6件,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4、提起訴訟。因為通過訴訟得到的判決更具權威性,并有國家強制力作后盾,對當事人最終權利的實現有較充分的保障。當事人通過訴訟解決糾紛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
5、申請政府處理。此類糾紛一般是所有權或使用權不清引發(fā)的糾紛,我縣主要采取政府受理,交由農經部門調查核實,并擬出《行政處理決定書》,由政府簽章核發(fā)的方式進行處理。
三、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主要做法
(一)成立仲裁機構
為保證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工作的順利開展,20__年11月,師宗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委員會成立,由分管農業(yè)的副縣長任主任,農業(yè)局長和政府辦副主任任副主任,國土資源、林業(yè)、農村辦、民政、司法、信訪、經營管理等部門領導為組成人員,下設辦公室在經營管理站,由農業(yè)局分管農經的副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農經站長、副站長兼任辦公室副主任。辦公室具體負責全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和仲裁的日常工作,并配備了4名專職工作人員。各鄉(xiāng)鎮(zhèn)相應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委員會,并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
(二)完善仲裁機制
1、規(guī)范仲裁原則
踞持地位平等的原則。糾紛仲裁當事人無論是農戶、業(yè)主,還是村(社)集體經濟組織,在糾紛調解、仲裁過程中,其法律地位人人平等,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公平、公正地調處糾紛。
踞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當事人提出仲裁申請后,仲裁委員會要對承包糾紛案件進行調查了解,依照法律規(guī)定和客觀事實,決定是否受理。案件受理后,要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取得農村土地承包的原始資料和證明材料,實事求是,分清是非曲直,為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提供可靠證據。
踞持調解為主的原則。雖然一般申請仲裁的案件都是經過多次調解無果,但仲裁委仍然堅持調解為主、裁決為輔,在制度上和程序上保障將調解結案作為首選目標,并在工作中努力貫徹。確實無法達成一致協(xié)議的,依法及時作出裁決。
2、制定土地承包糾紛仲裁規(guī)范化制度。結合土地承包體制的特點,仲裁委借鑒(民商事)仲裁和勞動仲裁的做法,參照法院民事審判的規(guī)則,制訂了《師宗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暫行辦法》和《師宗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工作制度》。
3、設計法律文書和操作流程。由于土地承包仲裁工作具體操作無現成格式可用,而案件從受理到仲裁文書的送達、回訪等都需要形成完善的工作機制,包括立案、現場勘查、取證、庭審、合議、調解、裁決和結案等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要制訂操作規(guī)程,保證糾紛公正裁決。因此,仲裁委參考法院民事審判制度,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制定了《師宗縣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工作紀律》、《師宗縣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回避制度》、《師宗縣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檔案管理制度》等內部規(guī)范制度。同時,陸續(xù)設計并不斷修訂完善了《仲裁申請書》、《不予受理案件通知書》、《立案登記表》、《受理案件通知書》、《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應訴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授權委托書》、《調查筆錄》、《現場勘察筆錄》、《開庭通知書》、《仲裁庭組成通知書》、《開庭筆錄》、《調解筆錄》、《調解決議書》、《合議記錄》、《裁決書》、《送達回證》等18種標準法律文書格式。
4、建立土地承包仲裁政策法規(guī)數據庫。由于土地承包相關法滯后,此前有法可依的主要是《農村土地承包法》、《云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兩個司法解釋,審理依據嚴重不足。為此,仲裁委對現有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檢索研究,同時還收集了國家、省關于農村土地承包的政策文件,建立了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專用政策法規(guī)電子數據庫,主要包括法律依據、政策依據和制度依據三方面內容,其中相關法律法規(guī)32件,政策文件27件,為依法審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5、探索制度創(chuàng)新
卡立核稿發(fā)文制度。所有仲裁文書均由案件首席仲裁員把關。仲裁裁決書實行主任核發(fā)制,未經主任審核,不得下發(fā);若發(fā)現有重大問題,及時與該案首席仲裁員溝通,必要時可請該案仲裁庭重新合議。
卡立裁后回訪結果通報制度。仲裁委對已到法律生效期的案件都要作裁后回訪。凡是無法執(zhí)行或被法院審理后推翻的案件,都要進行內部分析總結,便于及時吸取刻訓。
(三)制定統(tǒng)一程序,實行標準仲裁
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仲裁,不僅要法律適用準確,還要程序合法。為此,我縣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和《仲裁法》等有關法律規(guī)定,制定了統(tǒng)一嚴格的仲裁程序。
1、案件的申訴與受理。當事人必須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請,經過審查,不符合受理條件的,填寫不予受理案件通知書,及時通知當事人,并說明理由;符合受理條件的,及時填寫立案登記表,并由副主任(農業(yè)局長)審批,立案后,5日內向當事人送達受理通知書、應訴通知書、舉證通知書,取得送達回證,并要求當事人15日提供授權委托書、答辯狀及相關證據。通過嚴格把關,防止越權受理現象的發(fā)生,避免仲裁的盲目性。
2、指定仲裁員。案件受理后,仲裁委員會指定3名仲裁員(其中1名首席仲裁員)和1名書記員組成仲裁庭,負責整個案件的處理工作。
3、深入調查。仲裁庭組建后,由仲裁庭人員深入基層,深入實際,進行調查了解,基本掌握案情,并取得必要證據。
4、堅持先調解后仲裁的方法解決糾紛。調解是仲裁的前提,我們始終把調解貫穿于解決糾紛和仲裁的全過程,以最大的誠意,教育、說服、勸解當事人,盡量爭取協(xié)調解決,調解達成協(xié)議的,仲裁庭及時下發(fā)調解書。
5、開庭審理。糾紛案件的仲裁主要采取在仲裁委員會所在地公開庭審方式進行,仲裁庭確定開庭時間、地點后,提前5個工作日將《仲裁庭組成通知書》和《開庭通知書》送達當事人和其他仲裁參加人。申請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仲裁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按撤回申請?zhí)幚?;被申請人提出反請求的,依法缺席裁決;被申請人經2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仲裁庭許可中途退庭的,依法缺席裁決。當事人要求不開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據仲裁申請書、答辯書以及其他證明材料作出裁決。仲裁的案件,都是通過調解達不成協(xié)議的,仲裁庭及時進行裁決。案情較為復雜,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件,其裁決由仲裁委集體討論決定。
6、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進行仲裁。在仲裁過程中,始終要求當事人用事實、證據、法律條款來支持自己的仲裁請求,仲裁員幫助當事人依法搜集證據,確保事實客觀公正。
7、限時辦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主任批準最多可以延期30日,并書面通知當事人。
8、仲裁執(zhí)行。當事人對仲裁決定書不服的,可以依法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對拒不執(zhí)行裁決的,仲裁機構協(xié)助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20__年6月,我縣被列為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省徑試點縣,在省農業(yè)廳的支持下,我縣新建了一個標準化的仲裁庭,配置了電腦、攝像機、掃描儀、打印機等設備,購置了仲裁桌椅,不僅較大地改善了仲裁工作條件,更增強了仲裁機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五)加強學習,強化培訓,努力提高業(yè)務素質。
從20__年開始,我們就不斷從書店訂購了一些相關的學習資料,堅持學習,堅持定期在單位內部開展業(yè)務技能和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及有關法律法規(guī)知識的交流活動。在20__年仲裁試點工作開展以后,更是加強了指導,每當有案件發(fā)生時,縣仲裁委員會都是精心審理或派人現場指導和把關,把學習和實踐充分結合起來。通過不斷學習實踐,積累了經驗,提高了業(yè)務素質和辦案水平。
(六)推行信息化管理
為方便土地承包仲裁工作的開展,切實提高仲裁工作效率,20__年,結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補換發(fā)工作”,圍繞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提升土地承包管理水平,我縣安排了100萬專項經費,全面推進土地承包信息化、網絡化管理,將全縣77038農戶的土地承包合同信息錄入電腦,建立土地承包信息數據庫,并進行新證打印制作換發(fā)。實行土地承包信息化、網絡化管理后,通過網絡,將極大地方便查詢土地承包、土地流轉信息數據,方便查閱土地承包糾紛案件的涉案土地合同的有關情況,有利于土地承包糾紛案件的及時處理,切實維護農戶土地承包權益。
四、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探索了可行的仲裁機制,破解了投訴無門的“三難”怪圈。師宗縣自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以來,已從政府部門“很難插手”、村級組織“不愿協(xié)調”和法院“不予受理”這樣的一個“三難”境地,走到了現在的“投訴有門”。應該說,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具有司法的嚴肅性,同時具有行政的靈活性,開辟了當代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紀元,填補了機制上的缺陷。
(二)更好地實現了社會公平,維護了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農村土地承包面廣量大,糾紛情況錯綜復雜、政策性強、解決難度大。此類問題成為社會熱點。自從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工作以來,此類信訪逐漸減少,群體性鬧事事件也得以平息??梢娭俨梅绞郊瓤朔诵旁L渠道解決問題周期長、成功率低的問題,又避免了民事訴訟程序復雜、成本高的問題,及時有效妥善化解土地承包糾紛,維護了社會公平和農村穩(wěn)定。
我縣丹鳳鎮(zhèn)新村原村干部梁某1998年將同村舒某因農轉非自愿交回集體的5.2畝耕地承包耕種,二輪延包時,在沒有經過村民代表大會同意的情況下,利用職務之便,私自簽訂土地承包合同。20__年因國道324線改道新建,征用了其中部分土地,梁某私自占用了這部分征地款,村民知道后,集體上訪多次,鎮(zhèn)、縣人民政府分別進行調解,雙方均不滿意。20__年村民代表到縣仲裁委申請仲裁,我們通過深入細致調查了解,把《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向當事人進行宣傳。在調解無法達成協(xié)議的情況下,依法進行仲裁,雙方基本滿意。通過仲裁,解決了一起多次上訪未果的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極大地維護了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
(三)提高了村干部素質和依法行政意識
自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工作以來,通過調處各類糾紛案件,開展過農村土地糾紛調處工作的農村基層干部都普遍深刻認識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在調解處理工作中,既讓廣大農村基層干部學到了一些結合實際有用的法律法規(guī)知識,又增強了基層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我縣丹鳳鎮(zhèn)法雨村一五保戶方某夫婦,20__年先后去世,其近親屬為爭奪其承包地引發(fā)糾紛,并多次發(fā)生打架事件,村組干部多次調解無效,在村民的建議下,20__年初,發(fā)包方法人代表向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收回方某夫婦的承包地。仲裁庭通過深入細致調查了解,依法進行仲裁,大多數村民比較滿意。通過仲裁,不僅解決了糾紛,維護了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更提高了農村干部依法行政意識。
(四)發(fā)現了體制缺陷和法律空白,提供了翔實的立法依據。師宗縣在開展仲裁試點的過程中,由于深度介入現實糾紛的全程調查處理,陸續(xù)發(fā)現了不少體制缺陷和法律空白,如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成員身份界定,村(社)、組(隊)所有制相嵌,承包地征收補償利益分配等問題,并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國家和省的立法進程。
(五)培養(yǎng)出一批精通業(yè)務的骨干力量,促進了政策法規(guī)的普及。農業(yè)部門歷來缺乏法律專業(yè)干部。通過開展仲裁工作,不但多了一個依法護農的得力手段,也培養(yǎng)、鍛煉出一批具有更高水平的依法行政業(yè)務骨干。由于長期沒有辦理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過去律師隊伍中極少有這方面的業(yè)務知識,很不利于為被代理人維護合法權益。但凡參與了仲裁活動的,在這方面的水平都有明顯提高。仲裁機構在審理案件、尤其是群體案件的過程,本身也就是一個宣傳普及法規(guī)和政策的過程,各方當事人或代理案件的律師,都普遍反映學到了不少相關知識、受益匪淺。鄉(xiāng)鎮(zhèn)、村干部和相關管理部門則表示有助于促進他們完善制度、加強管理,舉一反三、正確處理歷史遺留問題。
(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訓,促進了仲裁工作的順利開展。通過試點,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項規(guī)章制度,完善了各種法律文書格式,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驗教訓和示范案例,為我省全面開展仲裁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四、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依據不足。以前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的少數幾部法律和相關規(guī)定不夠具體,以至對許多問題的判斷和處理無法可依。云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出臺后,在許多方面做了規(guī)范。但仍然還有一些問題,譬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問題,承包地征收補償安置利益的合理分配,農村土地家庭承包后自留地的定性,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置等等。
(二)仲裁經費缺乏。由于財政困難,經費無法保障,我縣仲裁委員會工作經費相當緊張,土地承包糾紛數量逐年增多,并且大多案情復雜,解決起來也非常的棘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僅辦案人員無津貼可言,連日常辦案經費都無法保障。
(三)司法接軌不暢。雖然我縣審結的大部分案件都已經自動履行,但由于我國相關立法的滯后,在訴前證據、財產保全和裁決結果的強制執(zhí)行等司法強制措施方面,還未得到有關部門的有效支持。此外,對有些土地承包的法規(guī)和政策,法院和我們的認識差距較大。
(四)業(yè)務素質有待提高。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是一項新生事物,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而且此項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特別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農村土地承包政策都有不同的變化,對仲裁員的業(yè)務要求極高。雖然仲裁員基本上都是選擇熟悉農業(yè)農村工作、懂一定政策和法律知識的人來擔任,但是同樣面臨著加強培訓、盡快熟悉業(yè)務的問題。
(五)不規(guī)范的村規(guī)民約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也還有一定的勢力。
五、下步工作建議
(一)建議加快相關立法,建立符合“三農”特點的仲裁規(guī)范,為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提供所需的法律依據。
(二)建議加大仲裁宣傳,統(tǒng)一思想,與司法部門加強溝通,為仲裁工作的長期開展奠定基礎。
(三)將仲裁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隨著農業(yè)產業(yè)化推進步伐的不斷加快,以及勞務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土地流轉面積將會逐漸增大,由此引發(fā)的土地糾紛將呈上升趨勢,為使仲裁這一解決土地糾紛的良好方式堅持做下去,建議政府將仲裁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四)加強培訓。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仲裁是政策性、法律性、時效性、程序化、制度化很強的一項工作,現時仲裁機構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人員素質問題。建議組織仲裁員參加了省、市相關培訓,通過學習,提高了仲裁委員會的整體素質和辦案效率以及辦案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