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1篇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與研究調查報告 第2篇市關于培養(yǎng)高素質“數字公民”的調查報告 第3篇關于農村小學學生在數學科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方面調查報告 第4篇關于學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調查報告 第5篇重慶市關于培養(yǎng)高素質“數字公民”的調查報告 第6篇影響女干部成長培養(yǎng)因素的調查報告 第7篇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調查報告 第8篇民辦高校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調查報告 第9篇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第10篇培養(yǎng)選拔年輕干部工作的調查報告 第11篇關于培養(yǎng)選拔年輕干部工作的調查報告 第12篇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研究調查報告 第13篇聯(lián)系生活實踐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習興趣調查報告分析 第14篇216年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第15篇小學音樂課堂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調查報告
第1篇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與研究調查報告
——關于升好旗,做好操,寫好字的習慣培養(yǎng)
一、調查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边@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俗話說:“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yǎng)個好習慣。”為進一步落實教育部新修訂的《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細節(jié)之中,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發(fā)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道德水平。這學期我校一直都致力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并制定了方案,每周一個好習慣培養(yǎng)。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孩子們養(yǎng)成了一定的良好習慣。我們發(fā)現學生在做好操,升好旗,寫好字方面仍需下功夫。為什么學生在這幾方面的習慣養(yǎng)成不理想呢?帶著這一問題,我先后對學生、家長進行了調查。希望通過這次調查,進一步了解影響學生習慣的主要因素,制定目標。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更加有效地發(fā)揮育人功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實現我們的育人目標。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一)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對象分兩類:學生
(二)調查方法:訪談調查
訪談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在家、在校的寫字、做操、升旗的行為表現。
三、調查結果
我們對學生的調查所得資料進行統(tǒng)計處理,情況如下:
1、每天在家寫字的姿勢如何:
正確 不正確 不確定
56% 36% 8%
2、在家是否有人提醒、督促糾正錯誤寫字姿勢:
有 無 偶爾
86% 8% 5%
3、你的書寫習慣如何(如書寫姿勢、格式、卷面、專注程度等):
好 一般 不好
91.8% 6% 2.2%
4、學校舉行的每周一升旗儀式:
認真參加且心情激動 參加,無任何感覺 不想參加
79% 19% 2%
5、升旗時是否佩戴紅領巾:
總是佩戴 有時不佩戴 總是不佩戴
98% 2% 0%
6、做眼保操時:
認真做 有時認真做 不想做
75% 20% 5%
四、問題分析與思考
(一)學生升旗、做操、寫字習慣的現狀分析與思考
經過調查,我們發(fā)現,在行為習慣方面存在著三個層面的現象,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占80.8%,習慣一般占16%,習慣不良的占3.2%,從總體看,我班學生在習慣養(yǎng)成方面有著良好的收效,在升旗,做操,寫字三方面都還做得不錯。部分學生在寫字姿勢方面還比較弱,為學生健康發(fā)展,這些都是急待解決的問題?!耙匀藶楸尽钡睦砟罡嬖V我們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在調查中不難發(fā)現,教師在很多時候都自認為自己的教育是最重要、最合理的,而忽視了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忽視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對良好習慣形成的重要作用。
(二)制定標準
升好旗:1、穿好校服,正確佩戴紅領巾,按時參加升旗儀式。
2、集合鈴聲響后,各班在走廊上站好隊,安靜、整齊有序地進入操場。
3、站立時,挺胸收腹,雙手五指并攏,下垂緊貼褲縫邊。
4、升旗時保持安靜,不講話,不逗打。非少先隊員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5、唱國歌時,聲音洪亮、節(jié)奏感強。
6、國旗下講話時,保持安靜,認真傾聽,講話完畢要鼓掌致謝。
7、升旗完畢,按指定線路退場,不擁擠、不喧嘩。
寫好字:1、三年級及以上同學用鋼筆寫字。
2、寫字時保持安靜,注意力集中,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做到一筆一畫,不潦草。
3、寫字時姿勢端正,兩腳與肩同寬,平放地面。做到“三個一”(眼離本一尺,胸離桌一拳,手離筆尖一寸),要求身體與桌面垂直。
4、寫字完畢,認真整理書本,避免書本出現卷角現象。
做好操:
眼保健操:1、音樂響起,學生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認真做眼保健操。
2、做眼保健操時,閉眼,精神要集中,穴位要準確,用力要適宜,符合節(jié)拍。
廣播體操:1、廣播準備音樂響起,各班體育委員迅速組織學生在走廊整隊,安靜、整齊有序地到達指定場地。
2、排隊集合要求做到快而不亂,并迅速呈體操隊形散開,縱橫成一條線。
3、廣播操音樂響起,精神飽滿地認真做操。動作正確到位、優(yōu)美,與音樂協(xié)調一致,真正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4、廣播操做完后按指定線路有序退場。
五、采取對策
(一)制定規(guī)章制度,培養(yǎng)良好做操習慣
為培養(yǎng)班級學生良好的做操習慣,加強對學生正確做操的訓練。班主任與體育老師聯(lián)系,共同訓練、指導學生做操的動作準確性,同時在思想上讓學生意識到做操關系到一個人的精神面貌,一個班級的風貌,讓集體榮譽感促使孩子們做好操。
第2篇 市關于培養(yǎng)高素質“數字公民”的調查報告
奎幾年,隨著高校信息化建設不斷推進和移動互聯(lián)網、智能手機快速普及,大學生與整個社會的接觸、互動和共振空前活躍,大學生作為“e時代弄潮兒”“準社會人”的群體特征日益明顯。與網俱進的青年一代,其網絡素養(yǎng)整體水平將深刻影響他們踏入社會后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近期,我們圍繞“加強大學生網絡素養(yǎng)建設”這一課題,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討論、理論研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調研。調研面向重慶市70余所高校累計發(fā)放問卷13000份、回收有效問卷12473份;調研對象以在校本科生為主,涵蓋了高職高專學生、碩士及博士研究生。
1.網絡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第一渠道,手機成為大學生上網“首選終端”
觸網更早、網齡更長,大學生已成“資深網民”群體重要力量
本次調查顯示,重慶市大學生首次接觸互聯(lián)網的時間進一步提前,小學就已觸網的占44.0%,較2023年上升了13.9個百分點;初中觸網的占37.3%,高中觸網的占15.6%,大學階段才開始接觸網絡的僅占3.1%,分別較2023年下降了4.5%、6.8%、2.6%。逾八成大學生擁有5年以上網齡及穩(wěn)定的上網習慣,可謂重要的“資深網民”隊伍。這一調查結果與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數據相一致:截至 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6.32億,從職業(yè)結構看,學生依然是最大的網民群體,占比達25.1%。從年齡看,20-29歲網民的比例為30.7%,在整體網民中占比最大;10-19歲網民占比24.5%,增長0.4個百分點;10歲以下網民占比2.1%,增長0.2個百分點,互聯(lián)網繼續(xù)向低齡人群滲透。
手機成為大學生上網“首選終端”,碎片化信息消費常態(tài)化,網絡依賴癥進一步加劇
移動互聯(lián)網和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對大學生的上網方式和網絡體驗產生了根本性影響。調查顯示,2023年手機在大學生中的普及率就已高達98.1%,但手機上網人數僅占32.3%,pc電腦仍然是大學生上網首選;2023年,大學生手機普及率幾近100%,手機上網占比攀升至85.8%,較pc端上網高出14.6個百分點,是2023年手機上網人數的2.7倍。隨時隨地隨手上網,使得大學生相對充裕的個人時間日益碎片化,日均上網時長明顯增加。68.5%的大學生每天上網3小時以上,其中7小時以上重度使用者占比達16.6%,可謂沉浸在網絡世界中不能自拔。88.8%的大學生自認為有網絡依賴癥,其中“較為依賴”及“嚴重依賴”者占45.2%。而在2023年的調查中,有52.6%的大學生對于“如果長時間無法使用網絡”表示“無所謂”。
網絡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第一渠道,主流新聞網站權威性受認可,大型商業(yè)門戶網站日常滲透率高
調查顯示,在大學生日常信息渠道中,使用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網絡(手機)93.7%、電視36.4%、報紙雜志24.9%、日常交流13.1%、廣播11.2%,網絡“一馬當先”成為最受大學生青睞的信息渠道。由于使用率較低,報紙、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的信息權威性受到了較大影響,在大學生中的認可度不足三成,但脫胎于傳統(tǒng)媒體的主流新聞網站最受大學生信賴,信任度達42.7%。而從使用率上看,主流新聞網站只有27.7%,遠不及商業(yè)門戶網站的79.3%?!案咝湃味取焙汀暗褪褂寐省弊屩髁餍侣劸W站略顯尷尬。不少大學生表示,平時瀏覽鳳凰網挺有意思的,只有重大事件發(fā)生時,才去新華網,“畢竟官方認證更值得信賴”。主流新聞網站如何進一步提高可讀性、提高對年輕群體的吸引力,值得思考。
網絡應用移動化、多元化、個性化,但學習功能相對弱化
如今,大學生面對的是一個豐富多彩、光怪陸離且不斷更迭的網絡世界,與數年前相比,現在的網絡可玩性更高、體驗感更好、吸引力更強。調查顯示,大學生最常用的網絡服務依次為:看電影、打游戲等休閑娛樂,占75.9%;qq、微博、微信等交友聊天,占75.1%;檢索和瀏覽新聞信息,占58.2%;獲取學習資料,占51.0%;網上購物消費,占41.9%。大學生群體精力充沛、時間充裕,對交往和游戲的需求強烈,也樂于嘗試新事物,各種各樣的移動社交應用和手機游戲為他們滿足需求、宣泄欲望提供了平臺和出口,但相應地,網絡作為學習工具的功能被忽視和弱化了。據部分高校教師反映,如今課堂上邊聽講邊玩手機已成為“另一道風景”,部分學生對上網、游戲、聊天近乎癡迷,這在人文社科及藝術體育類專業(yè)中尤為嚴重。
2.“網絡書寫”成習慣,網絡互動進一步“圈群化”
隨手發(fā)、隨時轉、隨意點的“網絡書寫”漸成習慣,大學生成為重要的信息生產和傳播者
調查顯示,對于“是否經常利用手機隨手拍照并上傳網絡”,17.6%的大學生選擇“經?!?,39.2%選擇“偶爾”,7.4%選擇“視具體情況”,35.8%選擇“極少”。61.8%的大學生每天在論壇、微博、qq、朋友圈等網絡平臺上發(fā)布信息1-5條,每天發(fā)布5-10條的占8.9%,每天發(fā)布10條以上的占4.6%,七成以上大學生已養(yǎng)成“網絡書寫”的習慣。調查還顯示,14.9%的大學生在信息分享和傳播上較為隨性,往往不假思索地“隨時轉發(fā)”“隨意點贊”,容易造成“跟風”,形成“網絡圍觀”。
網絡互動進一步圈群化、私密化,表達欲望強,“小圈子”意識重
互聯(lián)網為大學生圈群互動、私密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調查顯示,86.5%的大學生擁有兩個以上網絡社交圈子,擁有10個以上的占21.1%?;钴S度最高的依次為同學群、社團群、興趣群,占比分別為79.6%、40.5%、26.8%。這些圈群基于熟人關系建立,彼此間高度信任,容易形成“一呼百應”的群集效應。
抽樣顯示,一個班級的同學群幾乎保持每日互動,除學習生活事務,多涉及校內外各類信息,是典型的“小微輿論場”。同時,基于性格、興趣、地緣等因素,大學生“三五成群”現象愈加普遍,網上網下形成一個又一個“小圈子”“小團體”?!叭艘跃W聚群分”暗合了大學生群體的敏感心理和個性追求,但也一定程度弱化了現實交往。調查顯示,75.8%的大學生更傾向于在qq群、微信群等私密小群內分享信息,僅33.5%的大學生選擇了“直接面對面和他人分享”。
網上維權意識進一步增強,普遍較為理性克制
大學生普遍重視對個人權利和利益的維護。對于“如果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23.5%的大學生選擇通過微博、論壇等網絡平臺控訴,29.7%的表示“視情況而定”,46.8%則明確表示不會進行網絡控訴,這表明過半大學生具有網上維權的意識。調查中,有1069名大學生表示曾遭遇過網絡詐騙,其中16.4%的人“積極維權并取得成功”,26.9%“維權失敗”,32.8%“自認倒霉”,23.9%“不知如何處理”。這提醒我們要重視和支持大學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高大學生依法維權的能力。
3.“軟新聞”更受青睞, 普遍信任意見領袖
熱衷瀏覽社會新聞和娛樂八卦,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度相對較低
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對各類型新聞的關注度從高到低依次為:社會新聞(74.2%)、娛樂新聞(53.1%)、時政新聞(39.9%)、體育新聞(30.2%)、法治新聞(20.7%)、財經新聞(20.2%)。
不難看出,當下網絡世界的娛樂精神和狂歡景象契合了青年學生的審美趣味,社會類、娛樂類“軟新聞”更受青睞,而政治類、法治類、財經類“硬新聞”關注度則相對不高。調查還顯示,21.3%的大學生認為境外被屏蔽的政治類信息“客觀中立,可信度高”,甚至5.8%的大學生認為“比國內的網上信息更可信”,還有21.6%的大學生無法作出判斷。大學生是對時事政治最敏感、最具先鋒性的力量,而在網絡時代,大學生群體對政治的關注力由于信息海量而“分流”,長此以往將影響其對社會形勢的批判意識和能力,不利于整個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對網上輿論環(huán)境褒貶不一,參與網絡討論的動機多為個人興趣所致
對當前網絡自由度,36.3%的大學生認為“較為合適”,37.8%認為“管理太嚴,不自由”,25.9%認為“太過自由”。對當下的網絡輿論氛圍,47.2%的大學生認為“多數人都比較情緒化”,僅19.2%認為“較為理性、客觀、平和”,33.6%認為是正常的情緒宣泄。基于此,當大學生在相對封閉的“網絡圈子”中異?;钴S的同時,僅10.0%經常參與微博、論壇、貼吧、社區(qū)等公共網絡平臺上的討論;48.9%偶爾參與討論,且僅限于個人感興趣的話題;41.1%“很少參與”或“不參與”,成為網絡上“沉默的那部分”。“真理不辯不明”,要正確引導更多大學生積極理性發(fā)聲,不斷壯大主流輿論場。
對網上基本形勢認識不清,面對境內外不良信息缺乏足夠的甄別力、批判力和抵制力
對于“如何辨別網上信息的真假”,60.1%的大學生“根據發(fā)布網站、發(fā)布者的權威性來辨別”,57.3%的大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來辨別”,28.2%的“和他人探討后做出判斷”,15.1%的“有辨別的意識,但不會辨別”。面對網絡上傳播的黃色、暴力等不良信息,42.2%的大學生表示“完全絕緣,很抵制”,51.7%認為不道德,“但也會偶爾瀏覽”,6.1%坦承“很正常,經常瀏覽”。
受網絡意見領袖的影響較大,娛樂明星和公知最受追捧
對于網上意見領袖的看法,14.4%的大學生直言“他們深度思考,理性發(fā)聲,值得信任”,49.5%認為“他們的言論可能不完全對,但值得思考”,26.4%表示“他們有時候言論太個人化,偏激了”,9.7%的大學生只相信個人判斷,對此“不予理睬”??梢钥闯?,大學生普遍信任意見領袖,容易受到意見領袖思想和觀點的影響。調查了解到,目前最受大學生青睞的網上意見領袖,主要包括娛樂明星和公知大v等,前者如“微博女王”姚晨、娛樂主持人謝娜、演員范冰冰等,在女生中間備受追捧;后者如韓寒、方舟子、白巖松、崔永元等,則在男生中間影響廣泛。
4.法律意識淡薄,對移動互聯(lián)網安全意識較強
網絡法律知識欠缺,法律意識淡薄
調查顯示,64.5%的大學生對互聯(lián)網法規(guī)制度“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有所了解”的占30.2%,“比較熟悉”的僅占5.3%。由此可見,加大全社會互聯(lián)網法治宣傳依然任重道遠。同時,部分大學生缺乏依法上網的意識和自覺,有19.6%的大學生“經常在網絡上透露他人信息”或“不小心泄露他人隱私”,進而容易引發(fā)問題和糾紛。而對于“個人隱私在網上泄漏后如何應對”,21.8%的大學生選擇“向公安機關報案”,22.10%的選擇“向相關單位或企業(yè)投訴”,50.8%表示“向身邊朋友傾吐,提醒他們免步后塵”,“憤怒但不采取任何行動”的僅占5.3%,可見大學生對個人隱私權等個體權益十分珍視,但通過法律渠道維權的觀念不強,維權方式方法不多。
網絡安全防護意識普遍較強,但對潛在的危險重視不足
調查顯示,55.9%的大學生會對個人手機做安全防護,58.64%的大學生謹慎使用“同步助手”等手機工具,68.6%的大學生擔憂公共wifi的使用安全??傮w上看,大學生對移動互聯(lián)網安全意識較強,具有一定的防范能力。近年來,利用互聯(lián)網作案的重大惡性事件屢有發(fā)生,也對大學生的人身安全提出了警醒。調查中,66.1%的大學生認為網友當止步于網絡,“不會約見陌生網友”;20.7%表示即使要約見,也會做好自我保護措施;有10.7%認為見面危險,但可以網絡視頻聊天;仍有2.5%的大學生主張約見,認為“這樣才能加深了解”。
5.培養(yǎng)有責任、有擔當、有涵養(yǎng)的“數字公民”
創(chuàng)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政治意識和時代使命感
要以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為指導,創(chuàng)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進校報??瘮底只ㄔO,立足校園網站建設,開辦一批貼近學生的網絡名站名欄,建設一支由學生和青年教師骨干組成的網絡宣傳員隊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論教育資源網站、學生主題教育網站和網絡互動社區(qū),培養(yǎng)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認識重大現實問題的能力,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
大力開展“凈網”“清網”等專項行動,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huán)境
校園網處于開放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中,面臨著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要繼續(xù)開展打擊網絡謠言、政治類有害信息、淫穢色情、非法傳教等專項行動,堅決打擊網上違法犯罪活動,全力抵制網絡“三俗”文化,為大學生營造一個清朗、干凈的網絡空間。
引導大學生科學高效地運用網絡,真正發(fā)揮網絡的正向作用
開發(fā)一批高效的學習型app,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將上網精力更多用在學習文化知識上。為大學生參與網上服務提供平臺,如建設一支網絡志愿者隊伍,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政策宣傳、知識普及、心理疏導、技能培訓,讓大學生在虛擬空間實現人生“增值”。要同步加強高校網絡素養(yǎng)教育,利用公共課、選修課講解討論網絡溝通技巧、網絡心理健康、網上道德倫理等內容,為大學生順利踏入社會提供引導和調適服務。
不斷豐富大學生社會實踐體驗,擺脫對虛擬世界的過度迷戀和依賴
要充分挖掘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豐富業(yè)余生活和社團活動,鍛煉強健體格,活躍人際交往,逐步擺脫對虛擬世界的過度依賴,養(yǎng)成積極健康的學習生活習慣。要引導大學生勇敢面對現實,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提高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實干、創(chuàng)新、合作精神。
培育高校網上意見領袖,引導正確輿論,疏導學生情緒
著眼校園網絡輿論場,培育一批導向正確、影響力廣的網絡名師,使之成為大學生的良師益友和引路人,轉移大學生對明星名人的關注。推進輔導員博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博客、校務微博、校園微信公眾賬號等網絡新媒體建設,吸引學生瀏覽。善于從校內bbs論壇、qq群中挖掘打造學生意見領袖,溫和有效地做好引導。
前置網絡素養(yǎng)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階段培養(yǎng)形成正確上網的意識和習慣
卡議“抓早抓小”,將網絡素養(yǎng)和網絡技能一并納入中小學基礎刻育體系,現階段可在計算機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和課外讀本中增加相應內容。要將網絡素養(yǎng)教育貫穿青少年學習成長的各個階段,不斷優(yōu)化課程內容設計,探索情景式、體驗式、互動式教學方法,培育正確的互聯(lián)網觀念和良好的使用習慣。
網絡法律知識欠缺,法律意識淡薄
調查顯示,64.5%的大學生對互聯(lián)網法規(guī)制度“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有所了解”的占30.2%,“比較熟悉”的僅占5.3%。由此可見,加大全社會互聯(lián)網法治宣傳依然任重道遠。同時,部分大學生缺乏依法上網的意識和自覺,有19.6%的大學生“經常在網絡上透露他人信息”或“不小心泄露他人隱私”,進而容易引發(fā)問題和糾紛。而對于“個人隱私在網上泄漏后如何應對”,21.8%的大學生選擇“向公安機關報案”,22.10%的選擇“向相關單位或企業(yè)投訴”,50.8%表示“向身邊朋友傾吐,提醒他們免步后塵”,“憤怒但不采取任何行動”的僅占5.3%,可見大學生對個人隱私權等個體權益十分珍視,但通過法律渠道維權的觀念不強,維權方式方法不多。
網絡安全防護意識普遍較強,但對潛在的危險重視不足
調查顯示,55.9%的大學生會對個人手機做安全防護,58.64%的大學生謹慎使用“同步助手”等手機工具,68.6%的大學生擔憂公共wifi的使用安全??傮w上看,大學生對移動互聯(lián)網安全意識較強,具有一定的防范能力。近年來,利用互聯(lián)網作案的重大惡性事件屢有發(fā)生,也對大學生的人身安全提出了警醒。調查中,66.1%的大學生認為網友當止步于網絡,“不會約見陌生網友”;20.7%表示即使要約見,也會做好自我保護措施;有10.7%認為見面危險,但可以網絡視頻聊天;仍有2.5%的大學生主張約見,認為“這樣才能加深了解”。
5.培養(yǎng)有責任、有擔當、有涵養(yǎng)的“數字公民”
創(chuàng)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政治意識和時代使命感
要以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為指導,創(chuàng)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進校報??瘮底只ㄔO,立足校園網站建設,開辦一批貼近學生的網絡名站名欄,建設一支由學生和青年教師骨干組成的網絡宣傳員隊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論教育資源網站、學生主題教育網站和網絡互動社區(qū),培養(yǎng)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認識重大現實問題的能力,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
大力開展“凈網”“清網”等專項行動,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huán)境
校園網處于開放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中,面臨著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要繼續(xù)開展打擊網絡謠言、政治類有害信息、淫穢色情、非法傳教等專項行動,堅決打擊網上違法犯罪活動,全力抵制網絡“三俗”文化,為大學生營造一個清朗、干凈的網絡空間。
引導大學生科學高效地運用網絡,真正發(fā)揮網絡的正向作用
開發(fā)一批高效的學習型app,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將上網精力更多用在學習文化知識上。為大學生參與網上服務提供平臺,如建設一支網絡志愿者隊伍,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政策宣傳、知識普及、心理疏導、技能培訓,讓大學生在虛擬空間實現人生“增值”。要同步加強高校網絡素養(yǎng)教育,利用公共課、選修課講解討論網絡溝通技巧、網絡心理健康、網上道德倫理等內容,為大學生順利踏入社會提供引導和調適服務。
不斷豐富大學生社會實踐體驗,擺脫對虛擬世界的過度迷戀和依賴
要充分挖掘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豐富業(yè)余生活和社團活動,鍛煉強健體格,活躍人際交往,逐步擺脫對虛擬世界的過度依賴,養(yǎng)成積極健康的學習生活習慣。要引導大學生勇敢面對現實,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提高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實干、創(chuàng)新、合作精神。
培育高校網上意見領袖,引導正確輿論,疏導學生情緒
著眼校園網絡輿論場,培育一批導向正確、影響力廣的網絡名師,使之成為大學生的良師益友和引路人,轉移大學生對明星名人的關注。推進輔導員博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博客、校務微博、校園微信公眾賬號等網絡新媒體建設,吸引學生瀏覽。善于從校內bbs論壇、qq群中挖掘打造學生意見領袖,溫和有效地做好引導。
前置網絡素養(yǎng)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階段培養(yǎng)形成正確上網的意識和習慣
卡議“抓早抓小”,將網絡素養(yǎng)和網絡技能一并納入中小學基礎刻育體系,現階段可在計算機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和課外讀本中增加相應內容。要將網絡素養(yǎng)教育貫穿青少年學習成長的各個階段,不斷優(yōu)化課程內容設計,探索情景式、體驗式、互動式教學方法,培育正確的互聯(lián)網觀念和良好的使用習慣。
第3篇 關于農村小學學生在數學科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方面調查報告
關于農村小學學生在數學科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方面調查報告
我們七家子鎮(zhèn)中心小學《農村小學數學科創(chuàng)新教學的研究》課題組于2023年3~4月份,利用2個月的時間對課題實驗人員及實驗班部分學生就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識、教育科研能力狀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與初步的創(chuàng)新能力狀況等方面進行了課題調研活動。
一、調研方式:問卷、聽課、座談研討
二、調研方法
1、調研對象
全部實驗教師和部分實驗班學生,為確保本次調查具有真實性和科學性,本次調查采用了隨機抽樣的方法,按中、高年組不同年級、不同年齡層次,用機械取樣的方法,選取男女學生各5人,以此方法,共計選取調查對象為30人。
2、問卷框架的設計
本次調查所涉及的創(chuàng)新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的概念。也是一個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對這樣一個內涵廣泛的動態(tài)的過程進行調查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使調查具有科學性,我們采用了考核——觀察——設計的方法。教師的調查內容為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識、教育科研狀況。學生的調查內容為: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計算能力、課堂自主活動量、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等方面。
3、調查的組織
課題組按設計方案對實驗教師采取檢查教案、聽課、座談的形式進行調查。對被調查的學生采用問卷調查及自然觀察的形式。問卷方法是課題組成員在比較自然狀態(tài)下,讓學生自己如實填寫問卷卡。以獲取直接數據。自然觀察是由課題組成員對各班教師進行培訓,明確觀察的方法,統(tǒng)一評價標準,再由各班教師對自己班中被指定的調查對象進行跟蹤觀察,最后由班主任教師對學生作出評價。
4、數據統(tǒng)計
本次問卷卡中的問題全部為選擇題,每題有3個備選答案,然后將數據填在統(tǒng)計表中,依據出現個數比和實驗教師所打分值相比,,相差不大,說明調查真實,否則必須重新進行調查,以獲取最真實,自然的分值。
數據統(tǒng)計時,采用統(tǒng)計個數后分別乘以5、3、1分,然后取平均分。大于15分反映強烈;大于12分而小于15分,反映教強烈;小于12分,反映一般。
三、結果與分析
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須老師在課堂上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逐步培養(yǎng)。本次調查旨在掌握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共性問題。因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教師方面的收獲。
從實際檢查、聽課中我們發(fā)現,全體教師中形成一個熱心課改,積極參與教學實驗的氛圍。同時深切體會到:
1、教師已經不再死抱著陳舊的教學觀念,而把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應用到課堂實際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而且在備課中體現了創(chuàng)新思想。力求把科研實驗納入實際工作中,教育科研能力不斷加強。
2、教師將現代教育技術融入教學設計。能夠使教學情境的設計和教學模式的采用富于新意。增強了教師創(chuàng)造新方法的才能。
3、教師把現代教學手段運用于教學,把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的教學理念浸潤于現代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
第4篇 關于學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行為養(yǎng)成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做人。通過有效的培養(yǎng)和訓練,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克服不良行為,這正是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內涵和主要任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就收獲命運?!边@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俗話說:“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yǎng)個好習慣?!睘榘阉刭|教育落實到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細節(jié)之中,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發(fā)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道德水平。我小組于2023年9月對本班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針對問卷調查結果和課內外學生養(yǎng)成教育實際表現,進一步分析學生在養(yǎng)成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制定本班學生的常規(guī)工作制度,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通過加強,訓練、教育能使學生養(yǎng)成一定的良好習慣,讓他們能更好的適應社會,融入到集體生活之中。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調查對象:藍田縣特殊教育學校一年級二班學生及學生家長,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6份,回收16份,回收率100%。我們對所有的問卷進行分析。
調查方法:本次調查采用問卷法。養(yǎng)成教育調查問卷,分學生行為習慣調查問卷和家長調查問卷兩部分。
三、調查結果:
(一)學生在校行為、學習習慣
(1)按時、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獨立完成 6人; 需父母提醒督催2人;
(2)能主動與別人打招呼,交流使用禮貌用語5人,不主動與別人問好的3人。
(3)自主準備學習用品:主動準備2人; 靠別人提醒幫助6人。
(4)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積極主動5人 ; 需要老師點名提醒3人
(5)遵守時間按時上、下學:能夠遵守時間按時上、下學 6人; 偶爾遲到校2人。
(6)學習時候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有5人; 沒有3人。
(7)公共衛(wèi)生:有愛護公共衛(wèi)生的意識2人;有時候不能堅持6人。
(8)交通安全:有遵守交通規(guī)則意識2人;需要家長幫助6人。
(9)有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1人,需要家長提醒幫助7人。
第5篇 重慶市關于培養(yǎng)高素質“數字公民”的調查報告
1.網絡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第一渠道,手機成為大學生上網首選終端
觸網更早、網齡更長,大學生已成資深網民群體重要力量
手機成為大學生上網首選終端,碎片化信息消費常態(tài)化,網絡依賴癥進一步加劇
網絡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第一渠道,主流新聞網站權威性受認可,大型商業(yè)門戶網站日常滲透率高
網絡應用移動化、多元化、個性化,但學習功能相對弱化
2.網絡書寫成習慣,網絡互動進一步圈群化
隨手發(fā)、隨時轉、隨意點的網絡書寫漸成習慣,大學生成為重要的信息生產和傳播者
網絡互動進一步圈群化、私密化,表達欲望強,小圈子意識重
抽樣顯示,一個班級的同學群幾乎保持每日互動,除學習生活事務,多涉及校內外各類信息,是典型的小微輿論場。同時,基于性格、興趣、地緣等因素,大學生三五成群現象愈加普遍,網上網下形成一個又一個小圈子小團體。人以網聚群分暗合了大學生群體的敏感心理和個性追求,但也一定程度弱化了現實交往。調查顯示,75.8%的大學生更傾向于在qq群、微信群等私密小群內分享信息,僅33.5%的大學生選擇了直接面對面和他人分享。
網上維權意識進一步增強,普遍較為理性克制
3.軟新聞更受青睞, 普遍信任意見領袖
熱衷瀏覽社會新聞和娛樂八卦,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度相對較低
對網上輿論環(huán)境褒貶不一,參與網絡討論的動機多為個人興趣所致
對網上基本形勢認識不清,面對境內外不良信息缺乏足夠的甄別力、批判力和抵制力
受網絡意見領袖的影響較大,娛樂明星和公知最受追捧
4.法律意識淡薄,對移動互聯(lián)網安全意識較強
網絡法律知識欠缺,法律意識淡薄
網絡安全防護意識普遍較強,但對潛在的危險重視不足
5.培養(yǎng)有責任、有擔當、有涵養(yǎng)的數字公民
創(chuàng)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政治意識和時代使命感
要以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為指導,創(chuàng)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進校報??瘮底只ㄔO,立足校園網站建設,開辦一批貼近學生的網絡名站名欄,建設一支由學生和青年教師骨干組成的網絡宣傳員隊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論教育資源網站、學生主題教育網站和網絡互動社區(qū),培養(yǎng)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認識重大現實問題的能力,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
大力開展凈網清網等專項行動,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huán)境
校園網處于開放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中,面臨著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要繼續(xù)開展打擊網絡謠言、政治類有害信息、淫穢色情、非法傳教等專項行動,堅決打擊網上違法犯罪活動,全力抵制網絡三俗文化,為大學生營造一個清朗、干凈的網絡空間。
引導大學生科學高效地運用網絡,真正發(fā)揮網絡的正向作用
開發(fā)一批高效的學習型app,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將上網精力更多用在學習文化知識上。為大學生參與網上服務提供平臺,如建設一支網絡志愿者隊伍,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政策宣傳、知識普及、心理疏導、技能培訓,讓大學生在虛擬空間實現人生增值。要同步加強高校網絡素養(yǎng)教育,利用公共課、選修課講解討論網絡溝通技巧、網絡心理健康、網上道德倫理等內容,為大學生順利踏入社會提供引導和調適服務。
不斷豐富大學生社會實踐體驗,擺脫對虛擬世界的過度迷戀和依賴
要充分挖掘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豐富業(yè)余生活和社團活動,鍛煉強健體格,活躍人際交往,逐步擺脫對虛擬世界的過度依賴,養(yǎng)成積極健康的學習生活習慣。要引導大學生勇敢面對現實,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提高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實干、創(chuàng)新、合作精神。
培育高校網上意見領袖,引導正確輿論,疏導學生情緒
著眼校園網絡輿論場,培育一批導向正確、影響力廣的網絡名師,使之成為大學生的良師益友和引路人,轉移大學生對明星名人的關注。推進輔導員博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博客、校務微博、校園微信公眾賬號等網絡新媒體建設,吸引學生瀏覽。善于從校內bbs論壇、qq群中挖掘打造學生意見領袖,溫和有效地做好引導。
前置網絡素養(yǎng)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階段培養(yǎng)形成正確上網的意識和習慣
建議抓早抓小,將網絡素養(yǎng)和網絡技能一并納入中小學基礎教育體系,現階段可在計算機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和課外讀本中增加相應內容。要將網絡素養(yǎng)教育貫穿青少年學習成長的各個階段,不斷優(yōu)化課程內容設計,探索情景式、體驗式、互動式教學方法,培育正確的互聯(lián)網觀念和良好的使用習慣。
第6篇 影響女干部成長培養(yǎng)因素的調查報告
女干部是指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組織中處于領導崗位,擔任領導職務的女性人才。在今天,婦女參政狀況,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發(fā)展和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越來越受到重視。聯(lián)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的《行動綱領》指出:“如果各級決策進程沒有婦女的積極參與,沒有吸納婦女的觀點,就不可能實現平等、發(fā)展與和平的目標?!辈⑻岢鲈诹⒎ê透骷壵疀Q策職位中婦女至少應占30%的目標。實事上,我國婦女參與國家與社會事務的管理的程度相對偏低,下面淺析其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影響女干部成長的因素
(一)影響女性干部成長的環(huán)境因素
1、影響女干部成長的政治環(huán)境。
政治環(huán)境主要包括國家體制、政治制度、政黨、政治組織、國家法律、方針政策以及政治風氣、政治運行機制和方法等。事實上婦女經濟和社會平等地位的實現又是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的逐步完善緊密相連的。中國決策實體缺乏足夠女性的代表性,決策體系和政策體系缺乏性別意識的支撐,是抑制中國女干部成長的重大障礙,它直接影響到女性群體作為社會成員對社會進步和發(fā)展需求在國家機器中的表達,直接影響到女性從自身生存和發(fā)展出發(fā),對社會資源支配權限的實現。
在女干部的培養(yǎng)、選拔作用上,某些地方的女性進入領導層和決策層并不是從法律上男女平等的角度考慮,也不是基于對人才和女性作用的重視,而是基于完成“指標”來“關照”,女性實際上是被“組合”進入領導層的。另外,女性人才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個地區(qū)或部門領導人的認識水平和重視程度。而一些領導對女性干部的提拔作用往往存在著“雷聲大,雨點小”,政策多,落實少的現象,滿足于少數優(yōu)秀女性人才的培養(yǎng)而忽視整體素質的提高。
2、影響女干部成長的經濟環(huán)境。
長期以來受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制約,我國各級政府還不能為女性干部的培養(yǎng)提供更加充分的物質保障基礎。我國是一個地廣人眾的多民族的國家,地區(qū)的經濟、文化發(fā)展存在著顯著差異,貧困依然是制約女性干部進步和發(fā)展的巨大障礙。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全國文盲人群中,2/3是女性,而60%至70%的女性文盲人口生存在貧困地區(qū)。
3、影響女干部成長的文化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思想文化中也有消極的東西,“三綱五?!薄ⅰ叭龔乃牡隆?、“不必才明絕異,不必辨口利辭”等從精神上壓制女性。還有,傳統(tǒng)性別成見在社會分工上給女性的機會太少,尤其在世俗社會中,女性被看成一種視覺形象,各種媒體把女性置于被“欣賞”的位置。這種與我國精神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的極端不協(xié)調的傳統(tǒng)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女性的進步和成才。
4、影響女性干部成長的法制環(huán)境。
我國雖然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保障條例》、《母嬰法》等主體的婦女合法權益的法律體系,婦女在政治、經濟、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權利在法律上已經受到明確的保護。然而事實上的法律保護效應與文本上的法律保護條款不還存在著差距,特別是女性干部的培養(yǎng)選拔還時時遭遇因法律不健全或執(zhí)法不嚴而導致的性別歧視,從而挫傷了女干部參與的積極性。
第7篇 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調查報告
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調查報告
在經濟發(fā)展迅速的今天,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前言
(一)實踐背景
現在是一個信息社會,一個人獲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徑是閱讀,而閱讀的基礎就是識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閱讀,閱讀量大了,才可能高質量表達。才能主動獲取信息、豐富知識,那么,保證課內識字教學效率,是保證低年級學生閱讀的重要保證。
再者,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起始階段,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識字教學的質量不僅直接關系到孩子閱讀寫作能力,還直接關系到孩子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新課標規(guī)定: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要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常用的漢字1600—1800個。這占六年識字總量的50%還多,識字量如此之大,怎樣化難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效果,探求出既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識字效率的方法,使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是我們現在急待解決的問題。
(二)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符合新課程理念,操作性強,課題圍繞多方面進行調查,容易從不同角度下手進行調查,識字教學是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此課題是解決困擾低年級教師識字教學究竟應該怎么做的瓶頸問題的有效舉措,對于小學低段識字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并將會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識字教學理論。綜合以上分析,本次實踐調查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三)實踐過程
通過對__縣__二小低年級的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小學生關于識字興趣、能力的現狀,并能針對這種現狀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和水平。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__縣__二小二年級隨機選擇50名學生。其中男28人、女22人。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__縣__二小二年級的學生發(fā)放問卷,問卷共發(fā)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問卷50份,回收率為100%,回收有效率為100%。
2.訪談法:對個別學生進行訪談,了解一些問題。
三、現狀及原因分析
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學生對待識字的態(tài)度。
表現一:消極、厭惡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討厭識字的約3%。
表現二:積極、喜歡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愿意主動識字的約81%。
表現三:無所謂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為識字而識字的約11%。
通過調查和填寫調查問卷的結果發(fā)現只有一少部分學生的識字的興趣比較濃厚,也愿意通過多種方式自主識字。但絕大多數學生相對來說就比較被動,識字方法單一,為了識字而識字。
綜上所述,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不高,因為孩子們缺乏興趣,缺乏主動。
二、識字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學生識字方法過于單在教學中發(fā)現,學生識字的方法不夠多樣,識字方法只局限在幾種簡單的識字方法,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學生就沒有別的識字方法了,即使教師嘗試著引導學生,編謎語,講故事,但學生的思維還是放不開,這與學生平日的閱讀量少有很大的關系。
第8篇 民辦高校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調查報告
坐落在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地區(qū)的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的學生是一群來自改革開放前沿地帶的先富裕起來的家庭子第。就像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出國留洋的留學生一樣,要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富家子弟才能出去讀書,進華商就像出國留洋。但家庭經濟富裕,并沒有因此影響他們的學習進步。他們刻苦努力,能在學校管束和老師教導下,學有成就。本文通過對本校在校一、二年級學生實地問卷調查,了解到一些我們不曾清楚的目前學生的政治思想、學習狀態(tài)。這些數據資料可以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學管理提供依據。
關鍵詞: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習生活狀態(tài)
作為統(tǒng)計課案例教學的一部分,__年5月,我設計并在相應教學班組織了一次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問卷調查。整個調查分析過程中的某些環(huán)節(jié)也讓所教的班級學生參與,使他們親身感受到統(tǒng)計工作的艱辛和重要?,F將調查分析報告如下,旨在較深入地了解目前本校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和學習生活狀態(tài),以便有關部門更好地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42份,占發(fā)放數的96%,其中男生119人,女生223人。
本次調查集中在會計、物流專業(yè)的一二年級學生中進行,學生年齡有三分之二在21-23歲之間,即來源于應屆高中畢業(yè)生,絕大部分學生是共青團員,也有少量學生黨員,占十分之一。
調查顯示,本校學生的家庭經濟收入狀況良好,跟華南師大這類學校學生比較夠富裕了,平均收入達6034.5元/月,而一年前的華師學生的家庭平均月收入只有2253元。在生活費用期望值方面,只有6.17%的學生每月需要500元,而華師是41.1%,近一半的學生希望每月有1000元以上的生活費(48.77%),和華師學生比,有明顯的差別,華師只有17%的學生每月需要1000元。
在“家有兄弟姐妹數目”項目上的調查顯示,本校學生來自于獨生子女的家庭并不多,只占18.45%,有一個兄弟姐妹的占30.95%,26.19%的學生有二個兄弟姐妹,還有24.41%的學生有三個及以上的多兄弟姐妹。家庭經濟狀況好,兄妹多,父母還是重視子女教育。
富裕起來的沿海地區(qū)的人們的情結還是多掙錢多生孩子,并愿意讓孩子去接受更多的教育。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占13.35%,良好的占32.94%,一般的占44.51%,很差的占9.2%,人數分布符合正態(tài)分布,成績表現正常。但英語水平(沒有等級的占85.84%,四級的12.65%)和計算機水平(沒有等級的占65.40%,一級的28.73%)都不高。
在調查中設置了了解學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家長“希望學生將來從事的工作的類型”項目。調查顯示學生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親占比80%,母親占比90.38%,但父母都希望孩子學有成就,去“當公務員”(26.4%),“做會計”(22.42%),“接班做老板”(6.06%),“當老師”(4.55%),當“高級物流師”,從事證券工作,進銀行、進電力系統(tǒng)等收入高的行業(yè),…,將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這意味著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辦學的責任很大。
一.問卷情況分析
需要對問卷的可信度和有效性進行分析??尚哦确从硢柧碓谝欢〞r期內的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有效性是指問卷是否真正檢測到了學生目前的思想和學習狀況。人格理論認為,學生的政治思想和學習生活屬于人格范疇,在正常情況和在某一個不太長的時間段內,它們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而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我們認為今年5月份進行的測試能反映學生目前的思想和學習狀況。在有效性方面,根據實際情況和施測目的,重點關注了問卷題目的設置,政治思想層面分為政治與時事、人生觀與價值觀、道德觀三個分層面;學習生活層面分為學習狀況和校園生活二個分層面。為克服統(tǒng)計帶來的差異,上述各個層面的每個分層面的題項數基本相等。對342份有效問卷的得分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結果總得分,政治思想得分和學習生活得分k-s統(tǒng)計量分別為1.275,1.213,1.177,p值分別為0.075,0.105,0.125,均大于0.05,表明三種得分均服從正態(tài)分布,我們的考察分析是可信和有效的。
二.思想狀況
(一)政治觀
我們認為學生的政治觀是指學生對社會的政治體制和方針政策等國體、政體等制度的認知和立場。它可以從三個方面得到體現,一是相信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例如,社會發(fā)展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二是堅持真理,崇尚正義。例如,和平是世界發(fā)展的主流,正義的戰(zhàn)爭是必勝的。三是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對學生來說,就是要學好知識,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遵紀守法,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實踐者。調查發(fā)現,大部分學生關心國家大事,不畏懼外部勢力的強權威脅,對我國綜合國力的發(fā)展有了更多信心,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日趨堅定。例如39.8%的學生希望和平解決卡扎菲所領導的利比亞局勢混亂問題,27.5%的學生關注長江中下游干旱問題,77.8%的學生贊同對日本地震給予人道主義援助,贊同因核輻射對進口于日本的農產品進行限制,甚至取消進口。50.12%的學生認同盡管中國的經濟總量與美國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中國人民的生活卻比美國人民幸福得多。
學生的政治熱情沒有出現大規(guī)?!暗被颉袄淠?。40.3%的學生表示“很了解”或“比較了解”科學發(fā)展觀的含義,但也有20%的學生認為“學習任務繁重,沒有時間去了解”。有趣的是,學生對政治時事與熱點的了解,主要途徑不是政治時事課堂,而是來自“朋友之間的交流”,或“網絡”等媒體。說明社會環(huán)境和實際生活才是政治思想教育的最佳平臺,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應局限于課堂內,而應孕育于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和點點滴滴;不應是單純刻板式的宣講,而應是多維“和風細雨”式的滋潤。
(二)人生觀與價值觀
理論認為,人生觀是關于人生的目的、態(tài)度、價值和理想的根本觀點。如享樂主義、禁欲主義和共產主義人生觀等。人生觀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認識和處理個人發(fā)展同社會進步的關系。例如,共產主義人生觀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人生觀,它認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于努力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貢獻一切可以貢獻的力量。價值觀是人們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自己合意的目標的準則。
首先我們關注了影響人生成長的重要因素。毫無疑問,學校教育對人的價值觀的形成起著關鍵的作用,但不能忽視其他因素潛移默化的作用。原表列舉了25個項目,
學生按對自己成長和發(fā)展過程影響程度給予評分,影響很大的給予9分,沒有影響的給予1分。結果得到影響人生成長的重要因素依次是“家庭環(huán)境與家庭教育”、“父母言傳身教”、“個人向上發(fā)展的心理動機”、“對未來的憧憬”、“老師以身作則”、“兄弟姐妹言行”…。其中“家庭環(huán)境與家庭教育”、“父母言傳身教”這兩個因素的影響程度依次是有95個和66個學生選9分,占比27.7%和19.3%。
其次我們看到了華商學院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總體上呈健康和積極的發(fā)展趨勢,對我國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主流價值取向予以認同,其人生態(tài)度,價值判斷積極進取,勇于競爭,有比較強烈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和使命感,渴望為祖國奉獻智慧,施展才華。在談到上大學的目的時,28.82%的學生是“為了成就一番事業(yè)”,57.65%的學生是“為了提高素質和完善自我”,只有3.53%的同學是準備“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多出一份力量”,還有10%的學生是“為了權力和金錢”。
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調查中,從學生身上表現出強烈互惠互利意識。34.14%的學生對此持贊成態(tài)度,42.3%的學生傾向于“比較贊成”。具體問及“你認為當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互助”的占44.14%,“相互利用”的占23.72%,“金錢關系”的占13.51%,“競爭對立關系”的占9.31%。進一步,再具體問及“如何權衡個人、集體和國家利益的關系”時,58.82%的同學認同“先有集體和國家利益,而后才有個人利益”,41.18%的同學認為應“先滿足個人發(fā)展,而后推及國家”。這說明,學生既表現出較強的集體觀念,但又不愿為集體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在理想與金錢,物質與精神方面,不再是非此即彼的二維模式,而是二者兼顧。所以問及學生對“加強宣傳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看法”時,回答“非常重要”的占26.27%,“比較重要”的占45.48%,“無所謂”和“沒啥作用”的共占28.25%。大學生既崇尚真、善、美,又注重物質利益和生活目標,這是社會多元化思想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fā)展中國家、各種矛盾和利益交織在一起,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順利解決,需要一個較長期的過程。我們將教育學生對現階段我國國情應有充分的認識,既要對社會發(fā)展充滿信心,也要對目前尚未解決的一些問題和矛盾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有足夠的耐心。當問及“你認為當前大學校風如何”時,57.61%的學生回答“一般”,還有25.97%的學生回答“較差”,認為“好”和“很好”的學生才16.42%。對“大學生道德狀況”的了解,認為“比較好”的占38.46%,認為“不太好”的占43.27%。對“目前生活狀況”感到“滿意”的只有20.06%,“比較滿意”的占44.68%,“不太滿意”的占28.57%,還有6.69%的同學“不滿意”。問及“你的精神生活充實”嗎?回答“很充實”的只有8.11%,“比較充實”的占32.73%,“不太充實”的占42.94%,“感到空虛”的占16.2%.問及“找到理想工作的主要依據”,回答“學習成績好”的只有20.85%,有51.79%的同學認為是“人際關系”,52.4%的同學認為是“權勢”。所以對“找工作的信心”,只有9.54%的同學“充滿信心”,47.38%的同學“有信心”,35.08%的同學“信心不足”,還有8%的同學沒有信心。在“當前就業(yè)形勢”認為“很好”的只有9.06%,認為“較好”的也只有8.46%,認為“一般”的達45.62%,認為“不好的”也達36.86%的前提下,“當前同學們最關心的問題”,不是單一的“學習問題”(27.6%),還有“生活問題”(32.55%)。雖然是大一大二的學生,32.55%的同學就在關心“就業(yè)”之事,少量的學生在“熱戀”中。適時引導學生之間出現的戀愛現象,樹立正確的婚戀觀。調查顯示,只有4.73%的同學“反對”大學生談戀愛,“支持”的占27.81%,“無所謂”的占30.77%,持“只要不影響即可”態(tài)度的學生占比最大,達36.6%。然而學生們還是有理想的,當問及“希望找到的工作”是“專業(yè)對口的”占40.31%,“符合個人興趣的”占55.81%,“高薪但挑戰(zhàn)性很高的”也有29.07%,“低薪但很穩(wěn)定的工作”不被看好,只有3.88%的同學愿意找。
(三)道德觀
有理論認為,道德是以意識形態(tài)為基礎的人們在共同生活中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而道德觀就是主體對作為道德的意識形態(tài)規(guī)則的認識和立場,它在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是穩(wěn)定的,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道德觀是可以適時調整和變化的。道德與情操往往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
被調查的學生的道德觀念基本正確,具有基本的道德評判能力,其道德判斷和行為取向趨向合理。調查顯示,大學生最崇尚的品德排在前三位的選項分別是“團結友愛(48.7%)”、“艱苦奮斗(18.2%)” 、“心胸坦蕩(16.6%)”;88.3%的同學表示,當看到宿舍水龍頭在白白地流淌時,會“馬上前去關上”,而持“不用去關”或“當作沒看見”的只占1.4%。在個人成長方面,68.7%的學生認為“和諧的家庭”是影響個人道德情操的最重要因素,遠遠高于“家庭經濟狀況”(13.9%)和“父母工作情況”(6.6%)等兩個因素。在被問及個別大學生出現自殺行為的可能原因時,認為是“就業(yè)壓力”的占78.8%,接著是“學習壓力”(64.2%),“愛情失敗”(62%),“同學關系緊張”(43.8%)和“經濟貧困”(30.7%)。進一步,在被問及對自殺行為的看法時,83.2%的學生認為,這是對“父母親人的一種嚴重不負責任的自私行為”,77.4%的學生認為,這是“對生命尊嚴的自暴自棄”。
調查還顯示,38.6%的學生表示最讓人煩惱的是“就業(yè)前景不明”,其次是“學習任務太重”(28.8%),“受到別人嫉妒、排擠”(21.3%)、“重修和補考”(21%),40.1%的學生認為人生最成功的標志是“生活與親情”,超過了“事業(yè)與工作”(25.5%)和“理想與信念”(19%)這兩個因素。這啟示我們“生活與親情”是預防學生出現極端行為的第一道也是最有力的一道防線。
43.2%的學生持有“量入為出、勤儉節(jié)約”的消費觀念,還有39.6%的同學懂得“有意識存點錢,以備他用”,也有10.4%的同學“有錢就花,以后再掙”,還有6.8%的同學消費行為是“舍棄日用品去買奢侈品”。令人鼓舞的是絕大部分學生具備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品格。
三.學習生活
(一)專業(yè)學習
我們把專業(yè)學習主要定義為學生在大學校園內,對學習的認知和行為,以及對專業(yè)的認同與感受等心理特征。調查表明“對當今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看法”,40.4%的同學認為“非常重要”,41.3%的同學認為“比較重要”,“無所謂”和“沒啥作用”的同學占18.3%,即絕大多數同學初步樹立了素質教育的思想,但認為現在的學習環(huán)境“一般”的占63.4%,“很好”的占13.2%,“較好”的占20%,“不好”的還有17%,宿舍太吵(48.9%),圖書館太擠,課室太熱?,F在學校開設的課程“較普通”(55%),“不合適”(28%),只有17%的同學認為“合適”,對學校開展各項文體活動的態(tài)度是14.4%的同學“積極參與”,59.2%的同學“有時參與”,還有26.5%的同學“從不參與”,對待義務勞動的態(tài)度也是“有時參加”的占多數(64.2%),“積極參與”的不多(20%),“從不參加”的占16.2%。當問及“怎樣才能搞好學習”時,41.62%的同學回答是“好的學習方法”,43.11%的同學回答是“努力學習”加上“好的老師”。大多數同學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tài)度比較端正,但部分學生專業(yè)信心不夠,學習興趣不足,上課玩手機甚至睡覺。在對待課程考試方面,63.9%的學生認為考試題目“沒有考出學生真正的水平”,57.9%的學生認為“記憶力好的同學占絕對優(yōu)勢”。如何對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進行評估,仍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調查顯示41.6%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自學能力“一般”,28.4%的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甚至還有26.5%的學生承認自己的自學能力“很差”。盡管學生有積極進取的意識,但他們往往缺乏證明自己的勇氣與毅力,于是從其他方面尋找借口,不適當地歸因。例如有的學生依賴性較強,不是去努力提高自學能力而是幻想著像在中學一樣,在課堂上就能全部聽明白。如果沒有聽懂,不是課后努力去思考,而是自己給自己找借口,如認為教師不會教或教得太難了。或者希望老師一學期只講課本內容的二分之一,考試只考已講內容的二分之一,考題是已做過的作業(yè)。
(二)校園生活
我們首先關注了學生的生活費用支出情況。每月花費500元以下的學生占10.2%,而華師的占42.1%,每月花費800-1000元以及1000元以上的有41.2%,而華師的只有14.8%。平均每月花費高187.1元(見表五)。了解生活費的來源,82.53%的同學是“家里給”,“課外打工籌集”的有9.94%,還有7.53%的同學依靠借款維持生活、學習。后兩類學生懂得珍惜,更勤奮讀書,學習成績都不差。
問及除了餐費,其它消費主要用在“購買衣服”(46.7%),“朋友應酬”(20.5%),“買書及網絡費用”(20.2%)和“購買體育用品及娛樂”(12.7%)等方面。
在問及學習之余的主要活動時,58.4%的學生選擇“上網玩游戲或娛樂”,57.7%的學生“從事體育活動”,38.7%的學生會“上網查找資料或學習”,另有32.1%的學生選擇“參加社團活動”。進一步統(tǒng)計檢驗,這些活動無性別顯著性差異(p = 0.401),說明網絡受到了男女學生的一致喜愛,并對他們的課余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網蟲并非是男生的專利,女生同樣有較高的可能。只不過相比男生熱衷網絡游戲,而女生相對更喜歡看網上電視或聽音樂之類的節(jié)目。
27.8%的學生認為“網游消遣”可以緩解心中的煩惱。我們認為,這是一種認識假象,暫時地解脫不能根本解決讓學生煩惱的根源。例如,考試重修而心情不好時,顯然不能靠網游來解決。相反,暫時的輕松會麻痹自己的學習意志,甚至造成網絡成癮。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正確的做法是自我調節(jié),向父母或身邊的同學、老師求助。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在問及“當你心情煩惱時,你會選擇…”的問題時,58.5%的學生選擇“向朋友傾訴”,而22.6%的學生依靠“自我慰藉”,“向父母和老師求助”的分別只有4.3%和3.7%。
四.結論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fā)現華商學生整體上是健康向上發(fā)展的,盡管少部分學生還存在一些不足或困惑,但在接下來的專業(yè)學習生活中,會在老師們的教育和幫助下,正確認識自己,逐漸步入專業(yè)學習的正軌。在有關部門的正確引導下,樹立正確的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讓我們一起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生活氛圍,使在校學生的政治思想與學習生活更上一個新臺階。
第9篇 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一、前言
(一)實踐背景
現在是一個信息社會,一個人獲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徑是閱讀,而閱讀的基礎就是識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閱讀,閱讀量大了,才可能高質量表達。才能主動獲取信息、豐富知識,那么,保證課內識字教學效率,是保證低年級學生閱讀的重要保證。
再者,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起始階段,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識字教學的質量不僅直接關系到孩子閱讀寫作能力,還直接關系到孩子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新課標規(guī)定: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要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常用的漢字1600—1800個。這占六年識字總量的50%還多,識字量如此之大,怎樣化難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效果,探求出既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識字效率的方法,使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是我們現在急待解決的問題。
(二)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符合新課程理念,操作性強,課題圍繞多方面進行調查,容易從不同角度下手進行調查,識字教學是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此課題是解決困擾低年級教師識字教學究竟應該怎么做的瓶頸問題的有效舉措,對于小學低段識字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并將會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識字教學理論。綜合以上分析,本次實踐調查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三)實踐過程
通過對__縣__二小低年級的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小學生關于識字興趣、能力的現狀,并能針對這種現狀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和水平。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__縣__二小二年級隨機選擇50名學生。其中男28人、女22人。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__縣__二小二年級的學生發(fā)放問卷,問卷共發(fā)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問卷50份,回收率為100%,回收有效率為100%。
2.訪談法:對個別學生進行訪談,了解一些問題。
三、現狀及原因分析
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學生對待識字的態(tài)度。
表現一:消極、厭惡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討厭識字的約3%。
表現二:積極、喜歡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愿意主動識字的約81%。
表現三:無所謂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為識字而識字的約11%。
通過調查和填寫調查問卷的結果發(fā)現只有一少部分學生的識字的興趣比較濃厚,也愿意通過多種方式自主識字。但絕大多數學生相對來說就比較被動,識字方法單一,為了識字而識字。
綜上所述,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不高,因為孩子們缺乏興趣,缺乏主動。
二、識字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 學生識字方法過于單在教學中發(fā)現,學生識字的方法不夠多樣,識字方法只局限在幾種簡單的識字方法,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學生就沒有別的識字方法了,即使教師嘗試著引導學生,編謎語,講故事,但學生的思維還是放不開,這與學生平日的閱讀量少有很大的關系。
第10篇 培養(yǎng)選拔年輕干部工作的調查報告
最近,__區(qū)委組織部采取問卷、個別走訪、查閱資料、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區(qū)培養(yǎng)選拔年輕干部工作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近五年特別是縣鄉(xiāng)機構改革之后,全區(qū)年輕干部、婦少非干部培養(yǎng)選拔力度不斷加大,年輕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文化結構、性別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截止目前,全區(qū)機關、事業(yè)單位35歲以下年輕干部所占比例分別比1998年提高5.1%、2.3%;全區(qū)機關年輕干部中35歲以下占24.9%、大專以上文化占71.4%;全區(qū)科級干部平均年齡41.2歲,比__年縣鄉(xiāng)機構改革前平均年輕8.1歲,大專以上文化占79.6%,女性占23.8%,分別比機構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兩年,全區(qū)共提拔干部148人,其中35歲以下的干部83名,占56.1%;女性占28.6%。
一、主要做法
1、加強交流,為年輕干部積累經驗提供舞臺。我們一方面實行年輕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針對一些年輕領導干部長期在一地任職,作用發(fā)揮受到一定限制的情況,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職的期限和重點熱點崗位交流的規(guī)定,讓那些較有潛力的年輕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鍛煉。近兩年,我們利用縣鄉(xiāng)班子換屆的契機,共交流年輕干部184人。另一方面采用各種交流形式培養(yǎng)鍛煉干部。選派優(yōu)秀中青年干部參加企業(yè)“兩個置換”、“三個代表”教育學教活動、農村建整、農業(yè)結構調整等中心工作,讓年輕干部在多個崗位上得到鍛煉和充實。
2、強化培訓,為年輕干部提高素質鋪路搭橋。年輕領導干部有激情、有干勁、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創(chuàng)新意識強,但也存在著實踐經驗不足、領導方法簡單、知識結構單一等問題。我們針對這些情況,一是重點辦好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培訓班以基礎理論、領導科學、政治與經濟形勢、科技現代化知識、黨的建設為教學主要內容,突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通過組織培訓班學員進行述學、評學、考學,不斷增強年輕干部的理論功底,推動理論學習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實踐鍛煉,結合“三個代表”學教活動、社區(qū)黨建活動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條件艱苦的村居中開展工作,通過實踐,年輕干部的能力和素質得到了一定鍛煉提高。三是抓好年輕干部的經常性培訓。在大專院校、沿海地區(qū)開設培訓基地,分期分批組織年輕干部進行培訓。通過高層次的學習培訓,使年輕干部不斷豐富現代科技知識和市場經濟理論,拓寬知識面,提高思維層次。
3、深化改革,為選拔年輕領導干部創(chuàng)造條件。一是建立干部辭職制度。把由于個人能力不夠,自身行為不當,未能很好履行領導干部的職責,身體狀況欠佳,不適應現任職務,或因工作失誤造成一定損失和影響的領導干部,通過自愿辭職、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等辦法調整下來。二是實行干部任期制。對領導干部任職最高年齡和在同一職位的任職年限作出規(guī)定,為年輕干部“騰位子”。對超過任職年齡的干部在班子換屆時,一般不安排進班子,而改任非領導職務。對在同一職位上工作超過規(guī)定年限的,在班子調整時,原則上規(guī)定必須調離原工作單位。三是實行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在機構改革過程中,拿出部分領導職位進行公開選拔,在機關部門積極推進中層干部競爭上崗,為年輕干部上崗創(chuàng)造更多機遇。四是規(guī)定班子年輕干部的配備比例。抓住黨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換屆時機,明確班子配備的年輕化目標,提高年輕干部在班子配備中的比例。
4、加強管理,建好管好后備干部人才庫。一是推行后備干部公示制。把后備干部隊伍的基本情況向基層、向群眾、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基層干群意見,接受群眾監(jiān)督。二是推行工作評議制。有計劃地組織后備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門、每季向班子成員、每年向人大、黨委進行工作匯報和述職,開展民主講評和評議,強化后備干部進取意識,增強自我培養(yǎng)的壓力和動力。三是推行跟蹤考察制。通過日常觀察、專項測評和定期訪談、年終考評等方法,考察他們的政治態(tài)度、思想傾向、能力素質等,并把考察范圍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時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們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熱情和干勁,向更高層次健康發(fā)展。四是推行談話提醒制。在建立后備干部培養(yǎng)責任人的基礎上,增強管理的主動性,經常性地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進行宣傳教育,幫助他們克服自身不足,防患與未然,培養(yǎng)他們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五是推行動態(tài)管理制。根據人才成長的動態(tài)過程,實施后備干部隊伍優(yōu)勝劣汰的動態(tài)調整補充,把經不住考驗、沒有培養(yǎng)前途的及時調整出去,對基本素質好、政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及時充實進來。
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區(qū)縣市干部培養(yǎng)選拔年輕干部工作,目前仍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還需要不斷總結、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現在:一是相當一部分領導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齡梯次結構?!皟深^小、中間大”,年輕干部總量偏少,50歲以上干部總量偏少,鄉(xiāng)鎮(zhèn)街道班子平均年齡偏低,縣直單位班子平均年齡偏大。二是相當一部分年輕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知識和專業(yè)結構欠合理。缺少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熟悉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現代經濟、農業(yè)、外經外貿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選人視野過窄,選人余地過小。區(qū)縣大都只注重從行政事業(yè)單位選人,一個區(qū)縣行政事業(yè)單位每年進人相當有限,公招人數更少,企業(yè)“兩個置換”后人員基本沒有管理起來。以上問題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盡快解決,就會直接影響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影響黨的“三個代表”的實踐。因此,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特別是大力培養(yǎng)和選拔優(yōu)秀年輕干部,已經成為當前組織部門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 我們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總攬全局,著眼未來,規(guī)劃建設“大后備”干部人才庫。
建設一支來源廣、數量足、素質高的后備干部隊伍,是保持領導干部隊伍充滿活力的根本保證。干部工作必須總攬全局,樹立大后備的觀念,打破行業(yè)、區(qū)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資歷、職業(yè)、文憑界限,把選拔人才的觸角伸展到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選人渠道,使各類人才充分涌現。干部人才庫應包涵各種、各類人才:在身份構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農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門類構成中,既要有黨政領導型人才,又要有經濟管理型人才。在層次構成中,既要有縣處級以上高級后備人才,又要有科局級中級后備人才,還要有股級以下初級后備人才。在梯次構成中,既要有較為成熟的“應用型”領導人才,又要有新世紀的“儲備型”人才。還要有適當比例的婦女干部、非黨干部、少數民族干部等人才。儲備的干部越多,選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擴大視野,拓寬渠道,努力營造良好的用人環(huán)境。
由于體制上的障礙及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干擾等種種原因,在當前選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著“小圈子”選人,憑印象選人,公開度、透明度不夠等問題。因此,培養(yǎng)選拔年輕干部必須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yōu)的原則,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薦與自薦相結合。培養(yǎng)選拔青年干部,需要黨組織和社會各界的推薦,同時也應特殊重視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薦,使推薦和自薦有機結合起來。要提倡、鼓勵青年干部毛遂自薦,要破除“槍打出頭鳥”、“含而不露”等陳腐觀念,強化輿論導向,為青年干部自薦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使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加入自薦者行列。二是重點培養(yǎng)與公開競爭相結合。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人才苗子經過有選擇、有目的、有重點的培養(yǎng),會更快更好地成長,對成熟的人才,要優(yōu)先選拔、優(yōu)先重用。但重點培養(yǎng)不能代替公開競爭。公開競爭,可以更有效地拓寬識人選人的視野,發(fā)現和掌握一批優(yōu)秀人才。公開選拔要注意公開,條件、標準、程序、結果要讓廣大干部群眾主動參與和監(jiān)督。
3、實踐育人,按績選人,促進年輕干部走向成熟。
一是選人視野要面向工作實踐。要有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有豐富實踐閱歷和實踐經驗,政績突出,為群眾擁護的干部選拔到重要領導崗位。二是選人要重視實踐經歷。要看一貫的德才表現,要看實踐中顯露出的特長和優(yōu)勢。衡量德才要依據工作實績。要善于從干部的工作業(yè)績中辨析德才,對在實踐中表現出政治上堅定、不尚空談、不圖虛名、埋頭苦干并有突出政績的干部,要優(yōu)先提拔起來,或調整到重要崗位上去。三是培養(yǎng)干部要重視實踐鍛煉。要使年輕干部盡快成長起來,就要把他們安排到比較艱苦、比較重要的崗位上去,讓他們在實踐中磨煉意志;對他們要給位子、壓擔子,放手讓他們去干、去闖,使他們在實踐中探索工作方法,積累成功經驗,提高領導能力,全面增長才干。要繼續(xù)推行干部交流制,從工作環(huán)境、工作內容、工作難易出發(fā),加大對干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經過多崗位鍛煉,是否在幾個崗位上都能取得明顯的工作實績作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據。
4、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形成良性循環(huán)機制。
一是完善培訓機制。按照系統(tǒng)化、規(guī)?;?、制度化的要求組織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既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培訓,又要強化經濟知識的培訓。在培訓形式上,要堅持舉辦專題培訓與委托大專院校培訓相結合,境內培訓和境外培訓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考察相結合,傳統(tǒng)教學與電化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多渠道地培訓。在培訓管理上,要加強對培訓工作的宏觀管理。二是完善考察機制。改革干部考察方法,廣泛使用民主推薦、民意測驗的方法,崗位目標責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動態(tài)考察、跟蹤考察的方法等;對干部的評鑒使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將審計手段運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進一步提高對干部評鑒的準確程度。三是完善“吐故納新”機制。健全干部考核辦法和制度,對表現差、不勝任現職的進行果斷調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實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實行任期制,任期滿后,工作表現好、實績突出的提任或調任,對需下崗的實行動職不動級。四是完善管理機制。堅持年輕干部的動態(tài)管理,注重在實踐中考察干部。建立干部的政績管理檔案,把平時管理與年度目標考核結合起來,用激勵機制促進青年干部在各種環(huán)境和崗位上經受鍛煉,增長才干。
第11篇 關于培養(yǎng)選拔年輕干部工作的調查報告
關于培養(yǎng)選拔年輕干部工作的調查報告
關于培養(yǎng)選拔年輕干部工作的調查報告最近,_____區(qū)委組織部采取問卷、個別走訪、查閱資料、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區(qū)培養(yǎng)選拔年輕干部工作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近五年特別是縣鄉(xiāng)機構改革之后,全區(qū)年輕干部、婦少非干部培養(yǎng)選拔力度不斷加大,年輕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文化結構、性別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截止目前,全區(qū)機關、事業(yè)單位35歲以下年輕干部所占比例分別比1998年提高5.1%、2.3%;全區(qū)機關年輕干部中35歲以下占24.9%、大專以上文化占71.4%;全區(qū)科級干部平均年齡41.2歲,比20__年縣鄉(xiāng)機構改革前平均年輕8.1歲,大專以上文化占79.6%,女性占23.8%,分別比機構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兩年,全區(qū)共提拔干部148人,其中35歲以下的干部83名,占56.1%;女性占28.6%。
一、主要做法
1、加強交流,為年輕干部積累經驗提供舞臺。我們一方面實行年輕干部定期交流制度。
針對一些年輕領導干部長期在一地任職,作用發(fā)揮受到一定限制的情況,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職的期限和重點熱點崗位交流的規(guī)定,讓那些較有潛力的年輕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鍛煉。近兩年,我們利用縣鄉(xiāng)班子換屆的契機,共交流年輕干部184人。
另一方面采用各種交流形式培養(yǎng)鍛煉干部。選派優(yōu)秀中青年干部參加企業(yè)“兩個置換”、“三個代表”教育學教活動、農村建整、農業(yè)結構調整等中心工作,讓年輕干部在多個崗位上得到鍛煉和充實。
2、強化培訓,為年輕干部提高素質鋪路搭橋。年輕領導干部有激情、有干勁、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創(chuàng)新意識強,但也存在著實踐經驗不足、領導方法簡單、知識結構單一等問題。
我們針對這些情況,一是重點辦好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培訓班以基礎理論、領導科學、政治與經濟形勢、科技現代化知識、黨的建設為教學主要內容,突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通過組織培訓班學員進行述學、評學、考學,不斷增強年輕干部的理論功底,推動理論學習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實踐鍛煉,結合“三個代表”學教活動、社區(qū)黨建活動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條件艱苦的村居中開展工作,通過實踐,年輕干部的能力和素質得到了一定鍛煉提高。
三是抓好年輕干部的經常性培訓。在大專院校、沿海地區(qū)開設培訓基地,分期分批組織年輕干部進行培訓。
通過高層次的學習培訓,使年輕干部不斷豐富現代科技知識和市場經濟理論,拓寬知識面,提高思維層次。
3、深化改革,為選拔年輕領導干部創(chuàng)造條件。一是建立干部辭職制度。
把由于個人能力不夠,自身行為不當,未能很好履行領導干部的職責,身體狀況欠佳,不適應現任職務,或因工作失誤造成一定損失和影響的領導干部,通過自愿辭職、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等辦法調整下來。二是實行干部任期制。
對領導干部任職最高年齡和在同一職位的任職年限作出規(guī)定,為年輕干部“騰位子”。對超過任職年齡的干部在班子換屆時,一般不安排進班子,而改任非領導職務。
對在同一職位上工作超過規(guī)定年限的,在班子調整時,原則上規(guī)定必須調離原工作單位。三是實行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
在機構改革過程中,拿出部分領導職位進行公開選拔,在機關部門積極推進中層干部競爭上崗,為年輕干部上崗創(chuàng)造更多機遇。四是規(guī)定班子年輕干部的配備比例。
抓住黨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換屆時機,明確班子配備的年輕化目標,提高年輕干部在班子配備中的比例。
4、加強管理,建好管好后備干部人才庫。一是推行后備干部公示制。
把后備干部隊伍的基本情況向基層、向群眾、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基層干群意見,接受群眾監(jiān)督。二是推行工作評議制。
有計劃地組織后備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門、每季向班子成員、每年向人大、黨委進行工作匯報和述職,開展民主講評和評議,強化后備干部進取意識,增強自我培養(yǎng)的壓力和動力。三是推行跟蹤考察制。
通過日常觀察、專項測評和定期訪談、年終考評等方法,考察他們的政治態(tài)度、思想傾向、能力素質等,并把考察范圍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時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們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熱情和干勁,向更高層次健康發(fā)展。四是推行談話提醒制。
在建立后備干部培養(yǎng)責任人的基礎上,增強管理的主動性,經常性地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進行宣傳教育,幫助他們克服自身不足,防患與未然,培養(yǎng)他們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五是推行動態(tài)管理制。
根據人才成長的動態(tài)過程,實施后備干部隊伍優(yōu)勝劣汰的動態(tài)調整補充,把經不住考驗、沒有培養(yǎng)前途的及時調整出去,對基本素質好、政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及時充實進來。
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區(qū)縣市干部培養(yǎng)選拔年輕干部工作,目前仍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還需要不斷總結、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現在:一是相當一部分領導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齡梯次結構。
“兩頭小、中間大”,年輕干部總量偏少,50歲以上干部總量偏少,鄉(xiāng)鎮(zhèn)街道班子平均年齡偏低,縣直單位班子平均年齡偏大。二是相當一部分年輕黨政領導班 子成員知識和專業(yè)結構欠合理。
缺少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熟悉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現代經濟、農業(yè)、外經外貿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選人視野過窄,選人余地過小。
區(qū)縣大都只注重從行政事業(yè)單位選人,一個區(qū)縣行政事業(yè)單位每年進人相當有限,公招人數更少,企業(yè)“兩個置換”后人員基本沒有管理起來。以上問題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盡快解決,就會直接影響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影響黨的“三個代表”的實踐。
因此,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特別是大力培養(yǎng)和選拔優(yōu)秀年輕干部,已經成為當前組織部門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我們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總攬全局,著眼未來,規(guī)劃建設“大后備”干部人才庫。建設一支來源廣、數量足、素質高的后備干部隊伍,是保持領導干部隊伍充滿活力的根本保證。
干部工作必須總攬全局,樹立大后備的觀念,打破行業(yè)、區(qū)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資歷、職業(yè)、文憑界限,把選拔人才的觸角伸展到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選人渠道,使各類人才充分涌現。干部人才庫應包涵各種、各類人才:在身份構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農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
在門類構成中,既要有黨政領導型人才,又要有經濟管理型人才。在層次構成中,既要有縣處級以上高級后備人才,又要有科局級中級后備人才,還要有股級以下初級后備人才。
在梯次構成中,既要有較為成熟的“應用型”領導人才,又要有新世紀的“儲備型”人才。還要有適當比例的婦女干部、非黨干部、少數民族干部等人才。
儲備的干部越多,選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擴大視野,拓寬渠道,努力營造良好的用人環(huán)境。由于體制上的障礙及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干擾等種種原因,在當前選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著“小圈子”選人,憑印象選人,公開度、透明度不夠等問題。
因此,培養(yǎng)選拔年輕干部必須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yōu)的原則,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薦與自薦相結合。
培養(yǎng)選拔青年干部,需要黨組織和社會各界的推薦,同時也應特殊重視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薦,使推薦和自薦有機結合起來。要提倡、鼓勵青年干部毛遂自薦,要破除“槍打出頭鳥”、“含而不露”等陳腐觀念,強化輿論導向,為青年干部自薦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使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加入自薦者行列。
二是重點培養(yǎng)與公開競爭相結合。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人才苗子經過有選擇、有目的、有重點的培養(yǎng),會更快更好地成長,對成熟的人才,要優(yōu)先選拔、優(yōu)先重用。
但重點培養(yǎng)不能代替公開競爭。公開競爭,可以更有效地拓寬識人選人的視野,發(fā)現和掌握一批優(yōu)秀人才。
公開選拔要注意公開,條件、標準、程序、結果要讓廣大干部群眾主動參與和監(jiān)督。
3、實踐育人,按績選人,促進年輕干部走向成熟。一是選人視野要面向工作實踐。
要有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有豐富實踐閱歷和實踐經驗,政績突出,為群眾擁護的干部選拔到重要領導崗位。二是選人要重視實踐經歷。
要看一貫的德才表現,要看實踐中顯露出的特長和優(yōu)勢。衡量德才要依據工作實績。
要善于從干部的工作業(yè)績中辨析德才,對在實踐中表現出政治上堅定、不尚空談、不圖虛名、埋頭苦干并有突出政績的干部,要優(yōu)先提拔起來,或調整到重要崗位上去。三是培養(yǎng)干部要重視實踐鍛煉。
要使年輕干部盡快成長起來,就要把他們安排到比較艱苦、比較重要的崗位上去,讓他們在實踐中磨煉意志;對他們要給位子、壓擔子,放手讓他們去干、去闖,使他們在實踐中探索工作方法,積累成功經驗,提高領導能力,全面增長才干。要繼續(xù)推行干部交流制,從工作環(huán)境、工作內容、工作難易出發(fā),加大對干部的交流。
要把是否經過多崗位鍛煉,是否在幾個崗位上都能取得明顯的工作實績作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據。
4、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形成良性循環(huán)機制。一是完善培訓機制。
按照系統(tǒng)化、規(guī)?;?、制度化的要求組織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既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培訓,又要強化經濟知識的培訓。
在培訓形式上,要堅持舉辦專題培訓與委托大專院校培訓相結合,境內培訓和境外培訓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考察相結合,傳統(tǒng)教學與電化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多渠道地培訓。在培訓管理上,要加強對培訓工作的宏觀管理。
二是完善考察機制。改革干部考察方法,廣泛使用民主推薦、民意測驗的方法,崗位目標責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動態(tài)考察、跟蹤考察的方法等;對干部的評鑒使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將審計手段運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進一步提高對干部評鑒的準確程度。
三是完善“吐故納新”機制。健全干部考核辦法和制度,對表現差、不勝任現職的進行果斷調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實行能者上、平庸者下。
要實行任期制,任期滿后,工作表現好、實績突出的提任或調任,對需下崗的實行動職不動級。四是完善管理機制。
堅持年輕干部的動態(tài)管理,注重在實踐中考察干部。建立干部的政績管理檔案,把平時管理與年度目標考核結合起來,用激勵機制促進青年干部在各種環(huán)境和崗位上經受鍛煉,增長才干。
在百度搜索:關于培養(yǎng)選拔年輕干部工作的調查報告
第12篇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研究調查報告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研究調查報告
——關于升好旗,做好操,寫好字的習慣培養(yǎng)
一、調查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边@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俗話說:“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yǎng)個好習慣?!睘檫M一步落實教育部新修訂的《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細節(jié)之中,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發(fā)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道德水平。這學期我校一直都致力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并制定了方案,每周一個好習慣培養(yǎng)。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孩子們養(yǎng)成了一定的良好習慣。我們發(fā)現學生在做好操,升好旗,寫好字方面仍需下功夫。為什么學生在這幾方面的習慣養(yǎng)成不理想呢?帶著這一問題,我先后對學生、家長進行了調查。希望通過這次調查,進一步了解影響學生習慣的主要因素,制定目標。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更加有效地發(fā)揮育人功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實現我們的育人目標。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一)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對象分兩類:學生
(二)調查方法:訪談調查
訪談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在家、在校的寫字、做操、升旗的行為表現。
三、調查結果
我們對學生的調查所得資料進行統(tǒng)計處理,情況如下:
1、每天在家寫字的姿勢如何:
正確 不正確 不確定
56% 36% 8%
2、在家是否有人提醒、督促糾正錯誤寫字姿勢:
有 無 偶爾
86% 8% 5%
3、你的書寫習慣如何(如書寫姿勢、格式、卷面、專注程度等):
好 一般 不好
91.8% 6% 2.2%
4、學校舉行的每周一升旗儀式:
認真參加且心情激動 參加,無任何感覺 不想參加
79% 19% 2%
5、升旗時是否佩戴紅領巾:
總是佩戴 有時不佩戴 總是不佩戴
98% 2% 0%
6、做眼保操時:
認真做 有時認真做 不想做
75% 20% 5%
四、問題分析與思考
(一)學生升旗、做操、寫字習慣的現狀分析與思考
經過調查,我們發(fā)現,在行為習慣方面存在著三個層面的現象,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占80.8%,習慣一般占16%,習慣不良的占3.2%,從總體看,我班學生在習慣養(yǎng)成方面有著良好的收效,在升旗,做操,寫字三方面都還做得不錯。部分學生在寫字姿勢方面還比較弱,為學生健康發(fā)展,這些都是急待解決的問題。“以人為本”的理念告訴我們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在調查中不難發(fā)現,教師在很多時候都自認為自己的教育是最重要、最合理的,而忽視了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忽視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對良好習慣形成的'重要作用。
(二)制定標準
升好旗:1、穿好校服,正確佩戴紅領巾,按時參加升旗儀式。
2、集合鈴聲響后,各班在走廊上站好隊,安靜、整齊有序地進入操場。
3、站立時,挺胸收腹,雙手五指并攏,下垂緊貼褲縫邊。
4、升旗時保持安靜,不講話,不逗打。非少先隊員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5、唱國歌時,聲音洪亮、節(jié)奏感強。
6、國旗下講話時,保持安靜,認真傾聽,講話完畢要鼓掌致謝。
7、升旗完畢,按指定線路退場,不擁擠、不喧嘩。
寫好字:1、三年級及以上同學用鋼筆寫字。
2、寫字時保持安靜,注意力集中,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做到一筆一畫,不潦草。
3、寫字時姿勢端正,兩腳與肩同寬,平放地面。做到“三個一”(眼離本一尺,胸離桌一拳,手離筆尖一寸),要求身體與桌面垂直。
4、寫字完畢,認真整理書本,避免書本出現卷角現象。
做好操:
眼保健操:1、音樂響起,學生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認真做眼保健操。
2、做眼保健操時,閉眼,精神要集中,穴位要準確,用力要適宜,符合節(jié)拍。
廣播體操:1、廣播準備音樂響起,各班體育委員迅速組織學生在走廊整隊,安靜、整齊有序地到達指定場地。
2、排隊集合要求做到快而不亂,并迅速呈體操隊形散開,縱橫成一條線。
3、廣播操音樂響起,精神飽滿地認真做操。動作正確到位、優(yōu)美,與音樂協(xié)調一致,真正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4、廣播操做完后按指定線路有序退場。
五、采取對策
(一)制定規(guī)章制度,培養(yǎng)良好做操習慣
為培養(yǎng)班級學生良好的做操習慣,加強對學生正確做操的訓練。班主任與體育老師聯(lián)系,共同訓練、指導學生做操的動作準確性,同時在思想上讓學生意識到做操關系到一個人的精神面貌,一個班級的風貌,讓集體榮譽感促使孩子們做好操。
(二)重視細節(jié)管理,規(guī)范學生寫字習慣
針對小學生視力急劇下降的趨勢,我們要注重訓練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讀書和寫字姿勢。無論是什么學科的課堂,只要孩子們讀書、寫字,任課老師有義務、有責任及時提醒孩子們糾正錯誤讀寫姿勢和讀寫習慣。讀書時,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寫字時,做到腰背挺直,胸離課桌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長,兩腳與肩同寬,平放地面……與此同時,我還多次在班級內舉行了硬筆書法比賽、讀寫姿勢比賽等,如今,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步養(yǎng)成,增強了自控能力。
(三)提高思想認識,互相監(jiān)督升好旗
讓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升旗儀式的重要性,知道升好旗一種愛國的表現。為使隊員明確升旗的行為準則,我規(guī)定了學生從服裝和紅領巾佩戴,到升旗時高唱國歌的神態(tài),再到行少先隊隊禮時的姿勢、手勢等的要求。并且由班級值日生每周一檢查升旗服裝和紅領巾的佩戴情況,由兩個體育委員監(jiān)督整個升旗儀式過程中同學們的表現。每周五班隊會時,由學生評選出升好旗標兵。
(四)家校攜手,形成合力
在學校的工作實踐中,我們班主任必須積極地和家長保持密切聯(lián)系,共同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才能培養(yǎng)出學生良好的習慣。我與家長聯(lián)系,請他們在家里督促孩子寫好字,及時糾正孩子們不良讀寫姿勢。同時請家長配合在每周一升旗的時候提醒孩子服裝和佩戴紅領巾。家校攜手共同促進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教育方式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需要我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在今后的工作中,讓學生走走出教室,擔負起班級的榮辱;走出校門一步,擔負起學校的榮辱,走上社會,擔負起社會的榮辱,真正讓好習慣伴隨學生健康發(fā)展!
(一)升好旗
紅領巾,胸前系。 齊肅立,行隊禮。
穿校服,操場聚。 演講話,記心里。
奏國歌,升國旗。 同學們,齊努力。
(二)做好操
廣播操,煉身體。 眼保操,動作準。
聽口令,齊做起。 用力勻,眼更明。
隊列直,動作齊。 好視力,終受益。
(三)寫好字
方塊字,是國文。 身坐正,腳放平。
從小練,正當行。 眼和紙,離一尺。
心要靜,眼要明。 筆握穩(wěn),寫工整。
第13篇 聯(lián)系生活實踐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習興趣調查報告分析
聯(lián)系生活實踐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習興趣調查報告分析
為了了解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課題組在高
一、高二兩個年級進行了問卷調查。高一調查人數為50人,高二調查人數也為50人?,F對調查問卷相關數據分析如下:
一、學生的喜好
1、91%到96%的同學都喜歡生物實踐活動。
2、98%的同學喜歡上生物實驗課。
二、實踐的形式
1、認識生物??梢詤⒂^動植物園來認識植物,這項活動可以讓家長帶領前去。在校內可以認識校內植物園的植物,并給植物掛牌。
2、參加小麥育種。從播種到收割及考種,整個過程都讓學生參加。
3、上好實驗課。98%的同學喜歡上生物實驗課,所以必修1所開設的所有實驗都盡可能讓學生上。
4、進行課外探究活動。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做一些有趣的實驗探究活動。
三、課堂內容和形式
1、內容:希望老師多舉一些生活實例,多介紹現代生物科技的發(fā)展動態(tài);希望通過學習高中生物課可以了解更多的生理知識,掌握一些生物技能。
2、形式:有一半的同學喜歡以口頭講述的形式上課,還有一半的學生希望以課件的形式上課。教師可以根據課堂需要選擇適當的形式上課。
總之,在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投學生的喜好,開展有趣又有意義的生物實踐活動,讓課堂變得更生動,讓學生學得更快樂,從而對生物課的學習產生興趣。
戶縣二中生物小課題研究小組
《聯(lián)系生活實踐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習興趣調查報告分析》出自:酷貓寫作范文網
第14篇 216年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216年關于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216年關于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一、前言
(一)實踐背景
現在是一個信息社會,一個人獲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徑是閱讀,而閱讀的基礎就是識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閱讀,閱讀量大了,才可能高質量表達。才能主動獲取信息、豐富知識,那么,保證課內識字教學效率,是保證低年級學生閱讀的重要保證。
再者,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起始階段,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識字教學的質量不僅直接關系到孩子閱讀寫作能力,還直接關系到孩子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新課標規(guī)定: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要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常用的漢字1600—1800個。這占六年識字總量的50%還多,識字量如此之大,怎樣化難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效果,探求出既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識字效率的方法,使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是我們現在急待解決的問題。
(二)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符合新課程理念,操作性強,課題圍繞多方面進行調查,容易從不同角度下手進行調查,識字教學是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此課題是解決困擾低年級教師識字教學究竟應該怎么做的瓶頸問題的有效舉措,對于小學低段識字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并將會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識字教學理論。綜合以上分析,本次實踐調查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三)實踐過程
通過對__縣__二小低年級的.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小學生關于識字興趣、能力的現狀,并能針對這種現狀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和水平。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__縣__二小二年級隨機選擇50名學生。其中男28人、女22人。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__縣__二小二年級的學生發(fā)放問卷,問卷共發(fā)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問卷50份,回收率為100%,回收有效率為100%。
2.訪談法:對個別學生進行訪談,了解一些問題。
三、現狀及原因分析
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學生對待識字的態(tài)度。
表現一:消極、厭惡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討厭識字的約3%。
表現二:積極、喜歡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愿意主動識字的約81%。
表現三:無所謂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為識字而識字的約11%。
通過調查和填寫調查問卷的結果發(fā)現只有一少部分學生的識字的興趣比較濃厚,也愿意通過多種方式自主識字。但絕大多數學生相對來說就比較被動,識字方法單一,為了識字而識字。
綜上所述,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不高,因為孩子們缺乏興趣,缺乏主動。
二、識字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 學生識字方法過于單一
在教學中發(fā)現,學生識字的方法不夠多樣,識字方法只局限在幾種簡單的識字方法,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學生就沒有別的識字方法了,即使教師嘗試著引導學生,編謎語,講故事,但學生的思維還是放不開,這與學生平日的閱讀量少有很大的關系。
(二)教師的識字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要注重看圖學句中識字、歸類識字、隨課文識字等,但在日常的識字教學中,為了教學任務的完成,我們往往采用的更多的是“集中識字”,并把正確的聽寫、默寫生字新詞作為檢測識字效果的最終目標,識字教學的原則沒能很好的在我們的課堂中體現,單調的重復讀、記、寫,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學生們的識字興趣,也降低了學生運用生字新詞的能力。
三、回眸
(一)總結
本次實踐調查,聚焦了語文常態(tài)課堂教學下師生教學行為,分析了解了學生識字效率不高的原因,及現狀,使教師明確了以后的教學方向,清晰了教學思路,也是我們明白在以后的教學中對于識字教學究竟應該怎么做。
(二)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思考
1.轉變教師教的觀念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應是通過教師的有效行為,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有效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模式來進行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潛移默化的進入到課堂教學中去,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成游戲活動,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也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
2.用好教材,培養(yǎng)自主識字的好習慣
現行教材中,圖文結合,優(yōu)美的兒歌,但如何能更好的使用教材,使枯燥的識字課變得生動有趣,是我們應該繼續(xù)探索的問題。
3.將識字寫字有機結合
在識字教學中,學生認識常見的基本筆畫、偏旁部首和筆順。我們如何能很好的利用課后的描紅字帖,在探究中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并在“描紅”、“仿寫”和“臨帖”中掌握如何寫好漢字的本領,從而提高識字的興趣,這也是我們需要繼續(xù)探索的問題。
第15篇 小學音樂課堂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調查報告
小學音樂課堂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調查報告范文
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問卷調查,針對學生在上音樂課中表現出的音樂素養(yǎng)缺失,上課無精打采,缺乏對美的認識與理解,對音樂課沒興趣等,隧對我校五六年級學生進行問卷,得出以下結論。
一、通過調查掌握了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現狀。
據調查,很大一部分學生“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課”。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作為音樂工作者們不得不捫心自問。學生喜歡音樂,這符合青少年發(fā)展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但是為什么一到課堂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就全無。甚至更嚴重者變成逆煩及厭倦呢?這種結果不得不讓人擔憂。音樂課的價值完全消失了。審美教育無從談起。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們沒有很好地把握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正視審美教育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音樂新課程標準》,確立了新的教育觀,它不再以傳授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為主要目的。而代之以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為核心,在音樂創(chuàng)作、表演、欣賞等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新的音樂教育理念符合音樂藝術自身的特征及我國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的要求。但是,在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音樂課的這一價值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音樂課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上,填鴨式地給學生灌輸一些音樂知識與技能,這樣不僅讓學生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失去了音樂審美教育的作用,這與音樂教育學的基本原理也是背道而馳的。
二、初步構成了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理論。近二年來的實踐表明,本課題的開展與實施,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其一,本課題的開展與實施,提高了教師駕馭音樂課堂的能力,音樂教育者在音樂教學中能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注重強調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受力,積極創(chuàng)設音樂教學情境。師生在特定的音樂審美情境中,觸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獲得審美體驗。
其二,通過不斷地探索研究發(fā)現,音樂欣賞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用音樂本身的力量,使欣賞者置于音響的天地中,通過教學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讓學生“感知美”,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力,引導學生去“體驗美”,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智力、審美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其三、通過實踐探索發(fā)現音樂課外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審美體驗,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學生在多彩的音樂活動中,開心地掌握基本的`音樂技能,了解了基本的音樂文化,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增強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從做中學,從樂中學”,讓音樂充滿人生,讓快樂伴隨終身。比如學校舉辦“六一”兒童節(jié)的文藝演出中,五年級同學自編自演的小品《西游記》中,同學生動形象地演唱《西游記》主題歌,又利用了衣服等道具,把小品中唐僧師徒施善救人的場面演的生動逼真,令全場同學投以陣陣熱烈的掌聲。
三、探索出了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途徑。
1、利用音樂課堂為主陣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主渠道,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要完成情感體驗,理解音樂表現什么,表現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等諸多教學任務,就要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活動內容、形式和情景,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音樂欣賞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審美教育,審美興趣問題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音樂欣賞教學。音樂欣賞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最有效的藝術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聯(lián)想和想象力,對美的創(chuàng)造能力、鑒賞能力。
3、在教學中能適當、充分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正確靈活,將會有效而快速的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4、有效開展音樂課外活動,形式多樣,功效巨大。藝術實踐的本質在于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音樂中最激動人心和極具表現力的部分。音樂課外活動就能達到這一目的。它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審美體驗,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奠定其終生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發(fā)展音樂能力的堅實基礎。如我校組建的鼓號隊,在六一活動中表演,聲勢壯大,受到領導師生的一致好評。
我校在十月一日有一項傳統(tǒng)的音樂活動:一、二年級唱歌隊比賽;三、四年級唱國歌比賽;五、六年級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比賽;在少先隊員高昂的音樂聲中,感受音樂美,也表現了少先隊員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也讓大家受到了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真是一舉多得。